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家居
家居潮流风向标——汇聚超赞的家居创意、家居搭配、家居设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集团智能驾驶领域,有新进展!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学习AI,祈福货代!ISEA上海口岸举行闽南 ...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ONE推出中国华南至越南新航线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星亚航运,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与MSC战略合作,这家中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家居

他因《安家》爆火:是个残疾流浪汉,却有“千亿遗产”,一座就值1.5亿,还都留在了上海!

国际家居  · 公众号  ·  · 2020-03-28 22:54

正文


▲ 点击蓝字“ 国际家居 ”,关注前沿家居微刊

回复数字“ 1 ”,查看往期 《3 w套家居案例


什么房子值1.5个亿?

上海老洋房。

近期爆火的电视剧《安家》有一个情节:
徐姑姑开展了上海老洋房业务,
有一栋叫龚家花园的洋房,
一开口就预估1.5亿,
而且还只是试试水。


有多少人一辈子,
1.5亿的零头都赚不到,
这上海老洋房,凭什么卖这么贵?

△ 剧中出售的上海老洋房

除了地段,面积之外,
徐姑姑还给出了一个令人服气的解释:

龚家花园是匈牙利设计师,
邬达克设计的。

邬达克是谁?
他是世界上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之一,
上海有很大一部分标志性的建筑都是他设计的,
上海的基本建筑格局都是他奠定的。
也许他的名字就价值过亿吧。


邬达克的人生也是一部传奇
他在一战中致残,
1918年意外流亡到上海。
因身无分文做了绘图员谋生,
这却萌芽了他的建筑师之路。

凭借国际饭店、绿房子、
诺曼底公寓等建筑,
一下子就在上海建筑界声名鹊起

其中不少建筑,至今都是上海的名片。

也许你没有听过邬达克的名字,
但他设计的建你一定见过。

这个多次在电视中出现的武康大楼

图源ins:takelookz

这是1924年邬达克设计的。

但在很早它叫做“东美特大楼”或“诺曼底公寓”,
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
正式更名为武康大楼。
宋庆龄故居就在这座大楼对面。

看上去,像不像一艘大轮船?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3栋船型建筑之一,
同时它是上海很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


因为浓郁的建筑色彩它曾在多部电影出境。
在电影《色戒》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后,
她拦了一辆黄包车说“走,去福开森路”。
她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武康路,
武康大楼附近。


武康大楼的外观采用的是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立面横向分为三段。
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
门洞中的长廊是人行空间,
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牛腿造型等多种法式元素的融入都非常有特点。


在网上,武康大楼出售的一套二手楼房,
产权仅仅93平米,
交易单价都在12万以上,
总体价值超1200万,
真正的寸土寸金。


很多人来到上海,
都会到此打卡留影纪念,
因此又被称为“上海名片”。

图片来源:微博@张安朴
著作《邬达克留给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

对于很多上海游客来说,
武康路是必去的,
其次就是上海巨鹿路。

巨鹿路是上海,
保存超多的花园住宅的道路之一。

巨鹿路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地方,
上海作家协会,
是以前著名的刘家花园。

视频来源:“上海优秀老建筑”之爱神花园
上海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中心制作

刘家花园藏有一个,
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以前花园主人叫做刘吉生,
是二十年代有名的“煤炭大王”。

民国纳妾,颇为常见,
但刘吉生偏偏是作为一股清流一样存在,
他终身只有一个富人就是他青马竹马的伴侣陈定贞。
真正地“一生一世一双人”。

他在爱妻40岁生日时,
他将这套4000㎡的花园别墅作为礼送给了她。


这套别墅很 出名的地方是“爱神花园”。


这座喷泉,象征爱情。

在花园里的中央有一个喷泉,
叫做普绪赫喷泉。
155厘米高的普绪赫雕像矗立其中,
旁边围绕着4个小天使。

这里的设计灵感是设计师邬达克受到名画的启发,
他根据名画《普绪赫洗浴》有感而发设计,
在希腊神话中,普绪赫是希腊公主,
爱神丘比特的母亲维纳斯嫉妒其美貌,
就派自己的儿子丘比特除掉普绪赫,
但万万没想到两人私下相爱成为终身伴侣。

原本这座喷泉耗费巨大,
但是因为刘吉生的爱情故事打动了设计师,
他就将这座喷泉送给了这对夫妇。


建筑内部也是非常的考究。
单单这个扶手栏杆,
里边都有KSL三个字母,
这是刘吉生外文名字(Kyih-Sung Lieu)的缩写,
当然这个是妻子陈定贞为他丈夫设计的。


