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炼数成金前沿推荐
关注炼数成金,学习数据挖掘与分析技巧,了解最新快的数据分析课程信息。更多知识更多优惠,尽在炼数成金!招募天下好汉,一起炼数成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70后的我,学会做一个“退场”的父母 ·  22 小时前  
单读  ·  你好,可以给我看看你的中指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炼数成金前沿推荐

脑科学发展态势及技术预见

炼数成金前沿推荐  · 公众号  ·  · 2018-06-11 16:47

正文

脑科学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人类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有专家预测性地指出,21 世纪将是脑科学的时代。脑科学的发展已达到令人瞩目的地步,围绕脑科学的大国间博弈日趋激烈。


作为建设中的科技强国,中国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已经进入必须有所作为、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面把握脑科学领域发展动向、大趋势、国内外关键差距,及时提出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对策。


国际神经科学发展基本态势

脑科学正孕育众多颠覆性技术

脑科学是在当代多学科交叉会聚背景下,传统经典学科重新崛起的重大研究领域的典型代表。与遗传学、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计算科学、数学、心理科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基础学科的高度跨学科交叉,高通量工具和新型成像技术,NBIC(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会聚技术、生物大数据概念的提出等,为记忆、思维、意识和语言发生等重大神经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有效方法。

脑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脑科学的进步不仅有助于人类理解自然和认识自我,而且对有效增进精神卫生和预防神经疾病、护航健康社会,发展脑式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系统、抢占未来智能社会发展先机,都十分重要。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报告提出,支持精神和神经疾病相关的脑科学创新,不仅是重要的卫生政策,也是重要的经济政策,仅美国脑科学相关经济机遇就将超过1.5 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8%。

阐明脑科学的内在规律,越来越需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

人类大脑是科学史中最复杂的研究对象,它负责产生所有的感觉、思想、情感、有目的的活动、语言和想象力。人类对于大脑的认识在过去的4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其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认识大脑面临巨大挑战,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开发困难重重。

脑科学相关技术本身存在“两用性”风险越来越值得关注

脑科学相关技术本身同时存在“两用性”风险,在医疗卫生、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安全、伦理和法律问题。美国生物伦理总统咨询委员会(PCSBI)2014 年5 月发布的《大脑重要性:综合神经科学、伦理学和社会的方法》报告指出,由于对人脑的研究涉及到了自我身份认同这一核心问题,神经科学研究项目的伦理风险已经达到较高,伦理学家和科学家应该在研究计划的最初阶段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进行双方对话,并提出将伦理道德概念系统化地融入神经科学研究中以降低风险的系统建议。

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在《新颖神经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指出,有5种与新颖神经技术相关且值得特别注意的伦理事务:1)保障安全,出于干预风险;2)保护隐私,存在无意识的影响;3)促进自主性,支持患者的医疗决策和患者对于自己是谁的身份认同;4)促进平等性,获取创新产品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公共利益,阻止社会耻辱感和歧视;5)保护和促进公众对新颖神经技术的理解和信任。


主要发达国家及中国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上升为有关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或力推的核心科技发展领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脑科学研究,相关科技规划集中推出(表1)。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谷歌公司等一大批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加入这一快速兴起的领域。总体看,围绕脑科学的国际竞争博弈日趋激烈。

表1  国际脑科学相关规划计划及关注领域例举


美国全面布局,重视疾病应用导向及重大技术的攻关

美国推进脑科学领域全面布局,重视应用导向和重大技术攻关。“神经科学研究蓝图”主要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其在脑科学研究中的投入稳步增长。“神经科学研究蓝图”框架整合NIH主任办公室及其下属15个研究所(中心)的力量,针对单个机构无法完成的重大科学问题,共同开展研究,推动研究的交叉。


新实施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BRAIN)计划。2013 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了BRAIN计划,并计划首年投入1亿美元资助该计划推进。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分别承担技术工具开发、脑机产品发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ARPA)和美国能源部(DOE)陆续加入。

欧盟和欧洲国家重视神经疾病研究,开展大脑模拟研究及应用

人类脑计划(HBP)是欧盟未来及新兴技术旗舰计划(FET-Flagship)项目之一,开展大脑模拟研究及应用,重视神经疾病研究。HBP的目标是建立用于模拟和理解人类大脑所需信息技术、建模技术和超级计算技术(表2)。主要预期成果包括提高脑部疾病研究、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发展具有类脑功能装置等一系列新技术,辅助人类决策。

表2  欧洲人类脑计划简要内容


英国较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维康信托在2010 年发布的《绝佳的机遇: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2010—2020 年战略计划》报告中,将“理解大脑”作为最具挑战性5大问题之一,提出进一步探索大脑如何行使功能、研究治疗大脑和精神疾病的更佳治疗方法,这需要对神经细胞是如何行使功能、如何在某个特定的认知和行为功能中相互作用开展研究,还需要一套完整方法将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效联系和结合。

