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联招聘
史上最有趣有料的职场微信账号!提供犀利大胆的职场解读、精辟给力的职场指南、新鲜海量的职位信息!帮你升职又升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高级综艺内容运营专员 ·  昨天  
51HR派  ·  做管理,要狠狠记住这5句话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七维动力全职岗位!多岗位@你! ·  3 天前  
51HR派  ·  新年第一周,职场人请将仪式感拉满 ·  2 天前  
51HR派  ·  吉林一公司发消费券代替工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联招聘

我问你,赚多少钱才能治好你的焦虑?

智联招聘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5-06 07:02

正文

职场中,有人打拼数年之后有房、有车、积攒了几百万的货币资产,但仍然感觉心里不踏实,感觉自己无力应对风险。这种人现在叫“新中产”,这种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焦虑可能也是你我的梦魇。 


从去年开始,有关中产的文章不时刷下屏,比如:什么是中产?为什么充满他们焦虑、怎样焦虑、如何克服焦虑? 


“中产焦虑”成为了这批人的关键词。查了查资料,发现全世界的中产都有类似情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公投脱欧等事件都说明: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全球的中产都危机重重,他们经过努力打拼出来的社会地位、财富、幸福感随时都有全面崩塌的可能,所以欧洲和美国的中产才企图用手中的选票维护利益。 


也许这并非是不可解决的难题。


01

典型的中产阶层画像


各国因GDP和具体情况不同,达到中产的条件也会有所差别,但是他们的核心关键能力相差无几——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拥有一定技能、可以自主解决生存问题。这群人自认向更高层流动的可能性极小,但又不愿意沦为社会底层,于是保证家庭财务安全和提升生活质量成为追求。 


智联招聘近期发布《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针对年薪在10万至50万的新锐中产的现状、问题、困惑与期望做了较为全面的调研与分析。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新中产阶层年龄上多受惠于改革开放,经历大学教育,凭一技之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自己的位置。无深厚家庭背景的这批人认为能取得成就主要靠着自己的聪明财智和努力。 


如果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那么中产阶层是那些拥有一套房外加几辆车、流动资产过百万的人。这批人有专属称呼“都市金领”、“成功人士”、“高净值人群”,表面光鲜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不安。


02

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表面衣食无忧的中产们常发以下感慨: 


“不能生病!上次感冒就花了三千多……” 


“上有老、下有小,这几百万哪儿够……出点儿事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很多自费药是不能报销的。” 


“得为孩子出国留学移民做准备啊!打听了一下至少500万起,咱还得再努力几十年……” 


由于认为是凭能力和知识改变了命运,虽然付出了种种代价,中产阶层始终相信自己可以为家人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社会保障系统还在不断完善的今天,个人的安稳很脆弱。 


中产阶层人士基本人到中年,没有了年轻人的体力与脑力,为打拼大多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其中很多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从头再来的勇气与能力,这种局面让他们经不起任何“意外”。 


他们担心失去稳定的工作、失去小康的生活、失去已取得的社会地位,他们生活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之中。 


有种工作叫“火鸡工作”,意思是有些人认为明天会和今天一样好,像不知道感恩节要来的火鸡那样幸福。2016年,好像有个新闻提到银行在裁员。如今变化如此之快,没有岗位是能保你我干到退休的。 


中产阶层作为“知道感恩节要来的火鸡”内心也许更为痛苦和无奈…… 


变身“饲养员”是个方法,毕竟杀鸡对他们而言不是突发事件,于是很多人去创业了,虽然那也是九死一生。 


如果业也不想创,那么可以考虑试着提升下格局。


03

职场人士之狼行天下


有篇曾经流行的文章叫《将要被社会淘汰的N种人》核心就是不能好吃懒做,这个道理一来谁都知道,二来哪天出个N+1种人那多出来的一种说不定就是你我,这种文章格局有待提升。 


职场人的大格局不是什么固定答案,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大概包括:拥有更高层次的视野、探寻式提问的能力、选对目标连续专精的态度。


1、拥有更高层次的视野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刘邦对韩信上书要求封其为假齐王的回复是:“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当时,刘邦与项羽争天下阶段,前者处于劣势。虽然在老板刘邦看来,打工者韩信依仗地盘和能力叫板是种大不敬,不过心怀天下的人视野自然不同于眼中只有齐国一地的人。


汉朝建国后,“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点评: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在没有统一天下时就拥有如此之大的格局与视野,之后的成功应该是种必然。无疑站得高些,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2、探寻式提问的能力 


小A身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孩子之后突然焦虑大爆发,每天担心这担心那,但是思考深度只限于表面,比如:我得更努力赚钱为孩子出国作准备(孩子刚1岁);我不能生病,病了就全完了等。


最近小A读了本有关提问的书,用探寻式提问加深了对未知困境的理解,问题换成了:


会出现哪类风险?如何分级?健康方面的?职业上的?基于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分别有哪些应对方法?


基于当下资产状况,能承受哪些风险,程度是?不能承受哪些风险?标准是什么?   


现有的社会网络能帮我抵抗哪些风险?如何拓展社会网络? 


细化问题,问的更加具体真切,这会有助于我们提出预案,而不是充满焦躁地坐在原地,由于困难超出了认知负荷而不做任何反应。


点评:虽然我们自小受到的都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育,虽然走入社会之后也深深知道“对与错之间存在很多的灰度级”,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尽快得到答案,而不是更好的提问题。


3、连续25问

 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重复地提出至少25个问题,不求答案,只是提出问题。之后,我们会发现对问题的理解会有所加深,即使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记住思考止步于答案而非问题。

选对目标连续专精的态度。 


以前有些行业有“越老越值钱”一说,比如:HR、会计、咨询师,相对于刚从业的年轻人,这些行业中的资深人士由于见多识广,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好的薪水谈判筹码。 


但是第三方外包服务来了、人工智能来了,刚才的话也未必就全对。 


选对努力的目标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人人都知道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不容易被替代的技能上。 


与此同时,针对“什么是自己不易被替代的技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这答案也是不少人跻身中产的力量之源。笔者在此只强调一项未来必备的通用技能“连续专精”。


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时的适应,而是娴熟地持续改变,不断去适应。自以为可以停一停的人估计已经掉队了。


换个角度看,中产阶层的焦虑也许是件好事,他们由于怕自己掉队只能不断努力,没法躺在之前的成就里。以前是不愿意躺在功劳薄上,现在是有功劳薄也躺不住。很多中产阶层能保留成就应对焦虑,那么活得就要像在水里游的鸭子,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 


狼行天下吃肉!不能停! 应对焦虑的良方并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赚钱的能力。


【猜你喜欢】

你所谓的平衡,只不过是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来回妥协

当你在和老板谈加薪时,其实你在谈什么?

中产阶级:活在朋友圈,困在夹缝

为什么老板的话,你总是听不懂?

钱哪里挣得完,够花就行了


你可以做一个没有故事的少女或者隔壁老王,但是不要做一个找不到正确方向的迷途羔羊!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原文进入,做一点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