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信心》一文发表之后,收到很多读者留言或者微信电话沟通的。确实都比较认可,当前的市场缺乏的是信心,而缺乏信心的根源是不确定的外围资本市场,以及中美贸易战冲突下的不确定性考虑,而叠加钢厂在高利润情况下对产量的追求,市场的参与主体总担心产量过高,导致在这个冬储期间垒库力度会非常大,而不敢冬储,害怕冬储或者是没有信心冬储。
此文发布也只是从基本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对宏观问题做太多阐述。从已知的房地产当前数据看(具体对比数据可见历史文章或者文尾图表)。预计
2015
年
12
月
15
日左右国家统计局会发布
2018
年
11
月的房地产在建数据、销售数据、新开工数据、以及投资到位情况、土地成交情况等。从前
10
个月的情况来看,
2018
年
10
月在建面积现在是
784425
万平米、新开工是
168754
万平米、土地购置面积是
21963
万平米;
2017
年
10
月在建面积是
752334
万平米、开工是
131033
万平米、地购置面积是
19048
万平米;从数据同比角度看在建面积净值高了
3.2
亿平米,新开工净值高了
37721
万平米,土地购置面积净值高了
2915
万平米。由于基数的原因,百分百显得比较低,但是绝对净值非常的高。仅在建面积一项的净值相比
2017
年的数据折算出的螺纹钢等建筑钢材需求最低是
1500
万都的增量,所以我们看到库存继续下降,需求与出库非常的好。但土地面积的净值也高了
2915
万平米,把这个土地购置面积的净值数据往后延迟
3~6
个月看需求,按照房地产建设中的容积率
1
计算或者
1.5
计算或者
1.8
计算,估算未来的新增螺纹钢需求,按行业通常每平米
50~70kg
用钢量计算约为
150
万吨;如果是
1.5
的容积率则是
175
万吨,如果是
1.8
的容积率则是
270
万吨,所以从这两个口径算,
2018
年的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螺纹钢增量需求是远大于
2017
年的,且高基数至少会延迟到
2019
年二季度。关键的原因就是,建房子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建完的,再快也得一年半载吧,一些大型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商业地产类的,甚至是建设
3~5
年的时间,所以从房地产的这个角度看,暂时没有那么悲观,即使会出问题,出现下滑,也是在
2019
年三季度的时候开始。随着商品房库存的累积,房地产企业开发节奏放缓,拿地节奏放缓。
而基建的角度看,
2018
年四季度开始,整体的固定资产
/
基建类投资力度明显回升,结合下表中的这些投资总额和基建项目看,高铁,地铁在
2019
年将是爆发期,铁路的建设力度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台的
4
万亿带来的铁路建设投资力度,预计
2018~2019
年,两年时间,每年的铁路投资力度不会低于
8000
亿,甚至
2019
年会达到
9000~9500
亿左右。很多高铁项目前期受制于铁总与地方政府出资比例、环评、选线的工作进度等问题,新线开工较少,预计
2018
年四季度至
2019
年二季度将会迎来大量的高铁项目开工潮。
不仅高铁是这种情况,还有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都在
2017
年下半年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建设步伐有所放缓,但现在明显的是看到了节奏加快,比如
11
月
20
日,广州市一口气开工了
6
个地铁项目,累计投资或许达千亿,苏州近期也把原计划
2017
年开工的项目
S1
线和
6
号线全线进行了开工。而像其他一些城市原本暂停的项目,比如贵阳、武汉等高负债的地方政府,一些项目原本已经延迟、推迟,最近开始项目启动加快。
不仅高铁是这种情况,还有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都在
2017
年下半年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建设步伐有所放缓,但现在明显的是看到了节奏加快,比如
11
月
20
日,广州市一口气开工了
6
个地铁项目,累计投资或许达千亿,苏州近期也把原计划
2017
年开工的项目
S1
线和
6
号线全线进行了开工。而像其他一些城市原本暂停的项目,比如贵阳、武汉等高负债的地方政府,一些项目原本已经延迟、推迟,最近开始项目启动加快。还有最近一批项目在密集招标,有兴趣的投资者可关键微信公众号:基建通或者上一些招投标网站平台浏览一些项目的进展。此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2
月
6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介绍了重大水利工程进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据介绍
2014
年确定的
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已有
134
项批复立项,累计开工
132
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
1
万亿。另外
10
月
31
日的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六个稳定,发挥基建补短板,重启大基建,扩大内需。
11
月底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透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PPP
),政府中长期支付责任不是政府负债,不再是财政
10%
红线监管范围。据了解到
2018
年
10
月底全国
2851
个设区县地政政府仅
6
个区县政府支出责任超出
10%
,这意味着经过此调整后,将很快的调动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