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BC电池具备高功率、美观性优势,在分布式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IBC电池正面无栅线、背面电极叉指状排列,相较其他电池工艺复杂且精度要求高,新增多道激光工序。同时BC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能够兼容TOPCon/HJT,能与其他钝化电池技术相结合。25年BC技术从1到10趋势较为明确,关注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主材企业以及价值量提升的设备、材料环节。
摘要
IBC电池正面无栅线、背面电极叉指状排列,工艺复杂且精度要求高。制备工艺上,BC结构的制备工艺核心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通过低成本手段在电池背面进行图形化加工,以在背面制备出叉指状间隔排列的N、P区,以及在N、P区上方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BC结构背面需要2-3道激光工艺,对设备稳定性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N/P区直接接触的漏电问题。
BC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能够兼容TOPCon/HJT。IBC主要通过激光图形化将p+发射极、n+背场区以及金属化结构放置于电池背面,是电池背面图形结构的变化。而其他三种电池技术路线则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池钝化的膜层结构,实现效率以及其他特性的改变。因此IBC电池在电池继续优化性能、提升效率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钝化电池技术相结合。
IBC电池具备高功率、美观性优势。IBC电池由于前表面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的遮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减少光学损失,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此外,IBC电池具有衰减小,温度系数低的优势,且由于正面无栅线,更具美观性。海外BOS成本较高,高功率能够带来的BOS成本节省非常明显。
隆基、爱旭引领BC量产,国央企集采启动BC组件招标,BC市占率有望提升。随着2025年爱旭股份、隆基绿能BC产能逐步投放,且其他厂商BC量产进程推进,我们预计25-26年国内BC产能将达105/175GW。
25年BC技术从1到10趋势较为明确,关注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主材企业以及价值量提升设备环节。建议关注BC技术领先的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受益于BC扩产的BC设备商帝尔激光、海目星、捷佳伟创及产品在BC上具备超额盈利的辅材厂商宇邦新材、聚和材料、帝科股份、福斯特
风险分析
1、BC扩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目前能够大规模、低成本稳定量产BC电池的企业数量仍然不多,良率、成本仍然是BC量产的核心瓶颈。如果后续行业技术进步慢于预期,那么对BC的扩产进度可能会造成压制。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目前行业扩产仍然以TOPCon为主,未来BC是一大差异化技术路线。但头部企业目前在BC技术路线上也有一定储备,BC路线如果性价比能够体现出来,那么行业可能也会面临较大规模的BC扩产规模,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
3、行业需求增速下滑的风险。2021-2024年行业需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基数较大,2025年需求增速可能存在降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