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绩效HR  ·  火爆!AI+HR实战:DeepSeek ...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2025年会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吗? ·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宁银理财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10-27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处于社会底层,又不善于学习,不愿学习,经历又少,人生阶层跃迁的希望将十分渺茫。
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绝佳途径。
——就就

作者 | 刘润
首发 | 刘润 (ID:runliu-pub)

01
一堆人为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有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抢金子的那帮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而是:


自始至终,就根本就没人告诉他们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这就是认知能力高低的区别。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认知,你认为一文不值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是宝贝。


你认知强,就比别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质,提前看穿你所在行业中后期的发展,甚至终局。


会更清楚自己商业模式的问题,优劣势,需要找什么样的人来操盘,他大概率会在哪个赛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现,你还会更清楚钱在哪里。


很多时候,起点相似的人,思维不同,结果也不同。


你遇到的问题,别人也可能遇到过。你踩到的坑,别人也可能踩过。


也许你此刻面临的困局,别人早已经历过。


有人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经历能给你最深刻的体验。


但是你能从这位好老师身上学到的很少。


因为人这一生,所能经历得实在有限。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处于社会底层,又不善于学习,不愿学习,经历又少,人生阶层跃迁的希望将十分渺茫。


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绝佳途径。



02
那么,怎么提高认知?

认知体系的形成,主要分为4个部分。

第一,自己思考,亲身经历,亲身实践。

站在1楼看外面,都是细节,自己附近的那点东西,市井吵架,违章停车。

站在10楼看外面,能看到局部,细节慢慢消失,轮廓关联显现。

站在100楼看外面,就是看全局,你会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城市设计的气魄。

当你在1楼时,要更愿意主动跑到5楼、8楼、10楼,去看看都能望到些什么。

再回到1楼执行时,会更理解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并且不会遗忘细节。

拥有上帝视角,能瞬间把自己拉到空中俯视全局。也要有操盘手技能,能瞬间俯冲到地面死磕细节。

知道什么时候该在空中,什么时候该在地面。

你不经历,就是纸上谈兵。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中年人的苦,经历过,才懂得。

第二,大量读书,广泛阅读。

读书是最普遍的向前人学习的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通过读书去获得新知,通过读书去自我检讨,达到自我校正、自我进步的目的。

第三,行走。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到处走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别人不愿意走的路,走难走的路。

经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冰霜雨雪、闪电雷鸣、严寒酷暑。

然后去冒一些别人不能冒的风险,去别人不能到达的地方,来增加生命的宽度,启发自己对这个世界全面地思考。

第四,向前人、向先进学习,高手指路。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是和各行各业的高手聊天,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而不是单一路径依赖。

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努力的人、落魄的人,不同的人生场景、个体的迷惘,欲望和挣扎,积累出不同的经验。

越是厉害的人,水平越高的人,越谦逊。

水平低的人,心气通常很高,用上帝视角俯视比他成功的人;

水平高的人,心气反而很低,用大海胸怀带走一切矮丑。

这就是平衡。叫谨防在低水平上形成平衡。

打破闭环,被褐怀玉。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03
认知的不同, 决定了结果的天地之别

每个人看世界时,都带了一双叫“认知”的“洞察力眼镜”,


这个世界的色调既不是由世界真实的颜色决定,


也非你肉眼看到的事实决定,


而是由“认知”的“洞察力眼镜”镜片的颜色所决定。


每个人看到的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傅盛説: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


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所谓成长,并不来自于所谓的位高权重,不来自于所谓的财富积累,也不来自于你掌握的某一个单项技能。


行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史玉柱。


最惨时,欠了一屁股债,什么都没有。靠一个脑白金,重新崛起。


他在整个营销上的认知水平,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


即便失去所有财富,甚至所有队伍,就凭他对营销的理解,也是那个时代无人可望其项背的。


只要他活着,翻身的可能性很大。


绝境当中,他真正拥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资源,而是认知。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帝国输那么惨?


简单说,一群怀揣现代物理学认知的人,打败了另一群信奉四书五经认知的人。


其实就是两种不同认知的较量。


在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在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只要活着走到陕西,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事实往往就是如此。


起点相似的人,思维不同,结果也不同。


因为,真正决定穷富差距的是“思维认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