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一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不要随便动武,用了“缘木求鱼”这个比喻。意思是,陛下您得对自己有点逼数,按照齐国目前这种情况,如果想靠打打杀杀出头,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用错了方法,明显达不到目的滴!
孟子在说“缘木求鱼”之前,还说了一段铺垫,问宣王:陛下您为何郁闷啊,是因为烤串不好吃吗?是因为妹子不好看吗?是因为手机不好玩吗?
孟子真这样说的。原文是: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美食不好吃吗?衣服不够穿吗?或者景色不好看吗?音乐不好听吗?侍从不听话吗?)
孟子真是打比喻的大师。“缘木求鱼”这个事,很多股民也一直在做。
二
曾经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名字叫《天道》,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主人公说,
什么是天道?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的。
股市是一个更多依靠常识来赚钱的地方,而很多人偏偏忽略常识,只想用技巧赚钱。
奶爸,怎么预判一支股票(或者指数)的涨跌呢?
当然有方法,但是不可能很简单。如果很简单,一说人人都会,大家都能预判涨跌了,赚谁的钱去对吗?
所以,如果你想预判一支股票(或者指数)的涨跌: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技术分析;
然后学习技术分析的一些基础理论;
再学习技术分析的常见图形和指标;
再选择几个标准构建自己的预判体系;
再把预判体系去做历史数据回测;
再把预判体系试用于动态实战;
再修改完善1.0版;
再试用后修改完善2.0版;
……
绝世武功光目录就会有很多页,内容自然更加丰富。要学很久的。
你不能从来没好好学过,过一段时间又来问:奶爸,怎么预判一支股票(或者指数)的涨跌呢?
技巧也是苦练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至于什么是常识?时间花上去,才会有结果,就是一种常识。
有次我和助理聊天,说:我们两个,天赋基础差不多,学习都是中上成绩。然后,我毕业后写了十几年稿子,大概每年30-50万字,现在每天晚上写公众号,每年又是几十万字。你比我晚出道十多年,要怎么才能超过我呢?唯一办法可能就是比我阅读更多、写得更多、思考更多。不然的话,怕只会差距越来越远。
还有,人非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也是一种常识。我外公经常说“学而知之”,写这句弄得我有点想他了。
三
股市是一个更多依靠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而赚钱的地方,很多人却只想通过了解市场、战胜市场来赚钱。
与其天天去猜测宏观经济,担心美股会不会见顶从而影响A股,不如好好控制自己的手不乱动。
我和股友们交流时经常说:
要么你做基本面,就精心挑选好公司,然后在估值区间下沿进场或加码、估值区间上沿出场或减仓;要么你做技术面,就“顺势、分仓、止损、持盈”,然后坚持多头趋势里逢低做多,等着强势股的第二波。
其他的一些纷纷扰扰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来赚得好好的。一段时间隔壁老王比你赚得多了,你不爽,改变打法;一段时间风口不在你这里跑输指数了,你不爽,改变打法;一段时间你刚好需要一笔计划外开销,你不爽,改变打法……
老王赚多少、市场风格轮动、你有笔计划外的开销,关你操作系统毛事?我和股友们开玩笑:
本来只是想到股市赚点钱,炒到后面,变成需要时时刻刻赚到钱,还比身边人赚得多。
是不是就让自己失控了?根本不需要市场来击败你,你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
四
股市里的执行力就是生活中的执行力。
有人喜欢把炒股亏钱归结于自己心态不好、执行力不好。我有时不好当面反驳,只是心里暗想:以大多数人的基础知识之薄弱,远没到谈心态的地步。
而执行力又要怎么训练?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就行。比如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养成运动的习惯,比如养成早睡的习惯,比如养成定期反省的习惯,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