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amsujie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口号生来就是找喷的…… iamsujie,阿里8年产品经理,现在服务创业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春节期间,10家游戏公司宣布了裁员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今天,率土团队单机新作公开Steam页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amsujie

关于AI如何助力产品创新,有三个层面上的努力

iamsujie  · 公众号  ·  · 2024-10-31 08:37

正文

当我看到题图GitHub Spark演示的时候,也看到了 “自然语言入,真实产品出” 的未来,感觉有必要再 梳理一下 AI如何帮助产品创新

我指的不是某一款具体产品添加了什么AI功能,而是更加抽象的,AI如何帮助“产品创新 这件事本身。

换个说法也许更容易理解,我关心的这件事,AI帮助的是“产品经理”,而不是某个具体产品的用户。

大家各自努力,主要在几个层面上。


第一层,助力单点任务:最简单的,这两年我们不断发现AI可以帮助某个明确的任务。

比如让AI帮忙生成问卷、调研提纲,或者优化已有的内容(各种通用模型的Chatbot即可)。

比如帮忙总结公开的行业、竞品、市场信息(秘塔搜索一类的AI搜索,已成标配)。

比如分析私有的用户研究资料,提炼观点结论(找个带知识库能力的,长文本友好的)。

比如手搓一个“需求采集助手”agent,替代产品经理作为接口人,收集公司内部各种岗位原本提的需求,保证需求信息的完整性(扣子coze、Dify可搭)。

比如生成各种产品文档(https://www.pm-ai.cn/,他们想更进一步,似乎也碰到一些瓶颈)。


以上做法的特点,只是提升单点任务的效率,主要面向初级员工。


第二层,优化现有工作流:在单点上吃到甜头,自然会想到主动梳理工作流,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优化,组合应用,综合提效。

通常,先用现成的工具来优化效率,如下图。

但,在不同工具中切换,总是很割裂,于是就会想着自研,把各种工具的能力都集成到一起。

又细分三种模式,最保守的是,把AI能力 藏在背后提升效率,类似搜索的做法,AI在背后默默帮助;然后是类似office的copilot模式,还是熟悉的工作模式,但AI走上了前台,随时协助;最激进是agent模式,人类改变工作习惯,通过和agent互动完成任务。

当然,有自研能力的厂子不多,这块可以养活一批帮人做数字化转型+企业服务的公司。钉钉、飞书等等都算。


我自己之前尝试的GPTs,辅助产品经理洞察用户需求,其实是把一系列单点任务稍微串了一下(有段时间没更新了,仅供思路参考,现在通过搭建多agent的模式可以做到更好)。

参见: 赶在GPT Store发布前又一次优化UIA:它有点会反问了


这家创业公司的产品,也有点类似。


业界有很多公司都在尝试,举例如下。

先从产品创新的某个子流程(如需求分析)切入,最终蔓延到整个工作流,但,这还是在优化现有工作流,最多是改变局部的子流程。


第三层,改变工作流本身:再想一步,有了AI以后,产品创新的流程会不会彻底颠覆?出现新的范式?于是,重新思考人类和AI各自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当然,这里也还是先从比较简单(没有生产制造)的数字产品开始。

随着agent们的联合,越来越多的工作由AI主导,人类慢慢退到“只需要动动嘴(提需求)”, 自然语言的需求进,软件产品出

放手之后,AI以及agent们自己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也未可知,agent之间的“误解”也许远低于人类,所以可以大大简化各种评审的流程……甚至,AI可以预判人类的需求,自己做出新的软件???

这个事儿也有人研究,一些特别简单的产品,甚至已经实现。

比如你对deepseek说“帮我编写一个可以在当前网页直接运行的经典贪吃蛇游戏”,就已经是“自然语言-->产品”了。当然,这里的简单在于,贪吃蛇游戏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产品。



但,这和去年我用Chatgpt折腾几十轮对话才搞定贪吃蛇相比, 已经前进一大步了—— 之前是从“工程师可以做出贪吃蛇 ,到“我可以做出来 ;现在是从“我可以做出贪吃蛇 ,到“我儿子(7岁)可以做出来 。而且时间还大大缩短。

参考: 麻瓜+AI混合工作流试验 6:用Python编一个小游戏,以及学习模式


这种门槛、成本的降低,使得 原来因为ROI不值得满足的很多长尾需求,也都可以做成产品了 。那么,可就真是“人人都是……”了。

未来,孩子式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会显得更加珍贵。


从GitHub Spark的演示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可能。就算只能产出很简单的产品、甚至产品不完美,但哪怕作为一个可以实时生成、“日抛型”的Demo,也足以改变“产品探索”的流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