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指环王》重映,我又去电影院温习了一遍,颇有感慨。
有不少影评把魔戒解读为权力的象征,有人批评说,这是过度解读原著作者托尔金的意思。
我没读过原著,但从电影来看,魔戒是权力的象征,是阐释得非常明白的,完全不是过度解读。
在第一部《护戒使者》里说,魔王索伦打造了十几枚戒指送给矮人族、人族等族国王,然后偷偷打造了魔戒,魔戒可以控制其他戒指。很显然,魔戒就是象征着权力。
后来在战斗中,人王伊熙尔杜砍下了索伦的手臂,得到了魔戒。
能够销毁魔戒的唯一办法是把魔戒扔进末日火山。但是,在末日火山前,伊熙尔杜抵抗不了魔戒的诱惑。精灵王爱隆王一再敦促他销毁魔戒,但伊熙尔杜还是转身离去。
许多年后,当索伦复活,魔戒重现,人族、精灵族、矮人族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怎样才能销毁魔戒?不销毁魔戒,则索伦可借助魔戒,让黑暗降临中土世界。但销毁魔戒,则要通过重重困难,把魔戒送到索伦的眼皮底下的末日火山去。并且,持有魔戒的人要能够抵抗魔戒的诱惑才行。
此时爱隆王回忆往事,对此没有信心。他说:“
当年,我亲眼见证了人类意志的溃败。
”
在电影院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想的是:我现在也在亲眼见证人类意志的溃败。
其他地区我就不谈论了,这里只谈论在欧美,正在上演的人类意志大溃败。
经济学、自然权利理论已经从逻辑上证明了,只有权利的逻辑才能导向公平、繁荣和安全,而权力的逻辑只会导向相反的结果。
或者用时髦的话说,权利的算法、市场的算法才能使人类如愿建设繁荣新世界,权力的算法则不能。因为,只有权利的算法、市场的算法,才能体现消费者的选择,而在权力的算法里,消费者选择的参数(价格)都失真,那当然不可能得出消费者想要的结果。
《护戒使者》中说得很清楚,对精灵、矮人、人族来说,魔戒唯一的妥善处置就是送入末日火山销毁。如果谁想使用魔戒,那最终会变成魔戒使用他。使用者将会被魔戒控制,失去自我,世界也将坠入黑暗。
但是总有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护戒使者之一、刚铎摄政的大儿子波罗米尔就认为,既然魔戒这么有威力,那么,何不用它来抵抗敌人呢?刚铎国太需要这样一件宝物了。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在他们看来,一件利器,只要掌握在好人手里,它不就能够造福于人吗?
但问题是,魔戒(权力)不是一件利器,而是一种算法,这种算法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它就是不能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好心,它总是事与愿违。
而且,不管是投票决定的,还是少数人决定的,算法就是算法。它不会因为是投票决定的,就变成另一种算法。
在电影中,波罗米尔是护戒使者队伍中的少数党,被甘道夫、阿拉贡等人克制了,没有造成危害。
但在欧美,遍地都是波罗米尔。
人们希望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福利分配、减少碳排放、保护动物、“黑命贵”、反垄断……等等一系列目标。
每一项干预,他们都认为是“进步”。
然而,各种“进步”累积,欧美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实际上,是“魔戒”诱惑、控制了欧美的选民们,然而,学者们却认为,在欧美选票机制下,“魔戒”终于被正确使用了。即便存在一些瑕疵和代价,但总体上是进步的。
中国的学者,也普遍接受这一叙事,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无法解释欧美的乱象。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大体上是支持市场的,但他们总还是不能理解,算法决定结果,投票不改变算法。“魔戒”无法被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