正文
文/怀左同学
朋友在一家公司做市场部经理,有时候我向他诉苦时,他都说我矫情,说我在学校待太久了,很多问题,在他们工作的人看,其实都是小问题。
当然,我也经常在后台收到读者的留言,很多人比我小,所以他们的烦恼,我曾经也亲身经历过。
原来每个时期的烦恼,都会在下个阶段找到答案
。
有时候会早点,有时候会很晚,晚到我们没有时间再去改变。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读研,中间经历过各种实践、实习、考研等经历,这让我明白了很多在上学时并没有真正明白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一些更好的思维习惯。
接下来,我来一一整理下,也许并不能对小伙伴起太多作用,但用来共勉,也是好的。
一、知道自己的限度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那只是一厢情愿,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出规模,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做到一定阶段,你就会遇到自己的限度,类似于写作时的瓶颈期,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他尽全力了,但还是没把鱼带回家。
尽力之后的无能为力,就是我们的限度。
了解限度之后,我们就需要和人合作,找优秀的小伙伴,或者学习,或者合作。例如我写作时,向别人学习排版,运营,后来又和朋友一起分工做自媒体,这些事情,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最好的用人方法,就是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同样,最好的学习策略,就是随时向专业人士请教。
知道自己的限度,保持谦卑的心态,这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二、为什么会越努力,越差劲?
确实有这样的人,学习工作的时候比其他人都努力,但最后成绩却不如别人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
其实努力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熬夜,拉长时间,这么久以来,“努力”二字都给人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其实这样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
真正的努力,
用的是脑子,而不是纯体力
,提前想明白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专攻一项,把其他事情放在其次。很多时候,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同时,还要避免低效率的努力,不要只做量的堆积,要多做难度大的事情,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提高。
在我读研期间,本来想事事兼顾,但发现每天都疲惫不堪,后来想明白自己其实并不想做学术,所以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上,轻松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一个现状,我们要认识到:
当我们不愿意动脑子的时候,我们总喜欢用体力来凑。
三、未来不穷,才是最关键的
一些同学因为家庭条件不如人,自暴自弃,一遇到问题就抱怨:我没钱,我家庭不行,我以后也就这样了……
其实这样的抱怨,是我最不愿意听到的,父母把你养这么大,又供着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这么大了,难道你还想吃他们一辈子?
别再每天怨天怨地怨父母,成年人了,当然更应该靠自己。
20来岁,穷点,不怕,其实未来不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才能的积累,在这个知识可以变现的时代,只要你有硬实力,你的未来都不会差。
人越怂,借口越多。
四、尽早丢弃学生思维
那次和一个主编聊天时,他说之前他们招一个实习生,一来就要求多少多少钱,结果实习期间眼高手低,书生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