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左小诅咒的歌充满着浪漫气息,
这种感觉形容起来就像是聂鲁达说
,
“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当然如果你第一次听左小诅咒的作品,一定会愤懑地反驳这种评价,它好像在辱骂着骂人“神经病”。
两年前我第一次听起左小,
当主歌从悠扬的旋律里蹦出来的时候,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让我重新接受左小祖咒的是读韩寒杂文集时
,
摄取到韩寒对于左小的恭谦态度。
从他的,
“小莉呀,谢谢你 借给我钱花”,
或是
“你若是要嫁人,不要嫁给我”,
再到
“杀了诚实吧 或者杀了爱情吧”。
左小这种无师自通的怪叫式抒情风格,可能有些另类,但流露出他有别于常人的才华。这种“左小式”抒情流派可能之前
没有先师
,今后也
不太会有传人
了。
熟知左小诅咒形象的人,
应该会了解到他留着一头长发和大络胡子,长得像土匪,着实一副西北大汉的粗糙。
他1970年出生于江苏建湖,原名吴红巾。
吴红巾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水上运输工人的家庭,母亲是船工,父亲是船老大。家境平实的他在1986年,从家里偷走了户口本到南京某空军部队当兵,当时的左小只有十六
岁
。1990年左小在20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影响他至今的决定——搞音乐。
于
是从军队退伍出来的吴红巾跟随舅舅去了上海。
起初在上海,
左小靠帮人录流行音乐谋生。一盒磁带五块钱,他也常常混迹于酒吧唱罗大佑的歌。后来左小发现复旦大学里的文青多,就跑到复旦学校后门的铁道边摆地摊,专门倒卖打口碟。
左小诅咒在2005年之前的经历大多困窘。
1993年他带着600多张打口碟,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做起生意的左小凭借着对音乐的悟性,把自己的打口碟小摊炒的很火。
当年甚至窦唯汪峰都是他的铁杆顾客。
也是卖碟让左小认识了艺术家张洹。
机缘巧合下,左小被张洹带进后来成为中国艺术圈里牛逼哄哄的”东村“艺术区。后来他们还组建了中国地下摇滚四天王之一的“NO”乐队,
吴红巾一手包揽了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以及提琴手和词曲作者。
1994年左小祖咒录制了第一支录音室歌曲《无解》。1998年和他的“NO”乐队录制
了首张专辑《走失去的主人》。这张专辑,也获得了中国中国流行音乐奖,—二十年十大摇滚唱片奖。次年左小诅咒再次发型专辑《庙会的主人》,并凭此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年度最佳摇滚艺人奖。
虽然在当时吴红巾颇具影响力,
但由于他随后的作品陷入的盲区:总是绕不开政治创伤,经济哄乱和灵魂迷失;导致人们对他的接纳度不高,左小诅咒陷入了创作低迷期,生活不好过,经济方面也十分吃紧。
吴红巾曾在接受访谈时说,“那时我发了专辑,朋友们都以为我很有钱,要我请他们吃饭,我也没有理由拒绝。
有时我为请他们吃饭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了,这就是我05年以前的状态,不过05年之后能过的比之前好一些。”
2005年左小诅咒发表《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边》。
他请了国内顶级吉他手李延亮来演奏标题曲,及好友—著名音乐制作人陈珊妮与其对唱。专辑限量发型2000张,售价也飙升至每张150元。
鄙视全世界处于唱片产业的萧条时期,媒体们对此的一片哗然,他的唱片也成了当时中国最昂贵的专辑。
左小诅咒产出的音乐是框架体制外的,
平常的音乐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就像陈升说,“他做音乐不考虑别人的听觉,他的音乐具有破坏性,但也让你觉得很有趣。”
这张专辑也成了吴红巾人生的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左小诅咒似乎早已酝酿好要这样大干一场。
在他的专辑里,
前言是这样写的,
“短期内,我是不会再用如此消耗生命的方式,去做一张专辑了”。
左小诅咒在提醒我们,
他达到了自我人生中音乐创作的巅峰。他不再乖张放肆。而是比以往更收敛了自己的性格里的狂野。他的生活开始变好,
音乐作品也开始鲜活生动起来。现在的左小诅咒已经为众多文青所喜欢和拥护。但他仍然保有心中的锋利与反讽。
2006年左小诅咒与卞晓莉登记结婚,
次年有了女儿皮皮。对于这个貌美如花小自己十岁的姑娘,他倒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还写了一首深情款款的歌《小莉》送给妻子。
如果说从前的左小是冷酷郁燥的“苦鬼”,
