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自持70年地产没法干了?其实有实力的开发商巴不得…他们正在抢着干!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6-15 07: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拍地竞自持已渐成常态。 不少人认为,这会让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巨大。明源君却不这么认为 ——你总不能因为在沿海生活久了,到了高原缺氧,就说那里是不正常的。 只能说,这是新一轮的竞赛。


事实上, 除却拍地竞自持,一些开发商早就开始主动——甚至买入——自持物业经营。 这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那是一条新的跑道。明源君认为, 对实力型开发商来说,自持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就像一个缺氧耐受力很强的人,到高原上去跟人家赛跑,显然更有优势。实力型开发商就是在高原(自持)上拥有很强缺氧耐受力的人。




01

建房卖房的逻辑逐渐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开发商

开始自持物业


前些天(6月6日),佛山一块住宅用地的拍卖结果,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冲击波的强度甚至超过过去两年来的各种地王,因为万科最终拿下这块地的条件是——25.3亿元,持有该地块上所有的物业,70年不出售!


炒房变房东,甚至开发商造房变房东(三四线卖不掉的库存)的不少,但这么自愿当房东的却十分罕见。业内人士觉得奇怪本身并不奇怪。 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很常见,国内的商业自持的也不少,但是,毕竟在住宅领域,过去大家玩的都是开发销售模式,周转率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突然切换到经营服务模式,颇有点像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万科已在北京、广州和佛山三地拥有5宗自持地块,共计斥资约170亿元。调控之下,大量其他开发商为了拿地,也不得不自持部分物业,只不过自持比例和年份没那么夸张。或者自持70年,比例100%,但是土地属性是商业用地。


此外,这两年来,有大量开发商进军长租公寓领域,也是一种自持经营行为——开发商拿出项目的一部分做长租公寓等。


对于部分自持的商住两用项目如何赚钱,此前明源君已撰文提及过,这里不再赘述。至于开发商持有商办物业,则更加普遍。


比如6月6日,旭辉宣布以13.3亿元收购永泰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一在建甲级写字楼。接盘后,旭辉将继续完成写字楼的建设,并持有该项目作租赁用途。


虽然旭辉看好增量市场,董事长林中此前认为千亿之前旭辉没有天花板,之后提高到了4000亿,最新的数字则是6000亿,但是, 在今年三月的业绩会上,旭辉公布的五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公司业务发展模式将从纯开发转向开发与持有并重,通过地产基金等轻资产模式加大对北京、上海出租物业的收购,特别是核心区域的商业办公楼,同时适度发展公寓。


根据规划,5年后,旭辉将经营着面积达130万平米、市值400亿的持有资产,预计未来每年能够贡献20亿的租金收入。



阳光城与硅谷天堂孙公司合作设立100亿元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而硅谷天堂主营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公司是一家以产业并购整合专业服务见长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


我们经常说,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上述开发商的行为预示着,未来将不仅仅是开发商建房子卖房子、消费者“买买买”的简单模式。 “城市配套服务商”、“住宅金融化”以及“长租公寓”等,这些新玩法和新事物,将随着土地出让形式多元化而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生态。



02

自持核心地段的物业收益率不低

何况限价之下可以拿到便宜的地


自持经营,收益率是格外需要关注的指标。通常情况下,开发自己拿地造房出租,净回报率是比较低的,可是, 在限价条件下,开发商可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优质地块,收益率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一、持有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商办物业,回报率不低


商办自持由来已久,收益主要来自租金和物业的增值两大块(现在还有新兴的孵化器等服务类收费)。


比如,旭辉投资上海高端写字楼的逻辑就很简单。目前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不到70%,未来必然会进一步上升到80%~90%,这意味着市场对甲级办公楼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加上市场投资资金充足且活跃,更直接推动市场需求量保持高位。


目前,上海优质写字楼物业在净回报率表现也相对较好。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上海市区甲级写字楼市场净回报率为3%~4%,核心购物中心为3~3.5%,高端服务式公寓2.2~2.8%,高端小业主公寓2~2.5%,五星级酒店1.5~2%。


