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网络
摘 要
一片孝心,一场欢聚,一层人伦,一回天年颐养的静谧。来自青岛的小夏,母亲身患重病,孝顺的小夏为了让母亲晚年生活更舒适,主动卖了自己的爱车来给母亲重新装修,但老人为了“不浪费”,一直拒绝。此次改造的户型是个非常标准的户型,格局不能随意改变。
▲ 改造前实景图
▲ 改造前平面图
改造前居住困难
◆ 功能动线混乱
普通公房常用无采光的狭小过道厅做客厅兼餐厅,同时过道庭也是通往户外、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枢纽,功能动线十分混乱。
◆ 居住空间狭窄
小夏经常带先生、孩子回家陪伴母亲,但家中空间有限,小夏只能与母亲和孩子同睡一屋。
◆ 空间凌乱无序
户主小夏家杂物很多,填满家中各个空间,且杂乱无序。
◆ 时间紧任务重
正常情况整套房子施工周期为60天。本期任务周期从60天压缩到14天,时间紧、任务重,严重考验团队的管理能力与交叉施工水平。
改造方案
在小夏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设计师史南桥将如何完成挑战?他将如何为重症病人打造一个富有生机的家?
▲改造后户型平面图
▲设计师手稿
改造一:从门开始,改造动线
进门是玄关,玄关处有一整面大镜子,还有一个隐藏的鞋柜。镜子旁有收纳的柜子和隐藏的冰箱,功能性更强大。
厨房
餐桌拉开可容纳6人同时使用;考虑到将来使用,设计师还在厨房与餐厅的过道处设置一张隐形桌,翻下便可使用。
餐厅
将进门挪到侧边墙上,把从餐厅到饭厅的动线变得合理,空间完整度和利用率变高。
改造前厨房
▼
卫生间
卫生间的动线更趋于合理。改造后,卫生间门必须结合马桶轻微转动适当角度,使得动线更为优化。
以及用帘子等区隔,前面干区后面浴室,进行干湿分离。
改造前卫生间
▼
改造二:卧室改造
卧室改造为重中之重,两间卧房均朝南,阳光充足,两位老人分房各住一间。如今要满足户主小夏她和丈夫、两个孩子同时居住。
老人房
其中一间房
改造成老人房,母亲房间床由两张单人床拼成,满足单人双人床位不同需求。
并且还增加了卧室床底及橱柜等家具收纳功能。
改造前一卧室▼
户主房
户主居住的另一间房改造工程最密集,它相当于同时完成了一个卧室和一个客厅的改造。这个房间使用者数量多,孩子年幼需照顾,设计师共提供了三个可以作为双人床的设计。
改造后客厅
该房间涵盖客厅功能,贴墙拐角的沙发,只要将茶几拼上去,就可以成为一张床。
改造后书房卧室
往里走抬头可看见一张挑高而设的床,是为增加床铺的第二个巧妙用心。
床铺侧面有书架进行自然遮挡,是装饰也是隐私的保证。
多功能家具的变化,让这里既可以作书房,也可作为卧室。
这张床和客厅沙发有异曲同工之用,接近双人床的面积,既方便户主夜间照看孩子,也满足两位老人
分房而居时的床铺位置。
在房间与客厅之间还有安装折叠门,完全保证隐私。
改造前另一卧室▼
改造三:院子大改造
父亲喜欢做手工艺品,经常收集陈年木料或废弃木料制作改造小工艺品。另外他还有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面有车床、电工、钳工等工具。
母亲喜欢写毛笔字,所以家里杂物太多。
拓宽空间,
提高院子使用率,是设计师终极解决目标。
设计师意图▼
从卧室进到院子要下三踏台阶,中间将近有60公分的高差,设计师选择把部分院子全面垫高了60公分,以增加储物空间。
设计师定制钢架,将每一块地板按格分配,分别可以掀起来,下面是收纳储藏空间。为防止雨水和湿气的腐蚀,除下水口,还做了防水防潮措施。
院子里放置折叠桌椅,模拟公园场景,营造出家庭BBQ氛围。
狗狗也有了自己的“豪宅”。
设计师改造原来院子里老人的工作室和小花房,他将整个空间下沉并整理规则,在两侧都装订好搁架,并在墙上装订了多种挂钩进行搁置。在这个空间里,老人不论是木工、钳工、电工的工作都能完成。
为了防止玻璃工坊夏天温度过高,并保光线的充足,设计师在玻璃花房上端安置移动横格,可通过推拉实现屋顶的全覆盖或多透光。
改造后院子
▼
改造前院子
▼
因为此次改造改造人的故事特殊性,
设计师还为户主用心设计了“生机小宅”,
力求在改造后让整间房子都充满阳光与生机,
为重病老人
做出足够良好的心理暗示。正如
《最后一片树叶》中动人的情景。
设计师直接在院子里移植一棵树进来,放在母亲房间可以看到的地方。
在客厅里,设计师设计将养鱼的水循环拿去浇灌蔬菜,有生生不息的喻义。
客厅鱼菜共生系统
▼
设计师说,一个家庭,一家人,需要一个在一起的空间,需要不断地丰富他们的记忆。设计师将客厅到餐厅的墙设置成家庭艺廊,为这个家庭开了保留珍贵记忆的头,未来的也将由这家人亲手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