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大力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机遇难得。如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布局,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智能制造服务等需求活力不断释放,助力数字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湖南省拥有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0家,80%以上集中在人工智能应用层,核心产业整体规模约60亿元,年增速在20%以上。未来,湖南将重点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家居等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物流交通、文创旅游和绿色环保等领域深化应用。到2021年,湖南省将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0亿元。此外,未来3年内,将建成10个左右国际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并授牌10个产业基地。
广东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在人工智能综合研究、芯片制造、智能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若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珠三角城市群启动5G网络部署,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再推进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海南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业务和功能区域总部更多地在海南布局,带动形成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商用航天、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划建设海甸岛物联网应用创新基地、博鳌乐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推动光纤宽带、4G网络全岛覆盖,无线局域网(WiFi)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全覆盖,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商业化应用。继续推进电网升级改造,优化主网架结构,建成跨海联网二回工程,推进昌江核电二期前期工作,开展智能电网建设。
四川省大力推动“5+1”现代产业发展,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工作推进机制,抓好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要素保障等工作。聚焦16个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强链补链延链,促进集群发展。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测、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创新产业引导基金运营管理,发挥聚集放大和投资引领功能。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行动,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贵州省深度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推动大数据开放共享。
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以汇聚、融通、应用,来推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建成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政务服务库,完善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体系。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开放数据全部接入“云上贵州”,电子政务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加快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深化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宽带乡村建设,通信光缆达到100万公里,新增1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积极谋划5G网络布局和建设,出省带宽突破1万Gbps。
云南省正加快制造业“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实施千亿技改工程,推进5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5家骨干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20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支持鼓励各行各业和个人上云、用云,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提升电子信息、通信与网络等基础产业,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把云南打造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高地。
陕西省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抓好100个总投资500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卫星移动通信、导航、遥感等航天领域业态集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抓好三星二期、华天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奕斯伟硅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甘肃省瞄准前沿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做出甘肃品牌。提出在数据信息产业方面,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开展企业上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
先进制造产业方面,争取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两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0项以上,推进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体系、方大炭素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
青海省将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壮大、数字服务创新突破、数字工业试点示范、数字政务推广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大美青海生态云、昆仑警务云、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巩固提升光纤到户成效,加快智慧广电建设,适时布局5G网络,努力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品质生活的“载体”、高水平治理的“大脑”。
内蒙古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改造升级,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强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建设,推动运输设备、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建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广西推动数字产业化,实施“全面入云”、大数据服务培育、智能终端制造业集聚、高端软件产品培育四大工程。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转型,推进南宁瑞声科技、歌尔股份、钦州合丰泰、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数字贺州产业园、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小语种呼叫中心等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多点突破,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西藏聚焦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推进网络强区、数字西藏建设,制定落实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继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力争全社会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5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增长30%以上。“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统一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初步运行。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点提速扩容工作全面完成,区直部门和市(地)政府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基本实现“8050”目标。政府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显著提高。
宁夏落实“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实施意见,启动“千家企业上云”计划,建成1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智能制造、仪器仪表、专用电器等领域培育一批单项冠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10%。稳定精准有效投资。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盯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聚焦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投向,精心谋划、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
新疆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哈密等7个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农牧机械等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加强“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抓紧“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包括签订更多双边及多边协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等;同时保持警觉性,做好预防和装备,发展多元经济,提升香港抵御外来冲击的实力。加大推进创新及科技发展的力度,再投放280亿港元在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公共服务应用科技和加强创科氛围等工作。
深化各范畴智慧城市建设,澳门推动大数据在特区政府治理、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特区政府专有云计算中心2019年完成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推动智慧政务,2019年跨部门公共服务电子化将由70项增至90项。开展部署5G网络前期工作,推进《电信网络及服务汇流制度》的立法工作,实现三网融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流动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