那么结婚后的他是逐渐清醒,
有血有肉敢担当的汉子。
作为一个丈夫的同时,左小的音乐事业并没有荒废。
2008年左小诅咒独立发行了《你知道东方在哪一边》。次年左小也因此获得了
华语音乐最佳摇滚艺人。
2009年,左小作为陈升第十六届跨年演唱会,特别来宾出演。
2013年左小发行,
根据韩寒小说改编电影原声专辑《一座城池》。并于2014年签约摩登天空,开始穿梭在全国各大音乐节之中。
左小祖咒有时候更像一个艺术家。
用陈珊妮的话说,“左小诅咒很多时候是个行为艺术家而不是歌手,更多时候我欣赏的是他的态度。”尽管很多人不同意,
把左小作为一个艺术家看待。但艺术的可能性十分宽泛,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没有人能说,
一个纤细若柳体貌斯文的人就是艺术家,也没有人能说,一个健如虎兽粗鲁野蛮的人就不是艺术家,美是不拘泥于表象的。
1995年,
他曾经在拍摄过一副,名为《未无名山增高一米》的作品。这幅来自北京东村的自由艺术家们做出的怪诞行为,艺术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999年,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参加了威尼斯国际双年展,
在国内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记者在采访左小的时候问起,“这幅画在工体的画廊能卖八千了吧?”
左小还戏谑的回答,
“应该是八千美金了吧,这个照片我没有卖什么,我又不是靠这个照片活着。”
左小丝毫不为当年的成就狂傲的不可自拔,这才是一个真正先锋艺术家的处事态度。
就在左小作为一个艺术家出现在大众面前时,
也有许多人诟病说左小,
“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极端,态度不端正。”
可是,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永远绕不开另辟蹊径这个路子。
一个相对小众的文化圈,
尽管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你不能否认这种文化现象不属于艺术。
左小的艺术流派可能就像卡夫卡,
存在于不被人接受的十九世纪奥匈帝国一样。韩寒在公众前郑重地把左小这个作词人,称为诗人推荐给大家。
有些人想做影响大众的艺术家,有些人想做影响艺术的艺术家。而左小的小众艺术则属于后者。
连同左小曾经有过恩怨的李志也站出来肯定左小祖咒的艺术,他说“我多希望左小诅咒是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可他是个中国人。只有中国人不会欣赏他这样的音乐。可它们是艺术。”
可李志说的也不全对。
中国也从慢慢开始接受左小到现在出现局部欣赏。
尽管苟同的人数不是太多,但谁说艺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取悦大多数人。
“左小这个破锣嗓子,这个不太主流的艺术家,独特的流氓气质。”
或许你很难理解,但那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是为了迎和大众寻求共鸣。从这些方面来讲这似乎也体现了一个音乐人或者说艺术家的情怀。
在我看来有些东西是不需要被大众理解的。
近两年左小又开始赶热潮,努力的经营着自己的新社交圈子,前不久更是和方文山一起完成了公众号主题曲创作,这首有点奇怪的歌,也毫无压力的成为网易上左叔众多999+音乐之一。
艺术这种东西光有自身特性远是不够的,
传播媒介业至关重要,如果说迎合主流意味着失去最初的那部分追随者,于左小这个狷狂豪放的文艺界糙汉而言毫无压力,毕竟这些年里左小这个低调而笨拙的怪咖从来不畏风口浪尖的话题,就像左小曾经发的一则公文“陈升,你是台独吗”恐怕圈内乃至圈外也没几个人敢树立这样敏感的言论。
左小凭其独一无二的特性,造就了自身的爆款。我看见人们说着“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的时候,却只能说找准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质才能成就自我。
7月18日晚八点,“一块听听”左小诅咒一元课程直播,在个性当道的时代突出重围。
付费后可无限次反复回听,语音和 PPT 会永久保留在「一块听听」,方便你在通勤路上、做家务时持续播放。关注「一块听听」服务号,直播前可收到直播提醒,不错过精彩内容。
更多知识付费时代的价值资讯和那些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故事,请关注微博@一块听听。
点击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END——
关注民谣与诗
遇见,相似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