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面前的警示信号,是2016年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LTV(Loan to Value Ratio,译为居民购房抵押率)开始超越家庭房地产市值。
2006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LTV首次超过了房地产总市值,同年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支出/平均收入达到99%,无限接近房价的压力极限,旋即次贷危机爆发。
“这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称。
另一组警示信号则更为直接:中国房地产市值从2004年的32.7万亿上升到2016年的206.7万亿,占居民总资产53.8%;房贷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负债,占居民总贷款的60.3%;房贷也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资产,占总贷款的21%。
中国家庭杠杆率上升的速度非常惊人。2006-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10年间增长3倍。
天风宏观指出,中国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的背后,反映了中国房地产价格脱离基本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涨。2016年,中国LTV达到50%,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整体LTV接近60%。
“一方面,对于中国房价的泡沫化已经没有争议,但另一方面房价调控却陷入‘空调’境地,不断逼空,导致很多人产生‘房价永远不会跌’的错觉。”刘胜军称。
房地产企业融资也在大幅攀升。李子彬发现,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仅仅是14.5%,是2001年以来16年里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最低的一年。
金融领域另一个风险,是债台高筑。李子彬注意到,截至2016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的余额是15.3万亿;截至2017年2月,各地方政府的城投债余额还有6.42万亿,合起来22万亿。“这是统计出来的,统计不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率高达257%,比2015年上升了12.1个百分点。中国债务率的上升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各种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都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还有在金融体系内的空转,脱实向虚的情况愈演愈烈。”李子彬称。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金融业的增长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3%,已经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公开警示“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倾向”:在社会上出现一哄而起泛金融的现象,各类新、类金融等金融机构遍地开花,金融全面泛金融的倾向。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杠杆率实在太高了,特别是企业的杠杆,国企的杠杆率太高了,金融资源里面无法有效地配制,始终在僵尸企业里面呆着,你能怎么办?”牛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