后来刘吉生夫妇移居去了香港,
1952年他的哥哥刘鸿生就捐出这栋别墅,
现在成为上海市作协的根据地。


刘家花园的故事扬名天下,
但是吴同文故居更是被世人称赞。

视频来源:《阅读建筑》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制作

吴同文是做军用颜料起家的,
当然毫无伊恩的军绿色就成了他的超爱。
这栋房子就大量使用绿色,
因此被称之为“绿房子”。

这栋房子被喻为远东豪宅,
同样出自邬达克之手,也是他得意的作品。


说起吴同文这个人的经历,也是个传奇。
他原本是个弃婴意外被吴家领养,
后面就成为了一代颜料商人。
因为他为人不错,也算是一表人才,
他和颜料大亨贝润生的小女儿相爱成家,
一举成为颜料界巅峰的人物。

后来又娶了二房如夫人。
两房太太都生了不少孩子,
可谓也是人丁兴旺。


发达之后,吴同文就像设计一栋自己的房子,
于是就找到邬达克帮忙设计。
邬达克了解了吴同文的情况后,
采用了一种特别的设计理念:

不用直线,采用曲线。

一是让建筑显得温和明媚,
二是减少孩子的磕磕碰碰。

因此在绿房子,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几乎没有棱角,
在当时来讲也是绝无仅有的设计,
同时也刷新了上海建筑的记录。


吴同文还提出了一个诉求:
因为两房太太不和,
所以在保证舒适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她们之间碰面来往。

同一栋房子这样一个诉求对其他设计师来说是莫大的考验,
但是邬达克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他通过三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栋楼设计了四层,
吴同文和他的姨太太的住房在四楼,
大太太住在三楼。

每个楼层都标配了 360度无死角的阳光房,
呆在自家阳台就可以尽情享受阳光,
减少晒太阳时候的相遇与尴尬。


第三是安装私人电梯,
出入的时候一个坐电梯,一个走楼梯,
几乎碰不到面自然就减少矛盾产生。
在那个时候这也是上海首个安装电梯的私人住宅同样被载入历史。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吴同文在感情上不如刘吉生专情。

但是故事后来的发展,
还是让人挺意外的。
贝夫人后来离开了绿房子和孩子挤在一起生活。

而吴同文后来和如夫人在家里牵手自杀了,
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
他们的身体紧紧地靠在一起。


感情的事情外人不清楚谁也不知道其中缘由,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栋绿房子的存在对于上海来说都是独特的存在

它不仅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离合悲欢,
更是上海建筑史的奇迹。

据说,房子设计完之后,
邬达克非常有信心的说,
50到100年都不会过时!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果然是大师手笔,设计前卫。


刘家花园和吴同文故居,
同样都是邬达克设计,也因为这里不同的爱情故事,
所以广为流传。

但是邬达克的其他建筑,
也不应该被忽视。

整个上海,也许你会在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栋建筑,
它采用的是典型的西班牙花园洋房的设计理念。
它就是邬达克的建筑史中设计的丁贵堂住宅。

图片来源:周璇
整栋房子满满西班牙建筑特点。
它的屋面是盖红色筒瓦,四坡顶,屋檐下有连续拱券装饰带。



房屋丁贵堂的个人经历还是挺励志的,
他出身卑微,家庭务农。
因为成绩优异他是很早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代人,
一路努力奋斗后来成为海关副总税务司,
为人民海关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被载入史册。


这栋建筑还体现了中式对称的美感,
用螺旋形西班牙柱式作装饰。
窗台设计充分考虑采光问题
保证了足够的透光面积。


这栋房子,
后来被作为上海海关专科作为学校办公楼,
目前归属上海海关管辖。


这套孙科别墅的也是西班牙风格。
邬达克个很多设计都是偏西班牙风格,
深受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的喜爱,
又因为孙科帮助邬达克在上海立足,
所以邬达克就把它转让给了孙科。


