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蜂鸟微课堂
免费公开课周周有,专业讲师教你从零基础开始学摄影,群内随时答疑,解决你所有摄影相关问题。更有摄影大咖干货分享等你来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微信又上线新功能!你用了吗?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  昨天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哪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蜂鸟微课堂

《中国国家地理》刊登的阿拉斯加风光故事

蜂鸟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3-27 19:30

正文

图/文:潘玮浩

不知道大家看了今年3月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没有?里面有我的一篇关于阿拉斯加的图文,如果没有看到的朋友,不妨看看以下图文。我在这里添加更多图片和描述,让大家好好欣赏一下阿拉斯加东南部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引言

提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都是它北部广渺的荒原、变幻的极光、巍峨的雪山等,但在本人眼中,阿拉斯加最为特殊和精彩的却是它的东南部地区 。这是一片狭长地带,其上有着诸多精彩绝伦、因冰而成的景观 —— 末次冰期冰川塑造的奇峻峡湾,峡湾水道中漂浮着泛着蓝宝石般光泽的巨大浮冰,高耸的雪山角峰陡峭,雪山之间是绵延的冰川,在冰川之下还隐匿着神奇的冰洞 ......


大地上的抽象画,竟是由冰川绘制而成


乘直升机从两千多米高空俯视阿拉斯加 东南部的亚库塔特湾,你会被地面上的 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 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给人以莫名的触动,忽而觉得汹涌激荡,忽而又觉得扭曲躁动 。实际上这幅“抽象画 ”是马拉斯皮纳冰川的杰作 ,黑 棕色的线条其实是由冰川的冰碛堆积而成 。 马拉斯皮纳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 ,这幅由冰川绘制的 “ 抽象画 ”是阿拉斯加东南部冰景观的代表,却并非唯 一杰作,在这片区域里还有众多精彩绝伦的冰景观 。


阿拉斯加东南部位于西经130—140度,北纬 55 — 60 度之间,从亚库塔特湾开始,一直往东南延伸直到凯奇坎地区为尽头 。西南面向太平洋,东北毗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体陆地面积约 9.1 万平方公里,拥有长达 3 万公里狭长海岸线和近5000多个近 海岛屿 。其沿海地区拥有着典型的峡湾地貌,陆地之上分布着众多海拔在2000—3000米、甚至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以及众多体量惊人的冰川 。



到大约 2 万年前 ,大冰期时的整个阿拉斯加东南部 ,几乎都被 冰原所覆盖 ,只有超过海拔 1500 米的山峰才能穿过冰原表面 ,伸出“ 头 ”来 。如今在这里还有三个地方能看到大冰原的遗迹: 位于朱诺附近的朱诺冰原 ,靠近兰格尔和彼得斯堡的斯蒂金冰原 ,以及位于冰川湾国家公园及保护区内的布雷迪冰原 。


斯蒂金冰原附近的Burkett峰和Burkett Needle峰。


到一万年前 ,大冰期结束 ,冰原逐渐萎缩 ,部分曾被冰原掩盖的山峰逐渐显露出来 ,它们被雕蚀得陡峭而险峻 。此后 ,在距今约2000 到 3000 年前 ,又发生了一次小冰期 。两次冰期的共同“ 雕刻 ”和“ 抛光 ”,令这片濒海山地的地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冰川的消磨 、刨蚀 ,在大地上留下了重重的印痕 —— 山谷变成更深的槽 , 山崖被侵蚀成万仞峭壁 ,然后冰川消融 ,海水倒灌 。最终 ,近海的峡谷变成了峡湾 。



同是北半球的峡湾 ,这里的峡湾与挪威和格陵兰的峡湾有何不同吗?在挪威峡湾地区 ,冰川基本已消融退缩到山地上 ,大部分峡湾都被绿色的温带植被所覆盖;在格陵兰峡湾区 ,冰原面积巨大 ,可见大量冰川末端伸入峡湾 ,但植被稀疏 ,属极地苔原植 被; 而阿拉斯加东南部峡湾,刚好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或者可以说是集中了两者的优点 —— 既有面积颇大的冰原和巨大的冰川伸入峡湾 ,又有丰茂的绿色森林覆盖峡湾低地。因为这里的纬度比挪威和格陵兰更低,且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属中纬度海洋性气候 ,年降水量为 2500—7600 毫米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 -17.8°C( 高山 ) 和 8.5°C( 低地 )( 近 10 年这个数值升高了 1—1.3°C),是阿拉斯加最潮湿和最温暖的地区 ,海拔 500 米以下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雨林 —— 铁杉和云杉是其中的优势树种 ,林下则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蕨类和苔藓 ,而海拔升高到 970 米以上则是永久雪线 ,在接近雪线的地方 ,植被以灌木和草甸为主 。



古老的冰川塑造了阿拉斯加东南部的峡湾“ 底色 ”,而现代冰川则在其上又发育形成了更多因冰而成的景观:蓝冰 、山谷间面积巨大的冰川 、冰川上巨大的冰裂隙以及冰川下隐匿的奇幻冰洞 ......


