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市三中路的一栋老旧红砖楼在网络上突然火出圈,下午,当柔和的阳光透过路边茂密的榕树梢,洒在这座老房子上的时候,这里就会聚集起很多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时光仿佛倒流了70年,将人们带回上个世纪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这栋红砖房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会突然火爆出圈呢?近日,记者就来到三中路一探究竟。记者向附近的居民打听后得知,这栋老旧的红砖楼是广西建工五建的职工宿舍,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是一栋苏联式建筑,是这一片区历史最悠久的一栋宿舍楼,一直沿用至今。
正在给外地游客拍照的摄影师覃先生说:“在这里拍照非常容易出片!红色斑驳的砖墙和路边绿油油的大榕树,相映成趣而且对比强烈。这种氛围下,如果光线又比较好,拍照起来就很有感觉。”
市民吴女士说:
“这个地方很像上海的武康路,和几个喜欢拍照的朋友来打卡一下,有点复古怀旧风,化个精致点的妆,穿上复古风的衣服,围上民族点的围巾,几飒几靓的。
”这或许就是这栋红砖房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吧!
苏联式建筑简称苏式建筑,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
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
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如今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
新中国建立初期,这种原苏联风格的建筑形态被大量移植到国内,被人们视为“共产主义的建筑样板”。柳州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这类建筑也曾遍地开花,如今它们大多已被城市改造的洪流席卷而去,只有少量遗存下来的苏式老建筑,依旧守护着人们心中有关那段逝去岁月的记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柳州市政府公布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那么隐藏在柳州的苏式建筑究竟还有哪些?
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老旧建筑,它们依然矗立着吗?
在柳州饭店里,有多栋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苏式建筑。
这些建筑坐北朝南,平行排列,风格为苏式砖混结构,红墙、白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些建筑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洗礼,仍然保护完整,成为一代又代柳州人的集体记忆。
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说起柳州的最高楼,柳州人无不自豪地说:
“消防队的望火楼。
”建于1956年的北站望火楼,自建成后的30年来一直是柳州市区内最高建筑,站在顶端可以眺望市区,俨然是柳州当时的“地王”。
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建筑文化。被列为柳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三中路66号柳州市委礼堂,门脸的硕大罗马柱彰显出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原柳州地区行署办公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高6层,呈回型结构,具有那个时代的强烈气息。
记者在拍照的时候遇到了正在大院里散步的90岁老人吴师傅,吴师傅在大院里住了二十多年,见证着地委礼堂的兴盛与衰落,老人说,“这个礼堂以前是柳州市政府和柳州地区行署共用的会议礼堂,这里诞生过很多重大的政府决策。
希望这栋苏式建筑有朝一日能被用来开办博物馆,建筑不会说话,但它只要矗立着,那些历史片段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
在柳州市一些老国企的生活区里,坡屋面、红砖红瓦的苏式建筑曾随处可见,但它们作为民居住宅,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伴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苏联风格住宅楼,大多逃脱不了被拆除的命运。
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宁静饰演的青春漂亮的米兰就住在这样的苏式筒子楼里。
苏式筒子楼通常两边都是住房,一间就是一户人家,小的只有十几平米,要住下几口人,中间的过道,四季昏暗潮湿,每几户人家有一处共用的厨房和卫生间。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那种老掉牙的红砖楼,走廊昏暗,室内采光也不好,几家共用一个卫生间,有时上个厕所也要排队。”从小就生活在柳化生活区里的韦先生,对老旧苏式建筑的使用价值评价不高。他认为中国南方的多数城市都不适合建造苏式建筑,那是与寒带气候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明显“水土不服”。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那么,这些看上去“老旧而又略显笨拙”的,已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苏式建筑,是否该像对待文物那样保护起来呢?
本土文史学者陈铁生认为,苏式建筑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且建国至今,也只有苏式建筑可以视为某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范本,因此,还是很有必要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苏式建筑。在保护修缮时,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保存好建筑物原有的风貌特征,同时对建筑物的建造历史和产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文字介绍说明,方便市民和游客了解建筑物的相关知识。柳州作为新晋的旅游网红打卡城市,通过保护和修缮这些老建筑,能赋予老建筑新的文旅功能,让这些打满了时代烙印的苏式建筑焕发新的魅力和生机。
柳空文创园建筑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先后对34处历史建筑实施保护性修缮,目前已完工28处,累计完成社会投资约6亿元,完成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如将原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的7栋车间厂房活化利用为柳空影视大乐园、美术馆、柳空工业体验馆、排练厅等;将空置的钢一中凤凰岭校区(原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鹧鸪江校区)礼堂原样修缮后,重新恢复使用。
柳化生活区老建筑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记者遇到了来自广东东莞的李小姐。李小姐说,自己和朋友一起来柳州旅游,没想到柳州除了螺蛳粉还有这么多工业风的老建筑,老建筑经过保护和改造后,和城市的园林绿化融合得非常好,相得益彰,回去后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让他们也来感受美丽柳州的魅力工业风。
柳州旧机场位于柳州市柳南区航五路,原为抗战时期柳州机场所在地。它是我国军民英勇抗日和中苏、中美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见证者,是我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存飞虎队营房、中国人民空军营房等共18栋。
2013年5月,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划归为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管理。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军博园先后实施了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机场驻军营房修缮等项目,对机场营房进行了整体修缮复原。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通过合理利用旧机场营房,将其改造成集抗战文化、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园区,打造《不能忘却的记忆——柳州抗战历史陈列》展厅和《国防利剑 军民融合》国防科普展厅。
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使文物“活”起来,不仅彰显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又赋予其新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市住建局名城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活化路径,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永续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活化利用,将对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蒋定嵩
)
-END-
微信搜索LZFM1029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线收听电台直播或回听
频率覆盖:柳州、柳城、鹿寨FM102.9
三江FM93.6、融安FM91.1
融水FM106.4
节目参与热线:2695050、2695151
新闻爆料热线:18807722599
官方抖音号:lzzhgb
编辑|游晓村 蒋毅
审核|周舟
FM102.9柳州综合广播
与城市相伴,和梦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