它位于长宁区番禺路60号,
到处都是设计感的体现:
贝壳形的拱门、尖券门廊、
螺旋立柱、鱼鳞状的外墙饰纹,
呈八角形和圆形的转角厢房……

楼梯的材质更是选用柚木材质,相当考究,
用柳桉木镶嵌席纹地板,
更是充满了巴洛克古典大宅的美感。


和丁贵堂住宅不同的是,
这里的窗户都是大落地窗设计,
阳光充足。


这是邬达克根据地形、朝向后设计的,
也保证了每一座建筑的,
独一无二与不可复制性。

现在的孙科别墅,属于上海万科集团,
整顿后将再次对外开放。


在江苏路155号的 中西女中景莲堂,
也是邬达克的著名设计之一。


它的创办人是美国卫理会
驻上海传教士林乐知。
首任校长是海淑德。
学制10年,
招收的大部分是富贵女子。

而且只是有钱还不行,还得考察品德,
所以被宠坏的千金并不受该学校欢迎。

正因如此,该校培养出来的都是诸如
宋氏三姐妹之类的名流,
教学全部采用全英文,
教授算学、音乐、家政等很多方面。

始终铸造了当时很有名的女子教育学校,
没有之一。


哥特式美国学院建筑风格,
倒『T』字形的平面设计,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白墙红瓦的设计搭配
以及很大化的雨水疏通,
外观充满了浓重的中国风。


建造于1923年的四行储蓄会大楼,
位于四川中路261号,
从汉口路四川中路,
就可以远远观望到该建筑。


顾名思义,四行就是四大银行:
大陆、中南、金城、盐业。
他们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四家银行。
由邬达克设计,1926年建造。

设计方案是公开向社会征集,
然后公开竞赛,
并不因为谁名气高就选择谁。
但是邬达克依然能够从众多设计稿中脱颖而出,
证明了他过人的实力。

这个建筑的风格,中式风格居多,
但是也采用了19世纪晚期中欧公共建筑的个性元素,
像钻石形窗户、转角塔楼等等这些。

浮雕的选择,
则是古典复兴风格,
所以建筑外形也充满了复古风情。


顶部加盖了六角形穹顶的塔楼,
并用巴洛克装饰风格,
成为当时也是现在的著名路标。


在这次疫情中,医院成为了我们的中坚力量,
邬达克设计的宏恩医院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宏恩医院,就是今日的华东医院。


它位于延安西路221号,
因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
为了突出医院的庄重整洁,
邬达克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是,
追求整体的和谐、稳定,力求对称。


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建筑非常地宁静与简洁,
墙面白色设计,看上去很是清新,利于患者身心恢复。


俯瞰整个华东医院,
主体建筑主要分为南楼、北楼和门诊部三个部分,
呈“工”字形布局。
现代的很多医院也会模仿这样的设计。

图片:博客高参88

邬达克还设计了新华路一度被称为“外国弄堂”。


这块区域的建筑风格混杂,
集合了英、美、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不同的建筑特色,
每栋建筑都是根据业主需求量设计。


邬达克设计的蛋糕房,在新华路329弄的36号,
这栋建筑像一个双层蛋糕是上海唯一的二层圆形别墅,

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生活在这样甜蜜的梦幻房子里。
因此他称这栋房子为,
“犹如童话小屋般的房子。”

因为承载了个感情,所以它是邬达克生前,
喜欢的个人作品之一。


他还设计了众多教堂,
比如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的沐恩堂,
就在市中心附近,同样是上海市优秀建筑。


1874年起初建造的时候叫做“慕乐堂”,
属于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
但后来基督教各教派实行联合礼拜
意思是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也有些人说是为了纪念美国堪萨斯州,
捐款人慕尔去世的女儿所以改名。

沐恩堂是典型的 美国学院复兴哥特式风格,
外立面大量使用斩假石饰面,
用水泥幔尖拱顶,
在当时都是少有的建筑风格,
到目前为止都独树一帜。


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
被其恢弘的气势吸引,
捐赠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
才真正让沐恩堂名声鹊起。


邬达克还设计上海唯一风格的 拜占庭式穹顶教堂
内部采用的都是哥特式风格窗户。


拜占庭式穹顶,让人置身其中的时候内心安然平静的感觉。


外墙纹路使用 规则鱼鳞纹,
一排排的显得庄重。

邬达克很多设计都是是融贯中西风格,
不仅喜欢古典主义,
现代设计也是一绝。

古今中外四种风格的相融,
让他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真光&广学大楼
也是由他设计的,整体外形偏现代化。

很早叫做浸信会大楼。
是美国基督教中华浸信会的聚会场所,
后来,该教会机构创办传道刊物《真光》,
后以刊物名命名为真光大楼。


它外形奇特,
是因为采用了
锐角状竖线条做装饰。


乳黄色及褐色曲面外墙贴面砖饰面显示现代感,
但又不失古典主义风格。

这座建筑,
是邬达克结合“古今中外”四种风格
的典型的建筑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