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内,顾客的行为是相对自由的。
中国商业经济经过30多年“客户第一”的培育,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心里定位,总体是非常自由甚至强势的。
那么,顾客的各种自由行为中,如果存在一定的不文明行为,多大程度上,会引发商家的应对?
法国知名体育用品店迪卡侬,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迪卡侬在中国已布局200余家门店,作为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连锁实体店,迪卡侬卖场内的顾客,对商品的体验深度,非常一般。
位于北方区的某迪卡侬亚洲级旗舰店,拥有80种运动产品,20多种品牌。绝大多数商品,都会提供试用体验的样品。
不仅如此,在每个商品大类货架区域,迪卡侬还会专门开辟一片区域,提供顾客试用和深度体验的场地和自有空间。
店内工作人员为《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独家介绍到,
在迪卡侬,95%的商品都可以试用,还会有15%左右的销售面积,安排作为体验区。
另外5%不能试用的,都是一些像弓箭、冰镐等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危险金属锐器,并锁闭在玻璃柜台,顾客需要选购,工作人员才会打开。
迪卡侬有目的的提供所有可试用商品给顾客,并专门开辟区域供顾客试用,其目的,是鉴于运动产品的特性,希望顾客在更多的体验产品中,根据运动需求和自身感觉,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比如单车、篮球足球、轮滑滚轴用品、瑜伽、心肺训练器材(跑步机)、航海运动的皮划艇等,在迪卡侬,顾客都可以直接试用。
迪卡侬甚至会专门成立轮滑俱乐部,周末时间在卖场内开设针对小朋友的免费轮滑课程。
“迪卡侬的理念是让主动顾客尽量试用到所有产品,如果没有试用过程,很难让顾客产生购买的需求。加上现在的青少年运动氛围越来越好,家长都喜欢带着小朋友来店里面试玩试用”,该旗舰店工作人员介绍到。
不过,当顾客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当小朋友在卖场内体验体育用品时,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及不确定因素,依然需要迪卡侬予以应对。
或者说,当顾客在卖场内,会因为什么样的体验行为,迪卡侬的工作人员才会主动上前干预?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到,主要发生于两种情况:
一是安全前提,一是不干扰其他顾客前提。
安全前提,迪卡侬会在每个体验专属区域的立柱上,挂上醒目的《试用规则》安全提示标牌。而且,迪卡侬不仅要保障正在体验中的顾客安全,还有周边顾客的安全。
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某个周末客流高峰期间,一个小朋友在迪卡侬卖场试骑单车,不仅速度很快,还在整个卖场内穿梭。针对这种情况,迪卡侬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即上前劝阻,并及时跟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协助看护住自己的小孩。
“总体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到。
另外,不得影响到其他顾客的购买和体验。在迪卡侬,曾有顾客在试用户外帐篷的时候,竟和自己小孩钻进帐篷关上拉链睡上一个多小时午觉,
而且该事件发生时间,恰好也在周末客流高峰期间,正好又碰到其他家庭顾客想进帐篷体验。一般这时候,迪卡侬就会前去沟通,劝导睡觉的顾客先出来让别的顾客体验。别的顾客体验完了,前一个顾客还可继续进去睡觉。
“其实,如果这样的事例发生在周中,在客流不多的情况下,迪卡侬也不会去干预这名顾客”。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到。
在干预和尊重之间,迪卡侬让顾客心里维系那种自有空间感,很重要。为此,迪卡侬对顾客体验和试用,纳入到固定的运营成本中。
除了像跑步鞋不会提供试用外,其他95%的商品,比如像滑板车,瑜伽垫,跑步机,单车,户外帐篷等,都会专门提供用来试用的产品。
不仅如此,每天门店打烊之后,迪卡侬工作人员还会检查清洗这些试用品,确保其安全可用状态。如果不符合安全指标,还会更换新的试用品。
甚至发生顾客直接破坏了商品,让商品失去了完整度,迪卡侬也不会索赔,不会做出让顾客产生距离感的任何举动。
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曾有顾客在试用的帐篷内打翻可乐,迪卡侬也不过是将被污染的帐篷作内部损耗处理,更换新的试用帐篷,并未向顾客索赔。
迪卡侬对顾客的行为,为什么这般“慷慨”?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到,两年前,迪卡侬在内部确立了一个新的价值观:慷慨。
这个价值观,
既要允许员工犯错,也允许顾客犯错。
对于迪卡侬而言,顾客本质上并不存在恶意。
当然,如何管理试用品的耗损率过高的风险,在迪卡侬看来,也不是从顾客端做改进。而是认为需要帮助门店提升营运管理水平,确保这个损耗率是逐年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