基于需求旺盛、净回报率可观的市场状况,上海旭辉瞄准写字楼市场,并且考虑布局公寓十分正常。 因为平均水平4%,你的稍微做出众一点,到5%不是太难的事。现在做开发的净利润率也不高。



上个月,明源君去华润置地交流,他们表示,华润大冲中心(地处深圳核心地段,南山区高新园)的写字楼原本只打算自持2栋,其他的都卖掉,但 由于出租情况太好了(出租率和租金双高),因此,集团已经决定再多自持2栋自己经营。


曾有开发商老总对明源君说,搞啥开发都不如在核心地段自持物业,租金收益稳定,而且物业在不断增值。再考虑到孙宏斌说的套利性亏损(例如花1万拿地,房子卖2万,接着又用3万拿地,行业风险很大),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二、个人购房是为了保值增值,开发商其实做得更好


至于住宅的自持,其实也不难理解。 这么多年来,购房者为啥砸锅卖铁加杠杆买房子?除了居者有其屋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既然如此,开发商为什么不能自己买地自己建,然后自持呢?!


2014年底,明源君去看过深圳南山的一个项目,当时均价4万/平米,因为到年底了,上市公司要冲业绩,而且当时也看不清接下来市场的方向,能卖就卖。


可是,2016年底,该项目均价已经上涨到9万/平米!短短两年时间,业主赚取的升值部分比开发商当年的卖价还要高!如果加上3.33倍的杠杆,收益更是惊人。


而赚了钱业主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开着几百辆豪车占了一条路,痛骂开发商没有良心……当时,该开发商的几个小伙伴表示,他们内心是崩溃的。



当然,没有谁可以这么精准地预测15和16年,一二线城市会如此大涨。


比如14年媒体问万科的一高级副总裁,怎么看2015年的行情,他的答案是:即使调控放松了,房价不会暴涨,顶多涨个20%,谁曾想,在加杠杆下,深圳在半年之内就暴涨了近一倍。


可是, 如果将时间拉长到10年,乃至更长,每年10%左右的增幅确实很容易测算的。开发商贷款利率低,随着城市发展,物业自持长线的盈利空间更大。


而且国家做长租公寓这样的自持住宅物业经营,符合国家政策,后期会有税收支持和一系列优惠。只要开发商有足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现金流,自持同样可以赚钱。


三、自持物业的拿地成本低,收益率比想象中的要高


谭华杰曾表示:“假如万科通过住宅用地拿地盖房子出租,租金回报率大概只有3%,如果加上税收20%,最终的租金收益率只有2.4%。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到2.4%的融资利率,所以看起来这根本不可行。”


需要注意的是,他说的是在正常拿地情况下的数据;可是, 与传统的“价高者得”的模式不同,当前竞自持的,几乎都是限价地。


以万科拿下的佛山桂城地块为例,楼面价是1.53万/平米,可是,周边的华福御水岸早于2月已售罄,当时的售价约1.9万/平方米, 如果不是限价,任由竞拍者喊价的话,楼面价大概率将超过1.9万/平米!


这意味着,自持的开发商,拿到的是比充分竞争市场下低的价格。此前,有媒体披露,统计发现,不少科技企业建了几栋写字楼之后就不行了。为啥?


因为稍微好点的科技企业盖楼,都可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地,而且通常在好地段。收租赚钱太容易,而搞研发不确定性太大,自然就没动力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却说明了核心地段物业的增值潜力。


自持的地块通常地段不错,未来租金上涨的潜力很大,加上政策支持长租公寓发展,综合下来,租金收益率就不是3%,而可能是5%,甚至更高。 目前,万科的平均加权融资成本3.5%左右,这意味着它可以继续加杠杆……



