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斯菲尔德以前讲过一段闻名全美国的话,大概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认知世界存在三个圈层,第一个是“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知道自己知道;”第二是“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个是“未知的未知”( unknown unknowns),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讽刺的是,他说这番话的场合,是2002年他当美国国防部长时,在记者会上被问“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何证据”,意思是伊拉克有很多“未知的未知”,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反正我觉得你不是好人,直接给了有罪推定,比“莫须有”还蛮横霸道。最终结果表明,他其实是被自己的话给打脸了。
这段话单拎出来看,还是有启发意义的。个人和企业通常会基于“已知的未知”和“已知的已知”来做决策,认为这两个圈层就代表了所有真相,但往往会被现实打醒:决策的盲点,通常不来自于“已知的未知”,而是来自于“未知的未知”——那些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才是最要命的。
但如何找到这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很难,但并非做不到。你可以想象一件事物周围的所有真实信息,被包含在一个大圈里面,这个大圈总会有个边界。不断逼自己逼近边界,一定不断发现新的信息盲区,“卧槽还有这事儿?我居然不知道,而且我连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都不知道!”
很讽刺的是,他说这番话的场合,是2002年他当美国国防部长时,在记者会上被问“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何证据”,意思是伊拉克有很多“未知的未知”,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反正我觉得你不是好人,直接给了有罪推定,比“莫须有”还蛮横霸道。最终结果表明,他其实是被自己的话给打脸了。
这段话单拎出来看,还是有启发意义的。个人和企业通常会基于“已知的未知”和“已知的已知”来做决策,认为这两个圈层就代表了所有真相,但往往会被现实打醒:决策的盲点,通常不来自于“已知的未知”,而是来自于“未知的未知”——那些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才是最要命的。
但如何找到这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很难,但并非做不到。你可以想象一件事物周围的所有真实信息,被包含在一个大圈里面,这个大圈总会有个边界。不断逼自己逼近边界,一定不断发现新的信息盲区,“卧槽还有这事儿?我居然不知道,而且我连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