为什么拍摄要选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探索这一地区的最佳时间 —— 相对于其他风暴肆虐 、降雨或降雪量大的季节,夏季气候较为稳定; 而且夏季的植被最为丰茂,掩映在缤纷植被下的峡湾会别具魅力;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大部分冬季的积雪已经融化,永久性积雪得以展露真颜 ,正是冰川活动最频繁的季节 。



像上图这样的冰塌,每天都在频繁上演。


我划着小艇小心翼翼地在峡湾水道中穿行 ,除了感到兴奋外 , 也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危机四伏 —— 因为不仅要避免撞上浮冰 ,一 些巨大浮冰顶部融化的冰块还可能随时砸下来 ,就连浮冰在水下的部分也十分危险 ,它们可能融化裂开 、突然冒出 ,把皮艇顶个底儿朝天。落入水中是极其危险的,就算能很快重回艇里, 身体还是可能因冰水浸泡而失温。小艇向着浮冰慢慢接近,耳边回响着浮冰开裂 、崩塌时发出的或大或小的“ 轰隆 ”和“ 喀嚓 ”声 , 我觉得自己的汗毛都要竖起来 。



虽然危险 ,但当小艇停驻在浮冰近前时 ,我感到一切的辛苦和危险都是值得的 。浮冰消融断裂后的断面 ,呈现出晶莹剔透 、变化多端的形态 ,哪怕最优秀的雕刻大师也无法雕琢出如此纷繁复杂的结构和样貌 ,而浮冰的颜色更令人着迷 ,它们呈现出深邃 、纯净的蓝 ,仿佛最纯净的蓝宝石一般 。


我们常见的冰雪是白色的 ,是因为水在凝结成固体时往往包 裹着一些气泡 ,光射入冰中 ,在气泡与冰的交界面被散射 ,映入 我们眼中的就又是全波段的光谱,所以呈现出白色。冰川由积雪堆积形成 ,最初( 或者说最上层 )也呈现出白色 。但随着时间推 移,冰雪覆盖得越来越厚,冰川下层变得越来越致密,冰里的气泡被逐渐挤压排出。 没有气泡的散射效应时,光线可以不受干扰地穿透冰层,在纯净的冰中,处于长波 段的红光的吸收率比短波段的蓝光高六倍,所以当光线深入到冰川内部两米以上时, 大部分红光都被吸收了 ,只剩蓝光反射入我们眼中 ,我们看到的就是深邃的蓝冰 。



漂浮在阿拉斯加峡湾水道中的浮冰 ,是夏季从峡湾深处冰川末端崩塌下来的 , 当它们的表面逐渐融化后,渐渐就露出了内里晶莹剔透的蓝来。许多人都知道在南极海域经常能看到幽蓝的浮冰,却可能不会想到,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同样可以看到精彩的蓝冰 。



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冰川


受独特的峡湾地形、中纬度海洋性气候以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带来的丰沛降水影响,阿拉斯加东南部地区的现代冰川十分发育,不仅储冰量巨大,而且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形态 。



乘坐直升机在朱诺冰原附近进行探索时,远处一条冰川映入了眼帘,冰川上有着一圈圈好像树木年轮一样黑白相间的条纹 。我马上问我们的向导兼直升机 机师:“ 这里的冰川上为什么会有斑纹?”机师摇了摇头 ,说不太清楚 。带着疑问 ,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 ,原来这种独特的冰川纹理叫 Ogives, 直译成中文为“ 尖顶拱 ”, 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冰川研究者的兴趣。现在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冰川尖顶拱只会出现在冬季和夏季温差较大的冰川地区 。黑色的冰川条带可能形成于夏季 ,因为此时气温较高 ,冰雪在发生融化和再冻结过程中 , 深色的土壤和岩石混合物混杂在冰雪中 ,所以冰川呈现出暗色; 白色的冰川条带则形成于冬季 ,冰雪基本不可能发生融化和再冻结 , 所以呈现出较为纯净的白色 。至于为什么这些条带会形成凸面向着冰川下游的新月形状 ,则是因为冰川在移动过程中 ,两侧的摩擦力高 、移动速度低 ,而中心部分的摩擦力低 、移动速度高 。



位于亚库塔特湾口的马拉斯皮纳冰川 ,形态更为奇特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 ,冰川按形态和运动特性划分可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而山麓冰川是山岳冰川的一种 ,是介于山岳冰川和大陆冰盖之间的一种类型 ,是由多条山谷冰川向山麓作扇形伸展 ,相互连接而成的 。马拉斯皮纳冰川长 45 公里 ,宽 65公里 ,面积达 3900 平方公里 ,只有从 Google Earth 上才能一览 它的全貌 ,或者乘直升机飞到冰川之上 ,从空中欣赏 ,才能切身感 受到它的壮阔 。



