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日
电影用55岁、24岁、17岁,拼凑出了二十世纪里,中年、青年以及未成年女性的三种形象。
文◈ 小玄儿
转载自公众号: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
(ID:aboutmovie-xiaoxuan)
回看一下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其中有一部默默无闻的《二十世纪女人》,来自迈克·米尔斯的自编自导。2010年,他曾凭借半自传影片《初学者》声名大噪,该片不但由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还让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捧回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大奖。
两位大咖在影片中饰演一对父子
时隔6年,迈克·米尔斯再一次为我们带来新作,这一次则是有关他母亲的私人回忆。
同样是半自传性的创作,迈克·米尔斯通过他的独特视角,
从女性角度切入上个世纪的生活百态
,让我们得以瞥见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图景的横切面,以及身在其中的几代人,待人处事的差异与迥异的生活追求,她们一起构成了,令人们又爱又恨的二十世纪。
时光流转,没有谁是时代故事里的主角,也没有谁同谁不一样,每个微小的个体化差异,都在
时代的变迁
下,淹没在无法回潮的洪流里。
《二十世纪女人》电影海报
影片名为《二十世纪女人》,并没有特指「二十世纪母亲」或者「二十世纪女孩」,所以我们在海报上,看到的是
3位
不同年龄的二十世纪女人:
Dorothea
(后面简称:D妈)
、
Abbie
(后面简称:A姐)
、
Julie
(后面简称:J妹)
。她们分别出生于1924年、1955年、1962年,而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79年,她们分别是55岁、24岁、17岁,一起拼凑出了二十世纪里,
中年、青年以及未成年女性
的三种形象。
这些元素都注定了这部电影,不是人物传记,而是人物群像的描绘,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原型,都来自导演早年的经历,这也令人物的状态和对话,都更加自然真实。镜头里没有充斥着生硬的时代符号,而是
聚焦个体人物在时代伴奏下的精神状态
。
使用简单的推拉镜头聚焦核心人物
要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逐一介绍五位人物,绝不是简单的事情,顺序的安排,场景的打造,既不能让观众视觉疲劳,还要避免程式化。
于是迈克·米尔斯选择了在视觉上,
用构图聚焦观众的视野
,适当的遮挡与场景限制,让观众可以轻松读取每一个镜头里的重点,关注核心人物,并且跟随镜头,深入人物的内心。
通过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展现三代女性心理与时代变迁
55岁的D妈
是个经历过二战,第一批进入职场的独立女性,然而她却无法跟男人保持稳定的关系。她既有开放平等的意识,又
对某些事情持有保守的态度
,例如对爱情、对性关系。
当William(后面简称:W先生)在酒吧吻她时,她茫然的追问:这个吻是什么意思。她无法理解,没有爱的性,例如W先生与A姐的一夜情。她也无法理解没有性的爱,例如儿子与J妹一起过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她是影片中,年纪最大,
用一生跨越二十世纪
的人物典型。从走在时代前沿,追赶时代的脚步,再到被时代抛在身后,D妈的一生既浪漫又孤单,既坚强又脆弱,既开放又保守。
17岁的J妹
,与D妈的15岁儿子算是同龄人,出生于越战时期,是沉醉于朋克摇滚与药物泛滥的
迷茫一代
。J妹虽然没有嗑药成性,但是她喜欢抽烟,喜欢像男孩一样酷,她说人变得强壮最重要,而不是伪装成敏感和无辜的样子。
她是个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跟不同男孩滥交的女孩儿。对她来说,性的体验是难以名状的,她喜欢跟人发生单纯的性关系,她不需要恋人一般的理解,她对于两性关系,是感受派。
24岁的A姐
,是个追求艺术、追求生活意义的
平权主义者
。她连自己患上的癌症,都要寻找其在人生中对于自己的意义,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有灵魂的。这也就不能难理解,当她得知自己可能不能有孩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因为可能对她来说,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会从此缺失。
她送给Jamie的两本书,分别是《Our bodies Our selves》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她说男性在与女性交配并获得快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女性是会有月经期的。她需要性爱,但她更需要一个理由。而她的理由,绝不是老一辈人信奉的「爱」,而是一种双方的需求。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一个小时,分别展现了
三种女性对于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
。
三代人的性格与价值观,立即显露无疑,这也描绘出了上个世纪,在不同年代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男男女女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开放的演变过程。
母子从渐行渐远,到同步前行
故事中,唯一有起承转合的主线,就是
D妈这对母子
。影片的前半段里,导演不断的插入儿子独自在公路上滑滑板的镜头。
第二次时,干脆让儿子在前面滑行,母亲在后面开车尾随,更直接的传递了母子两人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影片的
第一幕
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90度镜头移动,是从母亲的背影开始,逐渐平移到母亲抽烟的侧脸,之后她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儿子,如何遇到了成长的「问题」,母子的矛盾也被揭露出来。
第二天一早,影片走向了
第二幕
,母亲要求房客A姐与儿子的发小J妹,帮助她一起引导儿子走向一个成熟男人的道路。
影片过半时,即便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这里的镜头延续了上一个90度特写,注意,母亲的衣服和手镯都没变。从母亲的侧脸,来到了她的正脸。她开始讲述未来的事情,她将死于什么疾病,死于什么时间,以及儿子这一代人,还将经历怎样的环境、战争和经济问题。随着母亲的躺倒,第二幕结束。
这两个针对母亲的环绕特写,加起来是180度。这是影片第一次超越时间线,在倒叙的叙事顺序里插入未来,而下一次这样跳跃时间线,关于未来的叙述,会来自她的儿子,发生在影片的结尾。
这样的处理,在电影里很少见,容易引起观众的时间感错乱,但是放在这部网状关系,线性叙事的电影里,观众却没有觉得混乱,这与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与画面的切分上,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
第三幕
故事里,A姐给了儿子两本书,帮助他了解女性的身体和心理。而J妹则是尝试做儿子的心理医生,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当D妈觉得这一切对于15岁的儿子来说,可能太过了,想要结束这场辅导时,剧情进入了高潮,三个女人在餐桌上,再一次
针对女性的月经和性体验,展开了自己的演讲
。
这里再一次彰显了三位女性对于自己、对于两性、对于周遭环境的不同看法与反应。
最后,影片来到了
第四幕
,母子和解后,在窄小的汽车旅馆里,五个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母亲调大了收音机声量,邀请儿子共舞。这一次,儿子与母亲的角色开始走向了平等的关系,儿子同时也是个未来的男人,而母亲也只是个平凡的女人。
当母亲给儿子染了金发后,在回家的路上,儿子没有独自滑行在前方,而是扒着母亲的车窗,一起在公路上飞驰前行。两人从内心到步调,终于得到了的同步,即便是短暂的。
就像儿子说的,两个人就很好,于是他们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而是
母亲与儿子两个人,一起度过这段二十世纪尾声
,母亲逐渐步入老年,儿子则步入成年。
影片以母子矛盾开场,以母子关系回到原点为结束,其他几位人物也都是从现在到未来的线性发展,并
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突破
,就像在繁杂的二十世纪里,普通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遭遇的生活困境与平凡生活的历程。
导演的野心之大,掌控能力之强,剧本的故事和对话,都明显比《初学者》更具趣味与戏剧性,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绝对是实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