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自媒体平台Medium及微博、Twitter等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从百度离职。在公开信中,吴恩达高度评价了百度人工智能的研发进展及技术实力,并大力赞赏李彦宏为“全球AI领域最优秀的CEO”。
随后,王劲也走了。曾作为百度人工智能核心力量的“四大金刚”的余凯、倪凯、王劲、吴恩达都已经相继离开百度。
他们的离职,是在特殊的节点。而吴恩达的发言,似乎又有着特殊的含义。
来源:新财富杂志
作者:谢碧媛(ID:newfortune)
百度不行了?
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近年来深陷风口浪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不行了”的论调越来越盛行,从划出“BAT”阵营,到跌出第一梯队,百度似乎被描述成一个岌岌可危的巨头,丧失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广被诟病。
而吴恩达的离职,似乎更加重了这一层解读。但这背后,真是如此吗?
吴恩达,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大牛。师从机器学习的大师级人物Michael I. Jordan,创建了谷歌的深度学习团队,有着“谷歌大脑之父”的称号。
而他加入百度,也是李彦宏亲自出马力邀,在当时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常务副院长余凯推动下,吴恩达才最终加盟,并创立了百度在硅谷的研究院。这样的一枚超级人才,却也在停留百度两年多后离开。
整个2016年的百度,被“混乱”、“危机”、“恶评”等关键词围绕,从年初的贴吧风波、到魏则西事件,再到“太子”李明远引咎离职,从头到尾都动荡不止。
在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离职的同一天,腾讯发布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2016年腾讯收入1519.38亿元(219.0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8%。更早前,阿里巴巴已发布2016年年报。阿里巴巴2016年的营收达到1438.78亿元(209.17亿美元),紧追腾讯之后。而百度,2016年营收仅为705.49亿元(102.56亿美元),三者已不在一个量级。
前有劲敌,后有追兵,而当前百度的盈利核心,仍是搜索。
但这家老牌巨头就甘愿屈居人下?李彦宏可不这么想,他想要的,愿意花重金砸的,远远不止于当前的业务。
吴恩达的进入,正是映衬着李彦宏正力图带领百度冲进的蓝海,百度的人工智能王国。
有人统计,李彦宏在 2016 年在公开场合一共提到了 513 次人工智能。而还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李彦宏就钟爱人工智能这门课,而且成绩非常好。但当时老师告诉他人工智能在工业界不被认可,因为实用性太差,“比如说,我要算一个东西,人家会告诉你这不可能,不可能的意思有可能是需要1万亿美元、需要5000年”。担心可能找不到工作,李彦宏放弃了人工智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结,2013年1月份,百度得以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时,李彦宏开始大力投入。身兼院长一职的同时,更亲力亲为从全世界招揽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
也是在这段时间,由于吴恩达、李彦宏的号召,大批人工智能方面的顶尖专家加入百度。而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也获得爆发。
百度的人工智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拥有国内最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第一个有大GPU集群的公司,谷歌都紧随其后;最终业界关注的“百度大脑”,搭建了全球最具规模的神经网络,号称打造了200亿个参数,而谷歌大脑的神经网络是112亿参数。百度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取得了1548件专利,遥遥领先于微软、IBM等公司。
美国《财富》杂志曾将百度评为全球深度学习的四大巨头,而另外三大分别为:谷歌、微软、Facebook。而2016年,美国科技期刊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全球“50家最聪明公司”,百度仅次于亚马逊位居全球第二。在这份榜单中,中国有5家公司入选,剩下的分别为:华为第10,腾讯第20,滴滴出行第21,阿里巴巴第24。
人工智能似乎把百度推到了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高度。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百度当前经营上的局面,却和前述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6年,百度全年净利润为116亿元,仅相当于2015年336亿元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净利润率,跌至历史地位。而这背后,却是获得了李彦宏的支持。
李彦宏曾面对媒体时谈到,“利润率下降这么厉害,这其实表明一种决心,就是说我愿意砸钱、我愿意投入,我不在乎华尔街怎么看,我不在乎我的股价会再跌掉一半或者更多,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做成。”
也因此,人工智能被李彦宏视为助推百度重回巅峰的关键一步,称为“豪赌”,似乎都不为过。
