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于公众号: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微博:新世相 微信:新世相,本文已经过原作者授权。
|
|
|
|
|
这是 读那本书那年 第一季第 5 期。
Sayings:
离别总让人伤痛。但有一些人,更懂得如何面对离别。
他们常常是平时看起来柔弱的人。越是柔软,真的面对失去,却表现出越多的坚强。
这次,平时给人温柔、甜美感觉的陈妍希讲到了和至亲的离别。
在离别之后,她仍然不失去爱的勇气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比起失去,她更清晰地记得亲人间细腻的温柔。
她记得外婆喜欢对外公开玩笑:“相公你来了。”
她记得叔公和她之间的小默契:一起积攒一种已经停产的硬币。即便在最穷的时候,她也从来没花掉它们。
她得到了很多人没有的运气,被爱富养着长大。
穷人家的孩子,长大了怕穷。而缺少爱的孩子,之后会特别怕离别,甚至为了留住爱而动作变形。
而有机会获得饱满的爱的人,则有很多很多的安全感。也更懂得从离别中恢复。他们真正做到了大部分人都懂却难以完成的事:
失去之后,不消极沉沦,不回避新的爱,而是更多更多地去爱。
陈妍希说,她还想像小时候一样,“永远想去爱,感觉到被爱着”。
她已经做了妈妈,为她的儿子感到高兴。
摄影:豆少群
配乐:《M19 - 怒り 》《Solitude》《Solitudeshort》by 坂本龙一
我还想像小时候一样,永远想去爱
作者:陈妍希
读那本书的那年,我20岁,还在洛杉矶读大学。外婆在那个暖和的冬天突然病重。那时我一直在看这本《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注:上海译文引进出版了简体中文版译本,书名译为《相约星期二》)。
在书中,一位老教授身患渐冻症。在人生的末尾,他对着每周来探望自己的年轻学生,讲了对于生活、生死的领悟。
感谢这本书帮助我,让我能面对亲爱的外婆的离开。几年后,它又陪着我经历了我亲爱的叔公的故去。
我小时候,外公外婆就住我们隔壁,两幢房子共用一个大门。他们陪伴我成长。外婆跟我一样脸圆圆的,眼睛也圆圆的,身体胖胖的摊开来。她是四川人,会给我做世界上最好吃的干煸四季豆和麻酱面。
她是个可爱的老人。每次我要出门,她都要指着自己的脸说“亲亲”,要亲了才能走。她还爱开玩笑。有时她会故意叫外公“相公你来啦!”性格很认真严肃的外公就会躲开说:“哎你干嘛啦,没事这么乱叫!”
后来,外婆老了,常年需要洗肾。我课余陪她去。两根管子,一根抽血出来,一根把净化后的血液输回身体,过程漫长极了。但她从来都是有说有笑,不以为那是苦差。连医生给她配药,她也要挑挑拣拣一番:这两颗我吃,别的可不可以不吃?像小朋友一样。
看到她这样,我也觉得她的病没什么,她会一直握着我的手,每天亲我的脸,给我做好吃的,跟外公开玩笑。日子还长。
摄影:豆少群
但我错了。
突然间,外婆的状况就恶化了。洗肾很快就起不到作用了,但还是要洗。我也仍然陪着外婆去医院,但我再也轻松不起来。我想我是不明白,为什么尽头已经就在眼前。
出门前,我把这本书揣进包里。我渐渐觉得,我需要它。
在外婆身边,我翻开书。书里写道:人人都会死,但人人似乎都不相信。又写道:“爱是唯一理智的事情”,“凡事不吝啬,与你所爱的人分享,才会真正满足。
看到这种句子,我就会忍不住合上书,看看外婆。
原来死亡其实很近,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原来跟她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我不得不接受至亲就要离去的事实了。
外婆就是真的懂得分享的人。她这一生没有太多事业成就,把一切奉献给了家庭,给了她所爱的人。而且她关爱的不仅是自己的子女。几十年来,她还一直把我叔公当亲弟弟一样照顾。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战乱和迁徙是常见的。我叔公是外公的堂弟。因为家贫,他十几岁时就从河南老家来到四川,投靠了外公;在战时又跟着一起去了台湾。一般来说,丈夫的远房亲戚来投奔,还要住在一起,有人难免就不舒服了。但外婆很大气,一直对叔公很好,照顾他读书、工作,从来没有抱怨。
叔公第一次出去应征工作的时候,外婆给他买了一套很好的西装。花掉了相当于一个月薪水的钱。叔公很感激。后来他经常跟我提起,那是他第一套也是最喜欢的一套西装。
也许就是因为心善,外婆一直是有福的。她走的时候,亲人儿孙都环绕在她床边,只差我姐姐一人。等我姐姐匆匆从台湾赶来美国,刚跨进病房,外婆就笑了,伸手指了指她,闭上了眼睛。