在6月5日的电话会议中,万科曾表示,公司过去在广州、厦门开业的长租公寓较多,但从保有资源看,深圳等城市也在快速增加,2016年底公司获取的资源已经超过5万间,2017年预计进一步增加至10万间。政策支持长租公寓发展,公司也会投入更多资源。 如果账真的像谭华杰说的那样算不过来的话,万科断不会扩张这么快。毕竟,任何开发都不是做慈善的。


当然,如果开发商想快速回笼资金的话,还可以抵押式出租(即把房子压给你,你给个差不多的钱,然后你就可以长期住下去)。 相当于以房子代替融资,把租客抵押的钱的利息当成房租。


据报道,目前北京已经出现了这种房子。丽都壹号小区,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子,押150万,免费租给你3年,这期间只需要付每月1000元的物业费。3年后150万退给你。开发商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回笼资金。这种房子对普通人很有诱惑力。一旦形成规模之后,除了租金收益,还有其他增值服务的收益。


因此,账还是可以算得过来的,就看由谁来算,以及怎么个算法。真算不清的话,谁会去干呢。



03

大型开发商有融资优势

可以加杠杆

凭规模获取租金和其他收益


昨天看到一知名公寓投资人在朋友圈调侃:几乎所有开发商进入长租公寓的新闻都是一样的——目标,3年10万间,好像是同一家公关公司写的!


为什么是3年10万间,而不是3年5万间?10万间是不是一个临界点?即便不是,这至少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即便持有经营物业,同样也是需要规模的。


影响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最大因素是融资价格的差异化。美国原来的五大开发商,加速增长期都在1992年~2005年,比如美国的帕尔迪,1992年的时候,市占率只有3%左右,最高的是时候达到了8%!


为什么帕尔迪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把市占率提高一倍以上?原因就在于大房企在融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中小房企贷款的利率很高,而大房企利率要低很多,有融资成本差。加上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净利润率必然会下滑到正常水平。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会加速推动行业集中度的上升。



持有物业经营,更是如此。由于自持会沉淀大量的资金(至少在REITs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是如此),更需要资金。因为要做大规模就要不断的加杠杆。


例如,今年3月,万科即联合其他合作方共同组建两支专业商业地产投资基金,其中万科在两支投资基金预计总出资人民币50.9亿元,对应的出资比例为39.4%。同时,公司拥有的商业地产项目中的42个项目的部分或全部权益转让给投资基金。如果标的资产包的全部项目都达成交易,预计交易作价为人民币86~90亿元。然后,又拿着回笼的钱去收购其他的项目。


也就是说,像万科、旭辉这样融资成本低的房企是可以加杠杆的。规模做大以后,就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以及增量价值赚钱。


比如在保证出租率的同时,可以将租金收入证券化,打包成金融产品,获得现金流,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经营等。美国西蒙房地产集团就是左手轻资产,右手重资产的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借鉴。


而对于大部分中小开发商来说,由于融资成本过高,想要通过加杠杆做大规模就难了。曾几何时,二房东是不错的模式,但现在拿房成本已经太高,赚取差价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



04

自持必然会有阵痛

熬不过去就死了

熬过去了,会变得更加强大


犹记得2014年正是行业低迷之际,三四线更是苦不堪言,当时明源君对话了一国企集团下属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其透露,公司在三四线有大量项目,实在没办法卖,可是当地的旅游业还可以,于是公司就将这些房子做了简单的装修,租给度假的人,竟然还取得不错的收益。所以,思路决定出路。


增大自持物业的比例,短期确实会给开发商带来压力,但对不同的开发商来说,压力的大小却大有不同——有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些则是更加强大之前的阵痛。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二战以后诞生的一些大型开发商逐渐消失了,是因为这些公司一直没改变,住宅市场满足之后,没有进入商用不动产或者其他的新型增长行业。这对国内的开发企业来说颇具警示意义。


像旭辉、旭辉等之类的开发商,既不放弃增量市场,也在转移思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提早布局了。你是继续观望还是跟上?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副主编 艾振强。探讨及交流,可添加作者微信: arunme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体验在线开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