因为马拉斯皮纳冰川面临太平洋,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就算在天气最好的 夏季,也常常被海洋性湿润低云所覆盖。在我刚抵达亚库塔特时,工作人员告诉我, 当天有低云层 ,看不了冰川 。等了两天 ,终于迎来了一个完全没有低云的好天气 , 我乘着去掉机舱舱门的直升机,飞越了亚库塔特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 白色“ 平原 ”,随着直升机靠近 ,大“ 平原 ”上渐渐显露出了冰川的纹理 ,原来这竟是片无边无际的冰川 。


上图矗立的山峰为圣伊莱亚斯峰, 海拔 5489 米,是阿拉斯加东南部最高 峰 。前景是接近海平面的马拉斯皮纳 冰川,马拉斯皮纳冰川长 45 公里,宽 65公里,面积达3900平方公里,其 外形最特殊之处在于冰碛形成的“抽 象纹理 ”,因为不规则地“汹涌 ”流动, 再加上周边冰川一起流动时冰碛会发 生折叠、压缩和剪切,最终形成了马拉 斯皮纳冰川锯齿状、环状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殊冰碛曲线 。



经过十多分钟飞行,突然,眼前的冰川上出现了一条条棕黑色的扭曲曲线,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抽象画作。我曾在我国藏东南、横断山等地考察过众多冰川,却从没见过这样特殊的冰川纹理。我知道冰川上这些黑棕色曲线其实是由土壤、岩石和冰块碎片混合而成的冰碛,以稳定速度流动的冰川往往具有相对平直的冰碛,而流动速度不稳定的冰川则具有不规则的冰碛。马拉斯皮纳冰川的冰碛曲线,呈现出锯 齿状、环状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形态,我想它的流动一定是非常不稳定的。


事后我查阅资料 ,发现它果然具有不规则“ 汹涌 ”流动的特征 —— 在一般情况下它移动速度很慢 ,但有时在一到三四年间内会快速向前倾泻 ,比如1986 年的一次涌动 ,使它东部的冰碛位移了 5 公里 。而且马拉斯皮纳冰川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冰川 ,分别是阿加西冰川和马文冰川,它们和马拉斯皮纳冰川一起流动时,相邻冰川之间的冰碛会发生折叠 、压缩和剪切 ,最终形成了马拉斯皮纳冰川令人眼花缭乱的抽象纹理 。



冰川之下,还隐藏着一个个神秘的冰洞


深入阿拉斯加东南部的山地 ,其间除了有众多冰川在山谷深 处等待探索,在冰川之下还隐藏着许多魅力非凡的冰洞。每个冰 洞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特征 ,而且时刻在发生变化 。


当你进入冰洞时 ,会感觉仿佛身处异世界 。有的冰洞充满了 幽蓝的蓝冰 ,有的冰洞则黑乎乎 、深不可测 ,有的冰洞内有冰锥悬 垂 ,有的洞壁上凝结出奇特的冰花 ,有的冰洞内雾气腾腾 ,让人误 以为洞内有温泉存在 。


这一地区冰洞的形成和冰雪融水及雨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我们可以把融水和雨水想象成挖掘隧道的机器和工人。夏季,冰 川外部的流水流经被阳光照射而加温的岩石后 ,水温逐渐升高 ,再 流入冰川内部时 ,就会使冰川冰逐渐融化 ,一些冰洞内雾气腾腾的 景象其实是因为洞内流水的温度高 ,水汽迅速被洞内低温冷却而 形成的 。一些融水面积大的冰川 ,其冰内河流也特别发达 ,当冰 内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就会冲蚀冰川形成冰洞口。冰洞口大 部分时候像一个或低或高的拱门 ,一般大约有六七米宽 ,有的甚至能达十几米宽 。



冰洞的大小和形状也与这些冰内河流有关 。单枝状冰洞是由一条冰内河流冲蚀而成的,树枝状冰洞则由多条冰内河流冲蚀形成。树枝状的冰洞往往长度能达好几 百米,更有甚者能达近一公里以上。此外,冰洞内漂亮冰面纹理的形成也有一番讲究,正如前面所说,由于洞内水流温度高,造成冰洞内气温在零度之上,所以冰壁表面会逐渐融化,形成滴水,局部滴水会汇集在冰壁上某一处,随着时间推移,这 些汇聚的滴水又重新凝固形成各种特殊的冰晶和纹理 。


有朋友也许会问,在哪里能找到冰洞呢?其实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只要找到有大量外部流水流入冰川的地方,就有很大几率能发现冰洞。而其中面向南边的冰川产生冰洞的几率更大 ,因为南边日照更充分 ,岩石能充分被“ 加热 ”,冰川融水量也更多。



众山之中的花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