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英华兰DrBing
(ID:HiDrBing)
阅读第一已授权转载,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似乎从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开始,“上学赶早不赶晚”就是个社会公知。担心孩子总比班上的同学“老“半岁,担心孩子在未来就业的时候比别人起步晚。但是这样的观念是否合理呢?
虽说许多大数据告诉我们,让娃晚一年上学有这么多好处,但面对眼花缭乱的“早教机构”,“神童新闻”,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能淡定吗?
以前,有一种教育叫做:耐心一点,让孩子慢慢长大。
然并卵,在不争不抢连狗屎都吃不上热乎的今天,
这种模式并!不!吃!香!
无论娃干嘛,四个字——越早越好。
许多家长为了早一点入学想尽办法,走后门、改户口。
甚至还有把问题从根源解决的—剖腹产,
8/31前死也要死出一个能踩着点儿上学的娃。
虽说今年2月,教育部新政有意改变8/31一刀切政策,
但具体执行,情况各地依旧扑朔迷离。
9/10/11月出生的娃妈内心之崩溃,其实Bing可以理解。
就像银行办业务排队。
排你前面那个刚办完,你前脚刚踏上去:嘿!银行到点关门了,
不生气心得有多大?
依旧,老想让娃早上学是病,得治!
早一两个月,问题可能不大,
但早一年甚至仅仅半年上学,对娃很可能是灾难。
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居然还为此找了关系,因为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年龄越小这种差异就越明显。
学一年,他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回家经常情绪崩溃。学习难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别人能读懂题的时候,他经常读不懂。另外,自控力差,注意力差,问题多多。
老师经常找家长,我也很崩溃的啊!
后来才明白,过早上学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等我们意识以后,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大儿子的教训,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早上学。
如果你观察到新生婴儿和半岁婴儿的巨大区别的话,
也就不难理解 5 岁半和 6 岁的孩子区别。
一个5 岁半娃打死都不明白的简单问题,
6 岁时就已经是小儿科了。
举个栗子。
假设有这样一段描述:
“爱丽丝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但是比莉莎黑些,三个人谁的头发最黑?”
问一个6岁以下的娃,娃肯定回答不出。
但如果拿出三个头发颜色不同的洋娃娃给娃看,将娃娃收起来,
再问娃这个问题,娃就能毫无困难地回答问题。
如果你家有三个洋娃娃,可以叫娃来做做这个实验。
娃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就是这样,
没有具体的实物支撑(娃娃),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来。
这就是Piaget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
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娃的思维,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
大部分国家儿童入学年龄都是6/7岁,
就是按照Piaget的儿童认知阶段理论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s)
制定的。
和敏感期差不多,
认知发展是一个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发展的东西,
跟先天智商,后天努力啊什么都无关。
时间到了,水到渠成,不能强求,不然没幸福的。
因为”入学“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孩子差几个月出生,
因为一些机缘巧合,长大可能有天壤之别!
牛逼哄哄的格拉德威尔(《引爆点》《决断两秒间》 《异类》 《大卫和格里亚特》)就在《异类》中,把这种现象总结成:
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他举了这个著名的栗子:
加拿大职业冰球队有大量球员的生日集中在年初(1~3月)。因为加拿大冰球训练体系的年龄划分以1月1日为分界线,教练们会从9-10岁的孩子中选拨表现优异者进行重点培养。
而刚好在这个年纪中,几个月的年龄差,就会让年长的孩子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而正是这一点优势,导致年初出生的孩子具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接受到更优秀教练的指导,更好更高强度的训练。这些优势一点点累积,等他们到13岁或者14岁时,他们就「真正」变得”更好“了。
上小学,和冰球运动员筛选,性质也是一样的。
既然很多人相信:读了好小学-->读好初中-->读好高中-->读好大学=人生赢家;(概率上的确是这样)
那么同理不就是:娃入学崩溃-->娃小学崩溃-->娃初中崩溃-->娃高中学弱学渣-->娃进不了好大学=Game Over。
PS:“ -->”不代表必然,但有更大的发生几率。
anyway,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赞成不要急着上学,
说明观念在进步。
晚一年上学,也许才是给娃最好的礼物。
当然也没有绝对,具体娃是该等还是不等,还是应该看娃的具体发育状况。
① 看娃的认知能力对比幼儿园童鞋们是否滞后,例如算术、识字、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② 看娃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上小学后,教师讲课一个知识点一般在10分钟左右,那么也就要求上学的孩子注意力能至少坚持10分钟左右;
③ 看娃是否心智足够成熟,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尤其是男孩)。小学课堂和幼儿园不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地方。娃皮猴啊,坐不住啊,走神啊,都会影响同桌和课堂(后果是老师就会经常找上门,你懂的);
④ 娃的体质好不好。幼儿都是作啊,特容易生病,幼儿园里请假没事,上小学后经常请假就呵呵哒了。
如果实在难做决定,那本Bing自己当年作为一个差点8岁才入学的娃,墙裂建议:
千万不要着急这一时半刻,
不要让娃匆匆忙忙地成长!
早长大不代表着早衰早死吗?
作者简介:英华兰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精通英法德三语,游走生活于多个国家和文化,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轨迹的思考,呈现给你一副儿童教育的总体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