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数据实验室
宽客俱乐部旗下美国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研究应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来袭,数据分析师会失业吗?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CUHK博士论文】大规模3D神经形状建模: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NeurIPS 2024 | ...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多智能体协作机制:大语言模型综述 ·  3 天前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阿里云工程师带你独家揭秘:DeepSeek-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数据实验室

《未来简史》严重低估了人类,人类真正厉害之处并不是智能

大数据实验室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7-06-24 07:28

正文

编者按:


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大数据实验室”公众号。点“ 置顶公众号 ”键,就可以置顶了,这样。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中国特别缺像尤瓦尔·赫拉利这样的作家,跨学科,观念新颖,语言和资料的使用也非常好。他的新书《未来简史》总体来说,是一本优秀的作品,但整体的思想,包括一些推论,我觉得更多的是偏悲观了。


自私的基因,无私的人性


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一个主要的观点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会造成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掌握这些技术的少部分人会成为智神,而其他大部分人则沦为无用阶层。


当看不到前路时,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答案。从生命的历程来说,基因本身是自私的,它的存在就是要不断地复制自己,强势基因会占绝对统治权。在狮群、猴群当中都是这样的,只有最强的狮王、猴王才有交配权,繁衍下一代,是最强的基因一直在传递。


但在人类社会当中,并没有出现让少数基因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人类可以限制某些基因的复制。比如一夫一妻制,在本质上讲,这就是给更多男人以平等的性权。如果实行一夫多妻,很多男人是找不到老婆的,就没法沿续后代,他们的基因就无法传递。但在一夫一妻下,所有人的基因都可以得到传递,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这是人性自己主动这样做的,而并不是自然界纯粹的优胜劣汰。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仅从某个程序或技能来看,人类不具有机器所拥有的很多优秀能力,能战胜机器的概率其实很小,但人类拥有机器所不具有的另外一种力量。作为登陆地球生命舞台第六个主角, 人类真正厉害之处并不是因为他的智能,而是他真的产生了一个超脱于智能之外的东西,他有了思想,有了爱。 这些才让我们有可能战胜困难,延续生命。


登陆地球生命舞台前五次的所有物种,不可能团结在一起。比如恐龙,如果让它们都团结起来,霸王龙不吃三角龙了,三角龙每天去给霸王龙摘果子,这做不到。但是人类在遇到外部生存危险的时候,是有可能合作,形成一个互助的合力群体。比如说外星人入侵了,所有地球人会瞬间拧成一股绳。人类的这种团结协作,是历史上任何其他生物群体所不具有的组织方式。它们还是按照基因自私的方式向前传递,只有人类用无私的人性,克服了自私的基因。


给机器注入人性的光辉


我们智人在三万年前消灭了欧洲的同类,一万两千年前,开始走向世界各地,把80%的物种都灭了。若由此推断,很难想象今天人类会跟自然还能友好地相处,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高科技的杀伤性武器,人类还没有自我毁灭。


技术也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机器与人类将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机器取代人类,要么人机结合。我认为,如果在未来想实现人机结合,或者说人类不被机器干掉,给自己留条后路的话,就要给机器生命中注入人类最神秘的东西——人性的光辉。给机器输入爱,让它们有一个很好的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应该是以万事万物平等共存、和谐相处为基础,把它写到机器最核心的程序里去。


这跟大自然制造生命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在地球生命的诞生过程中,基因被注入了自私的元素,生命就会以自私的方式往前演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是人类制造机器生命,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给机器注入无私的“基因”——在它最核心的程序里注入人性的光辉,那它们天然就是无私的。 不管将来人工智能怎么发展,机器的底层设计是无私的,它必然会以和谐、友善为基础,而不单纯是为了发展智能而智能。 否则,我们人类就很危险了。


人类之所以没被科技毁了,就是因为我们用无私克服了天性中的自私。尽管自然给我们的基因注入了自私,但人类发明了伦理、道德,制定了法律,用这些来彼此约束,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得以延续。


肉体永生,意识上传


尤瓦尔在《未来简史》中还提到21世纪人类可以活到150岁,并且到2100年可以实现永生,从现在生命科学的技术发展来看,其实是很难实现的。


关于生物的寿命,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人类依然是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目前的寿命期限,是他生长期的5到7倍,性成熟时间的8到10倍。第二种,即西方的有丝分裂理论,大概一个细胞可以分裂55次,而细胞的分裂周期是2.4年。


我们结合起来看的话,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设计的寿命极限可能会在120岁左右。如果说我们的寿命能达到150岁,则是超出了生命的设计极限,这个数是不太可能达到的。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是会往上走的。我预计,到2050年,人均寿命趋于100岁,是有望实现的。


人类对寿命的终极期望就是永生了。如果仅是肉体永生,这并非不可能实现,实际上用克隆技术就能解决。但人除了肉体,还有思想。思想的复制就是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人类思想的物质基础还没彻底研究清楚,我们还不明白思想产生的物理机制。当一个东西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它就无法复制,所以复制思想还是非常困难的。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叫做意识上传,就是所谓的云端永生。


云端永生的核心是把一个人的记忆,他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某种方式,不断地上传到云端。等到他被克隆出来以后,相当于“轮回转世”,再让他看看自己前一世的记忆。当然, 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跟他所看到的事情,对他的影响和体验,也不是一样的,所以也很难说这就是思想复制。 而且对人来说,他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肉体和思想,还有各种与之共生的细菌,等等,绝对意义上的复制,其实是很难做得到的。

跟“技术教父”葛定臣做期货—(日内+波段)交易获胜秘籍

上课时间:2017年7月1日—7月5日

上课地点:上海

日内交易的定义、特点和交易的指导思想

开仓守则和失败处理;持仓、止盈、止损守则

行情性质判断,审时度势;驾驭行情趋势,踩准行情节奏

完美收益曲线的“三根K线战法盈利模型”

K线形态和价格的过滤、排除不影响形态和价格的废K线……

咨询电话/微信:13061694649

人类并没有那么伟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