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投票 | 2024,你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有哪些?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5-01-09 12:30

正文

2024年社会环境复杂变化,教育领域面临新机遇和挑战。无数教育人即使屡屡碰壁,仍在坚持探索,也需要更多同路人守望相助,协力同心。

辞旧迎新之际,21世纪教育论坛组委会将于2025年1月18日举办 “以创新对抗内卷”年度论坛(2025) 。我们继承了年度论坛的一个传统: 由关心教育的广大朋友们共同投票选出过去一年间您最关注的十大教育热点和难点 随后在年度论坛上进行公布和交流。

期待您的参与!更期待与您相见!


1、 2024规范管理年:

禁止掐尖招生、教育系统反腐受关


2024是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重点规范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三方面问题,并提出“十二条负面清单”:严禁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各类竞赛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等在内。

近期,教育系统反腐受到关注,多地中小学多名校长接连被查处或受到处分,一批“蝇贪”“蚁贪”被揪出。

2、 邯郸未成年人杀害同学案宣判,

暴力问题需全社会共同应对


2024年3月,河北邯郸发生了3名未成年人将同学杀害并掩埋的案件。2024年底,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主犯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主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需全社会共同应对。202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要求。

3、 多地实行“作业熔断机制”,

促使学生更有效学习


2024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老师根据情况做出教学调整。

近年来,安徽阜阳、江苏常州、浙江宁波、广西南宁等多地学校都在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但,“作业熔断”能否真正落地?其背后问题值得深究:精心规划设计作业,实现作业的少而精;培养学生有效规划时间,提升学习效率等。

4、 课间延长至15分钟


近几年,中小学“课间静悄悄”“课间圈养”“消失的10分钟”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

2024年以来,北京、长春、青岛、无锡、晋江等多地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推行新的作息时间,将课间10分钟改为了15分钟,开展特色课间活动。

山东青岛李沧区从2023年11月开始试点推广15分钟小课间,受到学生的欢迎后,2024年1月份全区推广。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全区小学体质监测的优良率同比提升了八个百分点,近视率降低了四个百分点。

还有一些学校对上课时长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对课堂提质增效将上课时间缩减至40分钟、35分钟。

5、 自2024年起,每年5月 定为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等机构公布《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调研显示,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子样本,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一半孩子患病时长处于1到4年之间;超过四成的家长在孩子主动求助3次及以上才带其就医。

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甚至一二年级小学生患者不再罕见。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形成“预防在校、家、社—诊疗在医院—康复回校、家、社”的链式服务框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2024年多地在行动!

多个省市落实教师减负相关要求,如河北省公布了全省2024年省级层面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包括6项社会事务,分别是法治、科学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文化、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全面减轻教师负担,以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7、 老师困于不实举报


据《半月谈》报道,西南某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2024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其余不属实的举报中,不乏恶意举报行为。

由于成本小、门槛低、渠道广,少数学生或家长随意举报老师的情况逐渐多发、频发。

如何让教师走出“投诉内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对投诉“来者不拒”地接纳,要以公开、公允的态度处理举报,若举报不实,及时为教师正名澄清,对恶意举报者严肃问责。

8、 “姜萍事件”


17岁中专生姜萍以预赛第12名的成绩,闯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这条消息在今年夏天火遍全网。引发全网共情的关键点,是其中专生身份和普职分流这个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

2024年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称,根据决赛结果,姜萍和她的指导教师王某某二人未获奖。据调查,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姜萍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对此组委会表示诚挚歉意。

一时舆论哗然。

9、 普高和中职互转,

释放积极信号


2024年6月,浙江温州市教育局提出新政:普高生和中职生可互相转学,由过去一个互转时间窗口增加为三个(学生共有3次转学机会,即高一第二学期初、高二第一学期初和高二第二学期初),引发社会关注。

普职互转旨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提供更多教育路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调整学业规划,也体现了教育公平。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通道。

10、 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

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浪潮汹涌,具体到教育领域,亦是推动传统教育的变革的重要力量。

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迫在眉睫——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将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纳入计划,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

11、 2024:撤销本科专业最多的一年,

将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摆在更突出位置


今年本科专业进入密集调整阶段,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

今年3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发布,其中一大明显变化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每年更新。连续5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

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旨在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及时响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1222万人!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


2024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工作会,部署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对到位于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3、 20万大学生夜骑开封引社会关注:

青春、自由与权责


“青春没有售价,夜骑就在当下!”数万名大学生,浩浩荡荡的夜骑队伍,从郑州涌向开封,点燃了一场关于青春、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讨论。

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该现象映照出当代大学生青春的活力与迷茫,同时也暴露了社会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1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