过了几年,我大学毕业,从美国回到台湾。偶然买了一本英文书叫《Tuesdays with Morrie》。读了才发现,咦,这就是《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嘛。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恰好,这时,我又有一位重要的亲人要离去了。是叔公。
如果说外婆教会了我如何分享,那叔公就让我学会了如何感恩。他这辈子没有结婚生子,一直都把我和姐姐当亲孙女一样疼爱,每天接我们上学放学,带我们游戏玩耍。他自己很勤俭,出门都走路、坐公车,但常常塞钱让我们坐计程车。
那时候市面上有一种已经停产的50台币硬币。我觉得很稀奇,每次遇到都收起来。叔公也都帮我留意,常常一见面就给我两三个,直到我长大。那是我们俩的一个小默契。叔公去世前,我攒下的硬币已经有饼干盒那么大一盒。
即便在最穷的时候,我也没有花掉它。
陈妍希和叔公的合照
叔公是河南人,说话一直都有乡音。他喜欢叫我“小果果”,说我是他的开心果;但因为他的口音,别人都以为他说的是“小狗狗”。
去世前,他希望能落叶归根。我和妈妈就带他回老家河南光山。去机场的路上,我们还一起高高兴兴地合唱着他最喜欢的歌,“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这也是我听的第一首流行歌,是小时候叔公带着河南乡音唱给我听的。
叔公很开心,我们也跟着高兴。但是当我们把他托付给当地亲戚朋友、要离开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别再也看不到他了。我哭着握紧了叔公的手,怎么都不想放。
叔公去世的消息是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的。听到以后,我愣了好久。
2012年,我为叔公写了一首歌——《叔公的小城故事》,回到小时候叔公常带我去的植物园拍MV。我很惊讶,小时候觉得那里好大,怎么走都走不到头;原来是这么小啊。以前倒在荷花池上那棵歪脖子树,叔公看着我在上面爬来爬去。现在也找不到了。
为了这次讲述,陈妍希重新读了一遍书,做了笔记和贴条。
现在,那一代老人都故去了。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你问哪里是我的故乡?有我的老公、宝宝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外公、外婆和叔公,也都跨越过千山万水。我想和他们一样,跟着生命自然成长的方向,跟着爱的方向去生活。在死亡之前,必须要活得更投入、更好。就像书里说的一样,每天早上你睁开眼睛的时候都可以问自己:你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天了吗?
我还想像小时候一样,永远想去爱,感觉到被爱着。
不过,现在我更有责任感了。我想让我的孩子能以妈妈而自豪。我希望他开朗、快乐、懂得感恩和分享,希望他的心灵饱满。
至于他以后要做什么,如果他觉得做个杯子很满足,那就去做,那都是有意义的。
当然,我也会推荐他读这本《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读那本书那年” 是“新世相”一个新的声音栏目,每周六更新。我们请演员、音乐人、艺术家、作家,讲念念不忘的那本书,以及那些年他们遭遇的曲折和温情。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联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相关图书推荐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著
吴洪|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对于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而言,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啻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震撼着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了整个世界。
《相约星期二》现正 5.99 元特价促销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至豆瓣阅读购买《相约星期二》电子版。促销时间至下周一止。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