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智能建筑电气专业传媒机构依托中勘协电气分会、节能协会建筑电气及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三大技术资源,发挥协会的指导作用、领先的技术水平、专家号召力及多种媒体资源四大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媒体宣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羽绒服里穿薄点才暖和!3 ... ·  昨天  
丁香医生  ·  超水润舒服的大厂面膜,居然只要 3.3 元 ...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有些不开心可能是抑郁,别再独自硬撑了 ·  2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常见皮肤病治疗用药,一招快速获取,安全又见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IBE】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BIM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8-16 16:54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关注我们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互联网时代从来都不缺概念,工程业界虽没这么时尚,但在设计领域一场从未有过的“二次革命”却甚嚣尘上。


BIM——这个对多数习惯了干“粗活”的工程人士来说,还是个新鲜的概念。如果说90年代初的“甩图板”是设计的第一次革命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出来的“BIM”应该算是设计领域的第二次革命。


我在这里强调是“设计领域”,某些BIM的资深人士肯定会对此不屑一顾。角度不同,自然看事物而得出的结论会有偏差,俺仅从一个施工企业从业者的角度来对BIM应用进行分析,个中细节且听俺慢慢道来。

那个叫“BIM”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似乎地球人都知道,BIM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直译成中文就是“建筑信息模型”。


其实BIM也不是个新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类似概念,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也仅限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到了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初步形成了BIM的完整概念,但仍不足以展现BIM的精髓。


2002年Autodesk公司收购Revit公司,主要想发展3D技术,在策划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就把“BIM”拿出来“翻炒”作为策划市场活动的概念。


于是,今天的BIM就这么辉煌起来了…...


做工程施工的都知道,设计院出图后,我们拿到蓝图就施工。图纸是二维的,于是就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等。


这些都不够直观,把一个立体的东西分拆开,信息重复,不能再一个空间里体现,于是三维(3D)模型就出现了,能够立体展现建筑物的空间图像,甚至能在任意点查看,就如同现实中一样,原来有个名词叫“虚拟现实”就是这个意思了。


但BIM还不仅仅局限于三维几何空间,而是对空间内所有的几何体描述了其几何性质,如:长宽高,还对每个几何形体的属性进行了描述,如:材质、质量、密度甚至是价格、施工进度(时间)、所属厂家等等。


哇,原来“BIM”这么强大,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BIM是如何工作的?

概念就是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利用BIM进行设计,并把建好的模型放在一个共享平台上供施工单位使用,任一设计的修改或者施工单位的反馈都在这个平台上反映。


这个理念使信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复用,并且各相关企业的信息都是联动的,也就是所谓的“协同”,可以说“协同”是BIM的灵魂所在。


BIM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什么?

云里雾里说了半天,BIM又如此强大,其到底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什么?


我不知道!


额滴神,你竟然不知道还充什么大师啊?


起码说(对施工企业而言),当前的BIM运用结果还是不具实际操作性的,就如同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很多所谓“大师”的忽悠下,BIM成了解决现有施工效率的万能钥匙,某某项目签署BIM合作协议、某某项目利用BIM解决技术难题等等。BIM这样的“被”成功颇具中国特色。


首先,BIM在业内并未有像“大师”描述的那样,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设计院有哪家是利用BIM建模,然后拿出来共享的?既然源头都没有,难不成你还想让设计、施工、监理、物业各自建立自己模型?还真有“大师”提出这样的说法,那“信息协同”就不存在啦,唯一先进的可能是大家都有三维模型了,看起来比较直观,BIM存在的意义几乎没了……


其次,BIM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体现出对施工企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利用BIM的技术软件工具多为Autodesk公司的Revit,如果说在投标过程中用Revit建的三维模型凭借其不太清晰的图像还能蒙混一下建设单位的话(其精细程度还远不能和3D max或者Maya建立的场景相比较),模型给施工企业做施工图的话还必须通过剖面生成AutoCAD所兼容的二维图形……


唉,又被打回原形!


那位看官说了,我就直接拿3D的模型指导施工嘛,没说不可以。技术上,Revit 建立的3D模型好像不能标注尺寸,也不具输出功能,你当然可以打印屏幕啦,或者你可以搬个电脑到施工现场去核对。根据现有的Revit建立的数据模型,如果是平常的住宅(30层是电脑建模所承受的实际极限?我也不知道极限是多少)也许可以搬个笔记本去看看,如果是“上海中心”?我看还是算了吧?要不估计你得头天晚上开好,第二天拿去施工估计图像会生成了,但如果你不小心按了个键,大概你会有从“上海中心”楼顶跳下来的心…..,IT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坚信,等上海中心建好了,也许会有如此高速的电脑了……


大师说,BIM是指导施工的4D、5D甚至是nD的工具,我说看官,你明白了嘛?他大概的意思就是3D的模型加上一个元素(如:时间)就加一个“D”,建筑元素是如此之多,所以就有“n个D”啦。如此堆叠元素来凑概念,除了能忽悠人,还有啥实际意义?