法国将神经科学研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十大主题之一,年度预算超过2.2亿欧元。根据法国国家生命科学与健康联盟(Aviesan)“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学和精神病学主题研究所(ITMOs)”2010年3月发布的战略报告,该所神经科学研究围绕三大重要主题包括:1)大脑系统、感觉、认知与行为;2)神经发育、表观遗传学、神经塑性与神经系统修复;3)转化研究与治疗研究。两大跨学科研究主题是:1)理论与计算神经科学;2)神经流行病学与医学-经济学研究。

日本和韩国注重长期重大科技计划和整体布局

日本长期大力推动脑科学布局,目前已经从“认识大脑”“保护大脑”“创造大脑”转型升级到技术“融合脑”“脑疾病”。日本曾于1996 年推出“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提出在未来20 年内,以每年1000亿日元的支持强度,大力推进脑研究,使日本的脑科学达到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


该计划实际投资额约为每年80亿~90亿日元(约1100万美元)。2008年,日本进一步提出“脑科学研究战略研究项目(SRPBS)”,并确定四大领域:1)脑科学与教育、社会(“社会脑”);2)脑科学与身心健康(“健康脑”);3)脑与信息产业(“信息脑”);4)基础技术开发。随后,2014 年出台为期10 年的“Brain/MINDS 计划”,则聚焦于以狨猴大脑为模型研究脑功能和脑疾病的机制。


国际神经信息学协调委员会重视神经信息技术发展

国际神经信息学协调委员会(INCF)成立于2005年8月,截至目前共有比利时、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15个成员国。INCF旨在建立一个有关神经系统所有数据的全球知识管理系统和网络协同研究环境,组织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开展全球性脑科学科研大协作。任务是协调全球神经信息学工作、制定神经信息学的发展计划、工作指南、数据标准和共享规范。

中国战略部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神经科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

中国已经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把“脑科学与认知”列入基础研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新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涉及15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其中就包含“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和“健康保障”。


以脑认知原理(认识脑)为主体,阐述脑功能神经环路的构筑和运行原理,绘制人脑宏观神经网络、模式动物介观神经网络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全景式图谱;发展类脑计算理论,研发类脑智能系统(模仿脑)。基于对脑认知功能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研究具有更高智能的机器和信息处理技术;促进智力发展、防治脑疾病和创伤(保护脑),围绕高发病率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揭示相关的遗传基础、信号途径和治疗新靶点,实现脑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神经科学方向技术预测与发展战略路线图研究进展

战略性、引领性科技领域亟需战略路线图研究

从国家战略与技术预见的功能看,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期望通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战略路线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日臻完善的技术预见,完全能够肩负起战略导航这一重要职能。


战略性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作为重要的创新管理工具,以创新规律为引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预见性战略需求为目标,能够从纷纭复杂的科学—技术—产业—经济—社会动态互动关系中,找出关键性科技发展路径。

国内外神经科学相关技术预见特点

国际上关于神经科学专题性的技术预见工作还未见报道,多属于综合性技术预见。例如,日本已经完成第十次技术预见(2015年);欧盟发布《欧盟委员会应当做好抓住未来机遇的准备——2030年前瞻前景图》,前瞻7大领域到2030年的未来科技趋势及其对欧洲的影响;英国的技术预见采用灵活的滚动项目组织形式,已经完成“认知系统”“技术与创新未来”“未来的识别技术”等项目。


从具体预见内容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脑科学2025》、欧盟人类大脑计划、韩国脑计划和日本脑计划在某些程度上也采用、印证技术预见的一些原理或重大技术预见活动的部分成果。例如,欧盟2030年前瞻全景图提出的“综合、精准的模型将促进神经科学发展,也将催生新颖、低功耗的神经形态多处理器系统和脑启发的机器人、更强大的新超级计算机、先进的机器学习与决策理论和系统”,在欧洲人类脑计划中就有所呼应。

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兴起系统性的技术预见活动。国内方面神经科学相关的技术预见通常包含在中期、中长期和长期三类尺度的综合性预见计划中。


“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开展了未来20年中国工程科技技术预见活动,提出未来20年中国工程科技需要发展及可能实现的技术清单,选择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技术方向和关键技术,其中就遴选出“人工智能及大脑模拟关键技术”等。

总体看,国内外相关技术预测有一定基础,围绕神经科学的技术预测判断科学性和预见性都很强,但随着当前国内外科技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客观上迫切需要开展神经科学为核心的技术预测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神经科学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研究”及研究方法

2016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神经科学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目标是在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比较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基础上,以神经科学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关系的系统性刻画和描绘为重点,预测学科和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神经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有效机制,提出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路线图,为谋划学科布局、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提出战略决策咨询建议。

系统分析背景资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