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月的高原春寒料峭,群山还未褪去山顶的银装,但田间街头的碧桃、海棠、连翘已耐不住春的气息争相开放。
4月26日,西宁监狱所在地湟中县多巴镇:雨夹雪。
青海省图书馆西宁监狱流动阅览室在今天正式投入使用。流动图书馆首批投入各类书籍300多册,定期更换。计划在年内覆盖西宁监狱的所有监区。
记者也第一次走进监狱的高墙之内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点点滴滴,记录下这里被称为“无期徒刑”狱警的工作和罪犯的真实的生活。
(注:由于隐私等原因部分图片的面部做了虚化处理,敬请谅解!)
对于犯罪大家耳熟能详的无非是:杀人罪、盗窃罪、抢劫罪、贪污罪等,但对于犯罪的原因也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内心的“贪欲”和脾气的“不控制”两类。
监狱的生活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简单而有序。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刑满释放人员有效融入社会的工作也变成了监狱和司法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难题。
“融入社会力量加强罪犯技术培训与学习,让他们在重新步入社会后有一技可用,有一门手艺可以安身立命,不再为了生存而犯罪。”西宁监狱长何建忠说。
“服刑人员现在可以通过学习在监狱内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拿大中专文凭、各类技术等级证书,文盲或文化水平低的服刑人员可以在监狱的育新学校参加扫盲班和基础教育班。”西宁监狱教育改造科长邓育文补充道。
浙江籍服刑人员张某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还有半年就要出狱了!回家后我要开一个玉石雕刻工作室,凭我的手艺生意绝对好!”简短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我要以后雕一个一样的玉牌送给我的姑娘,怎么样?”服刑人员土扎(化名)说。
(图为:雕刻习艺车间和作品)
(图为犯人食堂,每天要保障几千人的饮食)
“我在这学会了二十多道菜,以后出去到食堂做饭绝对没问题!”犯灶的服刑人员张某表示到。
西宁监狱十监区的管教民警在监狱领导的支持下,用五天把一间库房改造成温馨的阅览室。屋顶现代装饰感极强的LED光源,淡青色的软装地板,桌上一盆鲜艳的仿真花一改灰白色印象的监狱和阴霾的天。
看书时的淡化了身份交流
西宁监狱是关押重刑犯(判死缓、无期的罪犯)的监狱。这类罪犯思想包袱重,自杀、自残倾向比较普遍,矫正这类罪犯的心理健康,确保这类罪犯在服刑和刑满释放后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到达认罪悔罪,今后不再危害社会的目的,心理矫治工作成了日常改造工作的重点。这里的八位女民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满负荷工作,为全监狱千余名服刑人员做心理疏导、测评、鉴定,为制定合理的教育改造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温馨的环境
(单独的心理疏导)
(音乐治疗)
(沙盘分析)
(共同游戏消除隔阂)
(释放压力)
犯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罪犯。监狱首先要保障每个罪犯的身体健康,监狱里也有医院(类似于社区医院),为全监狱千余名服刑人员提供医疗保障。遇到犯人突发重大疾病,监狱在第一时间内会把犯人送到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救治。所有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这才是国富民强,人权的体现!
(经过监狱医院时遇到的就诊的犯人)
(等待接见的家属)
(隔着玻璃通话,再也无法拭去你脸上的泪痕)
(亲人走后)
(回监区)
(监狱内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