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月光博客
月光博客 http://williamlong.info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时代财经APP  ·  财仔精选 | 一周热文回顾(2.3-2.8) ·  23 小时前  
时代财经APP  ·  财仔精选 | 一周热文回顾(2.3-2.8) ·  23 小时前  
深度强化学习实验室  ·  DeepSeek核心强化学习GRPO算法解读 ... ·  昨天  
深度强化学习实验室  ·  DeepSeek核心强化学习GRPO算法解读 ... ·  昨天  
济宁市公安局济东分局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2 天前  
济宁市公安局济东分局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2 天前  
厦门网  ·  DeepSeek官方声明 ·  3 天前  
厦门网  ·  DeepSeek官方声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月光博客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科技”

月光博客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3-14 12:24

正文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出了从2000到2019年糟糕科技清单:电动平衡车Segway、Google Glass、电子投票技术、一童一电脑、CRISPR 婴儿、非法数据买卖、加密货币、电子香烟、胶囊咖啡和自拍杆。


如果某项科技没有达到让人欣喜的目的甚至可能起到了反效果,那么就可能是糟糕的技术。最有用的技术也可能是最有害的——比如说汽车,它对现代世界至关重要的同时,每年也造成了 125 万人的死亡。

如果某项技术的开发本来是好意,却没有实现,那么到底是由于它本身就存在缺陷呢?还是由于它走得太快,超越了时代呢?

这就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提出这一份“ 2000-2019 年糟糕科技清单”的原因。以下是入选这个榜单的10项“最糟糕”技术:


电动平衡车 Segway

电动平衡车 Segway,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个人运输工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种。你可能不知道,电动平衡车已经问世快二十年了。早在上市之前,无论是产业界、学术界,还是金融投资界都对其寄予厚望。Segway 的发明人 Dean Kamen 称,电动平衡车将会改变城市和交通。

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Segway 并没有获得原本预期的回响。

首先是价格。由于使用了大量最先进的科技来制造这款平衡车,导致每辆新车的价格都颇高,就连入门级的平衡车售价都高达 5000 美元。其次是合法性问题。此类产品在交通工具的等级划分中没有具体的标准,各个地区对其有不同的认知。例如,美国将其归类为低输出动力车辆,必须行驶于标准的慢车道,不能在人行道上行驶。而在欧洲则不允许电动平衡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最后是安全性问题。2009 年,英国企业家一掷千金买下 Segway 公司,然而在 2010 年,这个企业家在骑乘电动平衡车是不慎坠入华尔夫河身亡。


(来源:Segway)

如今,电动平衡车几经转手,2015 年 4 月被小米生态链公司纳恩博(NineBot)收购。现在它已经和改变城市与交通无关,从变革性的交通工具,成了“次世代的玩具”。

Google Glass(谷歌眼镜)

就像Segway平衡车一样,Google Glass也是个糟糕的产品,但它并非完全是一项糟糕的技术:增强现实眼镜依旧正在寻找其受众。

Google Glass是一款配有光学头戴式显示器的可穿戴式硬件。如果Google Glass是由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发明,也许它也就不会和糟糕科技沾边了。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一款糟糕的产品,并不能说是糟糕的科技。

(来源:Google)

首先值得吐槽的是价格。单纯从材料成本上来看,Google Glass 并不走“高端风”,材料成本约 152 美元,售价却高达 1500 美元,溢价严重,明显不够大众化。还有就是隐私性问题。这款产品的反对者担心谷歌眼镜可能侵犯隐私权。佩戴者可以在公共场合在他人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录制视频或拍摄照片。和第一项技术Segway一样,Google Glass 同样有潜在安全性问题。用户在佩戴谷歌眼镜时,必须看着视野右上方的投影仪才能看清文字与数据,这可能会造成用户注意力分散,带来潜在危险。


电子投票技术

有些技术本意是好的,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还制造出了新问题。电子投票技术就是这样的技术。纸质选票可留下可审计的纸质记录,而现在,电子投票选举则面临被黑掉的威胁。

电子投票是使用电子手段来帮助或处理投票和计票的投票装置。电子投票可以用独立的电子投票机(亦称 EVM ),也可以用联网电脑进行,视具体的实施情况而定。它包括从基本的表格结果传输到普通联网的家用设备进行在线投票的一系列互联网服务。

然而这种技术面临可能有不法人士篡改程式,导致开票结果不正确的风险,并引起选举舞弊的争议。而且,这种技术无法留存实体证明,有争议时不能请公正人士重新验票。非现场投票者、投票人易受他人监视控制,失去一人一票的公平性。联网投票需要确认身份,也意味着可能失去匿名性。

一童一电脑(one laptop per child)

有些失败则是由于将技术运用于解决实际社会或政治问题。给每个孩子配一台笔记本电脑,本来是为了借助这个小东西来解决教育不平等。但将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或者政治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以一童一电脑(OLPC)为例,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发起并组织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借由生产接近 100 美元的笔记型电脑,给对这项计划有兴趣的开发中国家,由该国政府直接提供给儿童使用,降低知识鸿沟,故又称百元电脑。它的本意是给每个孩子配备一台电脑,以此来解决一些落后国家的教育不平等问题。但是,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这些高科技产品一股脑的推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环境中,会不会有些太简单粗暴了?

在联合国举办的 2005 年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几个非洲代表对OLPC计划表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个项目过度使用了“美国心态”,这一方案并不适用于解决“非洲问题”。还有代表表示,这一项目的优先次序错了,例如,非洲妇女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电脑研究新的作物,相较而言,清洁的水源和学校等基础建设对非洲发展更为有效。

CRISPR 婴儿

像 CRISPR 这样的基因编辑技术有朝一日可以治愈各种疾病,但是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它对人类是否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 2018 年的 CRISPR 婴儿也列入了我们的糟糕科技清单。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 DNA 片段的敲除、加入等。CRISPR/Cas9 是继“锌指核酸内切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之后出现的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与前两代技术相比,其成本低、制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让它迅速风靡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成为科研、医疗等领域的有效工具。CRISPR/Cas9 技术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或许在未来某一天能治愈各种疾病,但是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它是否安全,真正让它成为糟糕科技的起因是 2018 年的 CRISPR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 年11月 26 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 11 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 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2018 年 11 月 26 日晚,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发声,对贺建奎所做的实验进行谴责,或者表达保留意见。他们的理由大体可以总结为:一,艾滋病的防范已有多种成熟办法,而这次基因修改使两个孩子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二,这次实验使人类面临风险,因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三,这次实验粗暴突破了科学应有的伦理程序,在程序上无法接受。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中国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非法数据买卖

有的糟糕科技,糟糕在监管没有跟上。例如,非法买卖数据,在其主人非自愿的情况下分享及合成他人数据正在慢慢腐蚀着人们的自由和民主本身。

多年来,从互联网、大数据、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数据资料在人类社会科技应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数据通过不同工具被曝露在不同地方,在用户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拿来使用,但数据资料安全保护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足以取得共识的解法。

2018 年,社交媒体巨头 Facebook 爆出“剑桥分析”丑闻,位于英国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盗用了高达 5 千万用户的个人资料,而剑桥分析正是在 2016 年特朗普竞选团队所僱用的的数据分析公司,用来分析预测,并涉嫌以此进行社交媒体操作影响大选中的选民行为。

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技术,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但就目前来说,它是被人类误用的技术。它现在似乎是少数人致富的理财工具,这也意味着它是另外一部分人致贫的罪魁祸首。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2017 年 12 月 17 日,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 19850 美元。2018 年 11 月 25日,比特币跌破 4000 美元大关,现稳定在 3000 多美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