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公众号
,可快速关注)
编译:伯乐在线/飞哥的咖啡
如有好文章
投稿,请点击 → 这里了解详情
【伯乐在线导读】:《
代码写的好,出过畅销书,还拿过赛车冠军,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篇文章中已经介绍了 DHH。他既是 Ruby On Rails 之父,BaseCamp 的 CTO,又是一个家庭主男,业余还会参加赛车比赛,还爱好摄影,那他是如何兼顾着这一切的呢?
的确也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不了解他的人,觉得他一定有些秘密或窍门。每晚只睡 5 小时?还是持续几个月每天工作 12 小时?还是其他什么的。
2015 年 12 月 30 日,DHH 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的答案。
“高效能人群”的共同点仅仅是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通常像超人似的。对单一事物的关注/专注,是驱使他们工作到晚上 11 点的动力。而媒体喜欢报道他们这样那样的非凡毅力和决心。
但我不吃这一套,我通常每晚的睡眠时间是 8.5 至 9 小时,并每周 40 小时。我不想在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
如果一定要我说有什么技巧,那就是我追求每个小时的质量
。不过这不代表着「
时间管理
」,该词出现于上世纪 90 年代,意思是将每个小时切分到最后一分钟,以压榨提高每秒的生产力峰值。但时间管理确实说明了一件事:
每个小时的价值不尽相同
。
如果一小时充满了压力、中断、缺觉或者疲惫,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你对不起这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因为它是低质量的一小时。如果妄想通过这样低质时间能够做出好东西,明显非常愚蠢。因为你最终也只能「
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
每周工作 40 小时,是一个王者的固守。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东西。当然了,前提是你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会议、一心多用或定义不清的问题上。这些都是吞噬时间的黑洞,深不见底。
好吧,即便没有黑洞,但也有物理极限的( 1 天只有 24 小时),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时间的穷人!如果花了时间但一事无成,你不能怪我,而我也不怪自己。
怜悯是我们仅剩的借口了。
自我保护或让别人帮你,也许能给你带来暂时的舒适,但从长久来看,它掩盖不了缺乏理想的窘境。面对失败,放弃是一种应对的机制。
你需要的是一套精细的技术,需要积极努力地提高时间的纯度和质量。以下是我使用的几个小窍门:
1、我真的需要参与其中吗?
贪婪的好奇心会让你无休止地卷入各种讨论、决定和事件中,尽管是否有你,那些事可能区别都不大。
你提出的想法或经验,“可能”对他人有用,但你也同样剥夺了他人自由思考的权利,这点可能让你难以接受。
目前看来,略读邮件、拒绝会议邀请、不要在聊天中发表你的看法,这些举措可能还挺深奥的。但通过努力克制自己、避免插嘴和介入合作,能够让你集中时间花在少量的事上,以取得更重要的进展。
2、这个/这事还能等等吗?
有些问题需要今天处理掉,否则就是明天的麻烦。你最好马上处理掉那些问题,虽然它们通常只占少数。大多数的问题和机会值得从现在起,花上一天、一周甚至一月的时间来处理。
将手上的事先搁置一边,可能等你回头再看的时候,它就不是事儿了。是不是很棒?!这些是不需要立刻做的工作,或者只是一开始认为非常重要,实则不然。
花在解决问题上的时间越长,你会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随着空闲时间的投入,解决问题的痛苦将大大减少。
3、我能放弃吗?
浪费了高质量时间的代价,往往最终浪费了一天的时间。而错误估计了问题的深度,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常见过失。
当意识到现在的问题比当初预期的更难,却不承认解决问题需要花费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结果通常是越陷越深,从而浪费更多的时间。
学会放弃是一项关键的技能,能够让你专注于剩下的时间。只有失败者才会在
沉没成本
上下赌注。
伯乐在线补充:
沉没成本
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4、我准备好了吗?
有时,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酵,你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成长。你我都做不到能够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如果我本周适合写作,那完成新网站的拷贝工作会是一个好选择,但安排下个季度的工作情况则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如果我本周手指发痒想写代码,那正好可以尝试解决那个困扰了我一个月的 bug,但是却不适合做一对一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