大师又说了,BIM能实际产生工程量甚至是施工预算。仍以Revit举例,Revit所包含的中国标准的“族”极为有限,没有标准怎么产生工程量啊?即使产生了,也要打个很大的“?”,能真实反映嘛?不要很轻飘飘地认为就是能实现,是要实际来验证的。


从施工企业来说,即便你真能产生真实的工程量,那对我的好处是什么啊?所谓“无利不起早”,买的不如卖的精,现在我的老底你甲方都清楚了,我还到哪里去赚“量差”去?我们都当活雷锋啊?不要寄希望于我们将会有规范的市场,我相信就如“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50年不变”!


大师还说了,BIM能解决不同工种间的碰撞问题。仍以Revit(俺Revit和你有仇吗?老拿俺举例,嘿嘿,不得已,我们很多人认为Revit就是BIM,后面给解释)结合机电安装来说,机电有水、电、风基本工种,拿Revit来建模,然后再通过Navis Works Manager(欧特克公司专门验证碰撞的产品)来验证不同工种之间的碰撞。这好像是我看到设计室员工拿来写论文的唯一亮点,只要写BIM必然有碰撞检查,还不是通过Revit本身来进行的。


但即便这个功能也好像是个伪命题,并未见得有多少实际意义。就三个工种之间检查碰撞,说不定检查了半天,才发现结构有根设计的大梁正好挡在中间,还没考虑施工企业做出来的结构与设计有多大的偏差。还有个现象就是,我没看到过他们论文中有高层建筑的举例,相信如果是高层建筑,加上他手中的办公电脑,那才真正是杯具了。


有位看官说了,在俺投标时的成功忽悠下,甲方指定俺必须建立BIM。那恭喜你了,那你得购买工作站级的电脑;购买相应的工具软件;如:Revit、Navisworks、ArchiCAD等;当然你还得配备专业的人,这可不是word,会打字就能用。有了人,有了工具,你得干活啊,你得花气力建立自己的BIM。我想现实情况下还没很多企业肯和你共享,唉唉,真杯具啊!


BIM概念的几个误区

BIM就是Revit


很多人一说到BIM就认为是Revit。其实BIM是个概念,Revit仅仅是BIM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实现BIM的还有很多其他软件如:


ArchiCAD、PKPM等。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声称自己有BIM,但真正具有完整解决方案的并不多,正如,有人提供了金茂大厦一个螺丝,他就声称建设过金茂一样。


设计的BIM,不是“深化”的BIM


BIM的源头应用单位应该是设计院,有了这个“源”,其他干系人之间才能实现“信息协同”,没有这个前提,协同是不可能的。深化设计跳出来说主导BIM有点喧宾夺主之嫌,且不说中国的“深化设计”本身就是市场不规范条件下的“畸形”产物,即使他合理的存在,也轮不到他来主导。


综述

虽然说了这么多的不好,但BIM理念是好的,技术上有待完善,也还是可行的。BIM的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离散的,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不同的成果,如果非要戴上个BIM的帽子,那么“被”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BIM的实现是需要更多的社会文化背景支持,有良好的氛围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如果仅仅是拿BIM当噱头来达到自己局部的目的,建议还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限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对BIM的理解可能有误,如果有情节和某些单位或个人的表现雷同,实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内容来源:机电顾问

       排版编辑:智能建筑技术杂志

==================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是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是民政部批准,住建部主管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其下属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是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产品商和集成商等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目前,拥有全国法人会员单位238家,会员代表334名,挂靠单位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创办于2002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拥有国内(CN)国际(ISSN)正式刊号面向全国发行、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刊物,双月刊。杂志特色:每期侧重一个主题,以专辑形式出版。主要介绍智能建筑及电气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网络技术、工程实例及新型设备和产品等,集科研、工程、技术于一体。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www.ib-china.com)

创办于1998年,是该行业唯一通过住建部批准、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带有“中国”字头的机电设备专业网站;是一家提供行业信息、创意、策划和专业服务的机构。在广泛的合作伙伴中,吸纳了一批富有活力、敬业精神和拥有专业知识的队伍,以行业资源重组、优势联合为手段,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微信公众平台:znjzdqcmjg 
搜索账号及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关注,进行互动交流。

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新浪官微:@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欢迎关注时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