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针对论文《文化与心理的互构:个体的感知控制与文化严格-宽松程度间的双向关系(The mutual constitution of culture and psyche: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perceived control and cultural tightness–loosenes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3年5月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期刊上,由Anyi Ma、Krishna Savani、Fangzhou Liu、Kenneth Tai和Aaron C. Kay合作完成。
研究背景与问题
在文化领域,文化松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严格的社会有很强的规范,对偏离规范的容忍度很低,而宽松的社会规范很弱,更能容忍违反规范的行为。
由于严格的社会规范既指导人们自己的行为,又允许他们预测他人的行为,可以为日常社会生活提供秩序和可预测性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者假设,在某种程度上,紧密的文化被视为赋予秩序和可预测性,当人们缺乏自我控制时,他们可能会更喜欢紧密的文化。具体而言:对结构的需求是一个中介,它影响到了将低感知控制与对更紧密文化的偏好联系起来的补偿性控制过程。研究者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认为自控力低的人更喜欢更严格的文化;假设2:认为自控力低的人对结构的需求更高;假设3:对结构有更高需求的人更喜欢更紧密的文化;假设4:感知到的自控和对更紧密文化的偏好之间的关系是由对结构的更高需求介导的。
另外,研究者认为与紧密文化相关的对个人行为的限制会降低人们的自控感,这表明了一种循环的双向关系——较低的自控会增加人们对紧密文化的偏好,而紧密文化会降低人们对自控感。这产生了
假设5:在较严格的文化中,人们感知到的自控力较低
。
对应的,在严格的社会规则下个体往往很难仅以自身能力实现个人目标,基于COVID-19流行期间的群体防疫行为,研究者认为紧密的文化环境会让个体转而追逐群体目标并在该过程中获得群体控制感,即
假设6:在更紧密的文化中,人们感知到更高的集体控制。
随后,研究者将通过一系列研究验证这些假设。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1:
被试:
使用美国中年纵向调查(MIDUS)数据库中的2次纵向统计数据,共包含5717名被试(3107名女性,2610名男性)。
实验数据和结果:
使用觉知自控量表获得觉知自控数据;使用Harrington and Gelfand (2014) 开发的算法,获得松紧性得分。
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假设1,感知到的自控力越低,越喜欢更严格的文化。
研究2:
被试:
225人(148女性,77男性) 。
实验材料和数据收集:
使用中文版觉知自控量表获得觉知自控数据;采用结构需求问卷来测量被试的结构需求;采用Gelfand等人(2011)的文化紧密度测量方法制定文化松紧性量表,并在本研究中用来测量文化松紧性。所有数据分两个时间点共采集了两次(时间1、时间2)。
结果:
在两个时间点测量到的较低的觉知自控与对紧密文化偏好相关,验证了假设1;在时间1测量的感知自控力较低也与对在时间1、时间2测量的紧密组织偏好相关,验证了假设2;对时间1测量的对组织结构的更大需求与在时间1、时间2的对更紧密的组织的偏好有关,验证了假设3;
通过纵向中介建模技术,作者发现时间1的觉知自控对时间1、时间2的结构需求,及时间1的文化松紧性这三个变量所形成的纵向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4。
研究3:
被试:
126人(84女,40男,2未报告)
实验流程:
所有被试首先完成概念识别任务以进行高——低控制状态分组。其中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对任务中的按键反应给予随机反馈,与其回答结果无关。随后被试完成一个分配游戏,被试需扮演法官的角色,对分配者的分配行为给予奖励或惩罚。游戏完成后被试填写主观权力感量表。
结果:
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比高控制条件下的被试更愿意坚持合作规范,这一结果在控制了感知权力后依然存在;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比高控制条件下的被试更愿意奖励合作行为、惩罚自私行为,这一结果仍然在控制被试的权力感之后显著;
研究3表明,经历过低自控的被试更愿意坚持合作规范,即使付出了经济代价。重要的是,即使在控制了被试的力量感之后,这种影响也是强大的。
研究4:
被试:
193名被试(男性95,女性98)
实验流程和结果:
被试被分为高——低控制组并进行启动,之后填写结构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和权力感量表。
回忆起自控力较低的时候的被试比回忆起自控力较高的时候的人表现出了更高的对结构需求。此外,在控制了被试的权力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后,自控对结构需求的因果效应仍然显著。
研究5:
被试
:200名被试(174女,25男,1未知)
实验流程和结果:
随机分配被试到高——低结构需求组,分别给予高——低结构需求启动,之后对所有被试展示12种行为(争吵、大笑与接吻等)并要求进行评分,以评估被试对紧密文化的渴望。
高结构需求条件下的被试的实验数据表明,他们更认为在工作场所进行这些行为不太合适,验证了假设3;此外,那些认为在工作场所拥有更多结构和秩序的好处的被试认为,这些行为在他们的工作场所不太合适。考虑到在紧密文化下,公共场合下从事这些行为多数会被判定为违反社会规范,研究者认为来自该研究的证据足以证明结构需求和文化松紧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6a:
被试:
98名被试(44女,54男)
实验流程和结果:
被试被随机到紧密——松散组并进行启动,之后测量自控感。结果表明紧密组的被试感知到的自控力明显低于松文化组。
研究6b:
被试:
96被试(49女,46男,1未知)
实验流程和结果:
被试被随机到紧密——松散组并给予文字描述以进行文化启动,之后测量集体控制感。结果表明紧密组的被试感知到的集体控制力明显高于松文化组。
总结全文
缺乏个体控制通过对结构的需求增加了对更紧密文化的渴望,而紧密文化在降低自控感的同时也增强了个体的集体控制感。
事实上,心理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一个漫长且动态的演化过程,本研究只能基于横向研究的视角勉强对这种复杂的变化机制做一个简单化的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研究是静态的零碎的,仅提供了一个视角;此外,本研究中对于文化松紧性的控制和测量主要基于启动或者口头报告,而非现场试验,这会导致无法捕捉文化松紧性这一变量所导致的许多行为变化;另外,由于文化对人的多重复杂影响,可能存在其他文化因素对自控和文化紧密型的关系有影响。
参考文献:
Gelfand, M. J. (2011). 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cultures: A 33-nation study (vol 332, pg 1100, 2011). Science, 333(6045), 937-937.
Harrington, J. R., & Gelfand, M. J. (2014). Tightness–looseness across the 50 united st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22), 7990-7995.
Ma, A., Savani, K., Liu, F., Tai, K., & Kay, A. C. (2023). The mutual constitution of culture and psyche: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perceived control and cultural tightness–loos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4(5), 901–916. https://doi.org/10.1037/pspa00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