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
名校解密
关注我们,获取10年教育研究心得,实时阅读上海教育热点。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日历翻到3月,只要家有升学娃,无论目标是公办、民办还是国际,再淡定的家长也免不了渐渐揪心起来。
上班不是在刷网帖,就是在各种家长群里“爬楼”,“75后”的文文妈说得形象:网上要么是“牛娃炫耀”的,要么是“抱团取暖”的,看了这么多,结果只是“两眼一抹黑,脑袋全空白”!
“升学”这笔账,哪有这么难算?
“选校”这件事,哪来这么复杂?
也许,你只是去错了地方,听错了对象。而在今年升学季的关键时刻,你一定要去对地方、听对人!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近年来,
我样·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活动邀请一批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校的“大咖”。对于在升学选校关口迷茫无措的家长,他们犹如一盏盏指路明灯!
在3月18日(周日)新一届“我样·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活动
(抢报通道在文末)
来临前夕,让我们重温往届大咖们的精彩观点。也许,这些话就能点醒仍在迷茫中的你!
(以下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谈话内容由主办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上纽大校长俞立中出席首届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今年1月,上海纽约大学首次公布了就业质量报告,10名中外毕业生被世界顶尖高校博士直接录取、获得中国第一张本科学历的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5名毕业生获得苏世民等全球知名奖学金……
那么多的闪耀成绩,让家长不禁要问,上海纽约大学对于报考的考生又有何要求?俞校长曾在我样活动上发言,有四个问题对于我们在座的家长,对于我们愿意选择接受国际教育、将来到国外去学习的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是很好的思考题。
问题一:愿不愿意选择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接受国际教育、到国外去学习,并不一定是很轻松的事情。也许,你走中国教育这条道路会更加平坦、更加顺当,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在走这条道路。所以,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一定要想明白,愿不愿意选择这样一条人生道路。
问题二:愿不愿意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学习模式?
西方整体的模式就是强调主动学习,就是要学会学习、要自己去学习,并不是在老师的逼迫下、在家长的逼迫下去学习。那么,你有没有这样一种自觉性,有没有这样一种自律性,能够适应这样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
问题三:愿不愿意、有没有意愿去建立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因为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最后你要走的一条路,你是承担了一种社会责任,就是建立中国和世界的纽带,你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又要把西方好的资源很好地结合进来。如果有这样的意愿的话,这条教育道路与你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道路,我觉得会结合得更加密切一点。
问题四:能不能适应全英语的教学环境?
因为现在的国际教育肯定是全英语教育为主的,能不能适应?当然不是说现在马上就能适应,但是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决心,或者自己内心有这么一个呼声,“那对我来讲不是一个问题,我能够适应”。
如果这四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Yes”的话,那我想,你是应该走国际教育(路线)的时候了。如果你还在犹犹豫豫的话,我建议慢点选择。可能等你想明白了以后再作选择会更加合适。
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出席“12·09
”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在去年我样·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活动现场,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应邀参加。
演讲中,徐俭列举了世外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徐俭在发言中提到,希望选择世外的孩子,是学业扎实的孩子。学校会为选择世外的孩子提供本土化学习之余,更多地融合国际领先元素,努力培养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
此外,即使选择了国际化学校的道路,也不可忽视中考的存在。
包校校长吴子健出席“10·15”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如果选择走“国际化教育”的道路,那包玉刚实验学校是绕不开的话题,多少家长想将孩子送进包校的校园!吴校长曾多次提到,对于向往包校的家庭,首要的是,学生和家长都应该了解学校的三大使命: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吴校长认为,孩子将来要做国际化人才,有5点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
阳光。孩子应该是非常的开朗,乐于助人,并且身心健康。
-
自信。孩子要表现出自信,首先要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
-
包容。要做国际化人才,就要能做到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自然,前期是要做到对本国文化的包容。
-
合作。在校内要和其他孩子,尤其是和一些不认识的孩子合作,从而培养协作能力。
-
创意。创新的意义非凡,要做一位国际化的人才,要有这样的理念:敢于去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敢于去扩展自己的发散思维。
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出席“3·26”首届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国际化教育”普及趋势下,“国际化牛娃”成了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新目标,同样是在首届我样·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上,唐盛昌对话家长:想要培育“国际化牛娃”,不能只有家长的愿望。
第一,“国际化感觉和意识”的培养,家长要从有孩子开始,孩子要从出生、懂事开始,就应该培养。而且,我不只是说学生,还说家长。
譬如说,孩子的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包办,这就不是国际化的,这就是标准本土中国化的。譬如说,孩子的啃老习惯,这就是典型中国式的。如果你做家长,把这些事情都要包在自己的手里,你做的就不是国际化的。
那么多的小孩,喜欢看篮球吧?一看,中国CBA联赛,但是更多的小孩看什么?NBA,NBA的明星如数家珍。你说是国际化吗?实际上,国际化的元素在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非常多的。我们只要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和感觉就在发展。
第二,对孩子往国际化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因人而异,按照“需要”和“可能”来实现。
第一点,家长要孩子国际化,他就会国际化,有那么个事儿吗?他不喜欢英语,也不喜欢到国外去,你硬要他走这条路,行吗?所以,第一个要有“愿望”,孩子愿意。他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的趋势,希望往这方面做更多的贡献,甚至于他希望为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他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国际化)培养是应该的。这是孩子的愿望,不只是家长的愿望。
第二点,我感到非常的重要是“可能”。在今天中国的社会,要提供国际化的教育,要让孩子进入一个英语教学占到很大比重的学校,还是要有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做到的。所以,要有一定的“可能”。
“愿意”加“可能”,你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国际化培养。
想要现场聆听更多大咖的指点?
想要一次见到50所国际学校的招生官?
2018年3月18日(周日),
我样·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再次来袭!
在这里,你的疑问将被一一解答!
往届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活动现场
时间:
2018年3月18日(周日)9:00—12:00(8:30起凭短信入场)
地点:
上海静安大宁 · 宝华万豪大酒店2楼(广中西路333号)
交通:
地铁1号线上海马戏城站(3号口)
参加对象:
上海及长三角初中和小学家庭,有意向报考国际高中或双语中小学
精彩内容:
名家论坛 + 1对1学校咨询(50所国际学校一次逛完)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立即报名参加
▼
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3月18日(周日)
上午
2018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