2014年,百度研发投入总额直逼7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近14%,甚至超越Google、Facebook等公司。而2015—2016年,百度投入研发费用超过200亿元。
李彦宏赌的,就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和提早布局后续强大的变现能力。
但可能连百度内部的人都没想到,李彦宏为了“豪赌”这一未来,不仅砸下重金,甚至不惜砸下曾被他紧紧撰在手里的:百度的管理权。
派系之争
1月17日,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出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成为地位和权力仅次于李彦宏的二号人物。
陆奇,又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技术权威。早期拥有同样背景的另一枚重要人物,则是现任百度总裁张亚勤,巧合的是,二者都曾为微软效力。而陆奇的到来,被视为将打破原有的派系之争。
吴恩达的出走,被视为这场派系之争的牺牲品。
根据媒体的报道,吴恩达主导的百度大脑项目,必须获得百度搜索背后庞大的数据库支撑,而吴恩达为首的百度研究院,和百度的传统核心部门搜索体系存在派系之争,也并未获得发展关键的搜索数据支持。
这也被视为制约百度发展的内部核心因素之一。这其中还有个背景,2015年,91桌面和百度外卖被分拆出来,开始独立发展和开放融资,而这是百度之前所从未有过的。而之前的状况是,百度内部人员透露,尤其是内部创业团队,“产品不赚钱,怎么也申请不到钱”。
资源的倾斜和划分,成为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所幸从2015年开始,百度开始逐步在走向开放。但显然,步子还是走的太慢。
而陆奇,与其说是具有资深人工智能研究背景的顶尖技术人才,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管理能力。
对于如何在一家大公司中创新和改革,陆奇有自己的方法论——他认为大公司的转型是漫长的,同时,转型最关键的是文化。“首先,公司必须有强大的自我定位,明确核心追求,知道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明确了核心追求后,应该必须尝试建立一个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将允许团队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去做事情,让和原来文化彻底不一样的产品有机会成长。尽可能做到——持续保持不延续性。”陆奇说,有长期价值体系的公司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而这,也许是李彦宏不惜重金引入他的核心原因。
陆奇的引入,吴恩达等人的出走,也被视为核心管理层更新带来的直接结果:内部领域、资源、利益的重新划分,利益相关人的出局。
那接下来,百度的管理大权,又会往哪走?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李彦宏的妻子,同为百度创始人的马东敏。不久前,她也回到百度,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一职,负责百度的投资、人力及市场公关工作。
此举一度被解读为,马东敏作为核心力量回归,而陆奇和她合力成为百度的一股最强变革力量,也将终结百度内部纷繁复杂的派系之争,而李彦宏,则似乎将退居幕后,“不理朝政”的意味很浓。
其实这个说法,颇自相矛盾。
且不论马东敏同为百度创始人的身份,仅仅看其早期果断退出百度经营,和当前李彦宏退居幕后、马东敏立即回归都可以看出,夫妻二人的行动一致性。
至于说是马东敏回归控制全盘,倒不如解读为,李彦宏仍将财政大权掌握在自家手中,而陆奇作为引入的外来力量,更多仍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发力。李彦宏的放权,可能更多是姿态上的。
而当前这种姿态,也许很有必要。百度曾在O2O领域怒砸200亿,而这也被视为一路跑偏脱离第一梯队的原因之一。虽然李彦宏自2005年将百度带上市,这家公司在过去12年间市值增长了近15倍,2005年39.6亿美元,2017年583.87亿美元,总营收从2005年的3.1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05.49亿元人民币,百度在李彦宏手中,十几年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但当前百度面对的困境,也和李彦宏有着直接关系。而其暂时性的退居,也许对百度是必须的选择。
而马东敏曾在百度负责政府关系,需要的人脉和对资源的掌控能力绝对不小。在回归百度的演讲里,“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的掷地有声,不仅仅反应在言辞上。马东敏对李彦宏的影响,对百度相关策略的影响,都已经有了体现,但无疑,她只会是一个有力的协作者和执行者。
根据媒体的报道,今年2月,百度宣布裁撤医疗事业部,接下来,教育、国际化、O2O等都将面临调整,而这些,都是马东敏在主导,一上任便大刀阔斧砍掉鸡肋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其魄力可见一斑,而背后,很难说没有获得李彦宏的首肯。
而吴恩达的离开,最终由百度搜索引擎总负责人、百度副总裁王海峰接任,也无疑是正确的。百度传统强势部门获得巩固,即稳住了核心力量,将便于改革的进行。
2017年,将是百度变革的一年。人员的调整,资源的分配,同时还有诸多人工智能企业的最大痛点:如何变现,都将会成为百度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毕竟业绩、投入都摆在面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中小股东,都已经开始死死盯着这只巨头,接下来到底能否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