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抢先电影院
影视综艺,抢先娱乐!
51好读  ›  专栏  ›  抢先电影院

这群靓丽脱俗的小妞,打了辣鸡青春片一个大耳光!

抢先电影院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18 20:59

正文

大家都知道,许多海报 是会骗人的。


但是院长碰到了一张雷人的:



这种“巴啦啦小魔仙+舞法天女”的画风,仿佛在告诉世界这部电影的分类:


烂片中的战斗机——雷片。


然而院长还是参加了这部《闪光少女》的看片会。



看完之后竟然觉得它很有看头,甚至想为之鼓掌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




《闪光少女》这部电影披着的外衣,是青春片


一所音乐学院中的少女陈惊(徐璐饰),耍了一出单恋,也有被人暗恋,过程中还经历的友情带来的磨合、矛盾与成长。



徐璐本来长得有两分姿色,但糟糕的发型和老气的眼镜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学生。


另一位主演彭昱畅影片前半段也用好久没洗的头发盖住了他的颜值,一副屌丝相。



两位主演代表的其实是同一类人,就是那种高中时不好看也不丑没什么存在感,上了大学一打扮就光芒万丈的人。


我们的青春,也多是与这种人为伴的,或者你本身也是这种人。(可惜院长不是这种人,院长从小帅到大)



合格的青春片,自然是应该和观众的青春贴近


比如我们都经历过摆一地蜡烛围个心形,在喜欢的人宿舍前表白院长高中就有个同学玩这个,结果差点把学校点着了,那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那个小伙子



谁都曾飞蛾扑火,谁都曾默默注视过,


挑战不可能的事,进行没意义的战斗,


这本就是青春的原貌


《闪光少女》拍得没错,而青春这层外衣之下,还蕴含着别的东西。



院长在片中看到了冲突民乐和西洋乐之间。


学院中分成两派互相看不顺眼,影片开场就是一出大混战。


从最初抄起乐器玩暴力,到最后开始肛音乐,都十分新颖。



针对乐器之间的鄙视关系,院长还特意去咨询了一位自小学习古筝的女同学,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一个门外汉,院长必须感叹一句:原来玩乐器的戏也这么多。


影片正是利用这一冲突,使之不断激化,矛盾升级,产生戏剧张力


在友情客串陈奕迅的见证下,双方还搞了一波battle。



徐璐在片中属于民乐一方,学的是扬琴


观众也从她的视角代入到电影中,与“高傲”的西洋乐酣战了一场。


但大家同是追求音乐,又是一群高中生,输赢甚至你死我活都不是相争的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将好听的音乐演奏给这个世界听。



影片中民乐和西洋乐摩擦生出的火花,又夹杂着二次元的光芒。



从海报到内容,《闪光少女》中都充斥着二次元的味道。


徐璐为了对抗西洋乐请来的第一批帮手,就是一群热衷于二次元的少女。



片中她们因为兴趣比较“独特”所以不和其他同学接触,后来被主角打开心门才抱着乐器出来表演。


而身披着二次元标签的她们,必须承担同学、家人乃至社会的不理解甚至排斥


如果不是主角敲开了她们的房门和心门,观众也就没法欣赏到影片中动人的演奏了。



《闪光少女》里的中二气,却引来了许多圈儿里人来喷。



看到这样的说法,院长不由地想起了《中国有嘻哈》


一出现也有无数人来喷,说它不纯正,就是瞎搞。


不说那个节目纯不纯,有一点无法否认,基本全中国人就算不知道说唱啥意思,也知道freestyle了。



这就是一次亚文化向主流市场的迈进。


同样属于亚文化范畴的,也包括二次元文化。


将二次元与民乐结合,以悦耳的演奏打动观众,从而达成文化推广的效果。



院长不仅提不起喷的劲头,反而被片中的表演搞得起来了


就和许多不了解二次元的观众一样。



能做到这些必须要感谢的人,院长要象征性地提一下影片导演王冉



然后再郑重地提一下王冉的妻子,《闪光少女》的编剧鲍鲸鲸


曾作为《失恋33天》的编剧,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这一奖项。



采访中被问及为什么要创作《失恋33天》时,她说:


我写《失恋33天》就是因为,我不明白,失恋这件事为什么不能这么坦然地去跟别人说?最早的动机是因为我遭遇过失恋,我想跟别人聊,但周围的人那种无意的冷漠就像雪上加霜,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动机非常单纯,想为那些失了恋还被冷漠对待的人表达些什么。


《闪光少女》这部电影看下来,也非常单纯


就是为了能让观众在片中看到穿着校服时的自己,还原我们的青春


结合民乐和二次元,有新意也能提供优秀的观赏体验,还能为亚文化的推动吼一嗓子。



但是这部电影对亚文化的推广必然不可能有《中国有嘻哈》那么成功,


因为院长仔细看了演职员表,里面没有吴亦凡三个字。



院长斥巨资给你们发红包啦!!


为了回馈伴随院长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铁杆粉丝,

截止明晚9点前,评论区留言点Zan数数量最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