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杉200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别再担心了!微软高管也吐槽 AI:太累了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更新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成为 Linux ... ·  3 天前  
Linux爱好者  ·  126K + 30K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杉2009

《华与华方法》修改稿【10】华与华是最无知的咨询公司

华杉2009  · 简书  ·  · 2018-01-25 07:53

正文

在上一篇,我们讨论了华与华方法的企业战略观点和实践,主要涉及企业的本质,或者说企业存在的原理,科斯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谁的交易成本呢?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德鲁克说:企业是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企业是手段,社会是目的。

我们从这个原理出发,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经营使命、企业战略三位一体的方法,提出企业战略不是企业的战略,而是企业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社会制定的战略,并详解了360解决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葵花药业解决中国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这两个战略案例。

我们也向其他先贤致敬,W.钱·金提出蓝海战略模型,在中国有一个最佳实践,教科书式的案例——汉庭酒店。华与华碰巧有机会为汉庭服务,我们用“第二次蓝海战略”——爱干净,住汉庭——来向蓝海战略致敬,向汉庭致敬。

企业是手段,社会是目的,这是“原理”。蓝海战略,是“企业手段”的其中一种“手段”。各种企业战略理论很多。我一直推荐一本书——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这本书可以说就是一本企业战略简史,总结介绍了各家各派的战略学说。

人们总是希望给事物找到规律,甚至画出曲线,找到函数,就能计算未来和路径,对企业战略,也有很多的建立模型的尝试,明茨伯格在他的《战略历程》一书中,总结了人类的企业战略思想史,将之归纳为十个学派:

一、设计学派——战略是可以设计出来的,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孕育过程。以菲利普•塞兹尼克的《经营中的领导力》和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为代表,SWOT分析是他们的主要工具。

二、计划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以伊戈尔安索夫的《公司战略》和乔治斯坦纳的《顶级管理规划》为代表,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程式化制定、执行和检查的体系。

三、定位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波士顿矩阵为代表,试图建立起一套能经受竞争考验的“通用”的战略模型。

四、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以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和创新理论为经济学基础,把企业家基于战略愿景的个性化领导能力看着成功的关键。

五、认知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借鉴人类认知学科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战略形成过程的本质。

六、学习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涌现过程。学习学派同意认知学派所说的,战略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的描述,那么战略家应该怎么做呢?学习学派说,要不断学习,“不再是对变化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变化来管理。”这样,就形成了断续渐进主义、逻辑渐进主义、演化理论、战略涌现、学习型组织等概念,和战略管理的混沌理论。

七、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过程。战略的形成由权力和政治决定,既有公司内部政治的政治战略,又有公司外部的联盟、政治博弈和集体战略。

八、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文化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根植于文化,受社会文化驱动力影响的过程。文化学派关注文化对保持战略稳定性的影响,或者对抵制战略变革的影响。把组织文化与集体认知联系在一起,就是“组织意愿”,以主导价值观凝聚现代企业。

九、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把外部环境定位成战略形成过程的三大中心力量之一,同领导力和组织这两大中心力量一起,有助于协调关于战略形成的总观点。

十、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就是结构与变革,组织和组织周围环境的状态——这叫结构;战略制定的过程——就是变革。

明茨伯格把这十个学派分成三类:

前三个是第一类,因为他们明确地制定出战略,设计学派能设计出战略,计划学派把战略的制定、执行和检查都形成了庞大体系,到了定位学派,不仅设计制定出来,而且还聚焦了。尤其是迈克尔•波特和波士顿公司,他们甚至提出“通用”的战略模型,试图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明茨伯格又把他们讥讽为“被称做‘战略商店’的咨询公司建立起来的‘战略产业’”,“非常片面地解释经验,为了商业目的,把这些战略转化成规则去出售。”

以上三个学派,明茨伯格都说他们把战略“过度简化”了。

过度简化是危险的,但是人都有把事物简化的冲动和需求,再加上认知心理学——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就更加危险了。

第二类是随后的六个学派,都接近于“没战略”。他们也几乎承认自己“没战略”,并不提出理想的战略模型,而是关注研究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就像我们一些成功企业家感叹的:“哪有什么战略!都是在过程中学习、涌现、博弈。”

第三类,最后一个,结构学派,是对以上九个学派的综合。

在《战略历程》这本书的第1章,明茨伯格先讲了一个故事——盲人摸象。所有这些战略学派,都是盲人摸象,甚至是“过度简化”的盲人摸象。没有办法,没有人具备审视整头大象的眼光,但是,我们还是得骑上去,驾驭这头大象,或者,看看它会把我们带去哪里。

明茨伯格把咨询公司讥讽为“开战略商店的”,惭愧!华与华也是开战略商店的,但是,在华与华战略店里,我们不销售一个通用的战略模型,不过度简化,不过度自信,我们愿意保持敬畏,不断学习。我们永远不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企业战略的秘密,我们时刻深刻认识自己的无知,就像乔布斯说的:“Stay foolish,Stay hungry.”华与华是一个最无知的咨询公司,因为无知,所以敬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