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58Lab
时事、世事、事实,台湾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用视频与文字,问遍世界、质疑真相。 此为陈文茜大陆唯一授权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158Lab

体面的谎言:鸦片战争「壮烈」背后的真相|Sisy 选读

158Lab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31 06: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作者:易中天

原标题:《鸦片战争,体面与撒谎》

声音:秋本


1841 年第二次定海之战,也称为鸦片战争的第二场战役。


在许多论著及教科书中,这次战役往往被描述成一个激动人心英勇壮烈的故事: 定海三总兵 (定海镇总兵葛云飞、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 ,共率孤军五千,奋力抗击英军万人围攻,血战六天六夜,终因寡不敌众,壮烈阵亡。


这当然感人至深,可惜并不完全是事实。


三总兵率军抗战是真的,英勇奋击也是真的,以身殉国就更是真的,但根据茅海建先生的考证, 敌军英军并没有万人之多 (更没有两三万) ,而是四、五千;也没有「血战六天六夜」,而是只有不到一天时间, 从 1841 年 10 月 1 日早晨开始,至下午 2 时许结束。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发生了两次定海之战


整个战斗中,「英军并未遇着坚强的、有效的抵抗」「只付出了战死二人、受伤二十七人的微小代价」。


敌情,或者说中方的壮烈程度显然被夸大了。


夸大的原因也很多,比如「清朝官员在报告中,伪讳粉饰已成风气」。但这种尚待核实的说法在当时和后来却几乎被视为信史,一些以严谨治学为标榜的人,也宁信其真不疑其伪,就值得深思了。


我认为,这只能说明「鸦片」的毒素已渗入我们民族的骨髓。 从至尊天子,到寻常百姓,都喜欢听谎言。 或者说,喜欢听好话、「吉利」的话、歌功颂德和「鼓舞人心」的话。


至于这些话是否真实,或者有几分真实,则是第二顺位的事。于是,我们听到的,便是经过了处理的假信息,其中不好听不顺耳的部分已被过滤,好听顺耳的部分则被放大。这样的历史,即便有一小部分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也是不真实的。老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靠不真实的情况来指挥面对战争,你说清朝是该胜还是该败呢?


鸦片的确曾在中国肆虐

但真的是它导致我国战败的吗?


战败之后,能做的事情也就是道德的谴责了。


包括将 1840 年的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其实,英国人发动那场战争,绝非为了走私鸦片。相反,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其对驻华使节的训令中一再表示:


「女王陛下的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定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他还训示: 「女王陛下的政府对于这件事情不提出任何要求。」


工厂里大量生产鸦片


事实上,在《南京条约》中也没有开放鸦片贸易的条款。


因为 在英国人那里,这原本是一场通商战争,贸易逆差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


正如费正清先生《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所言: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但即便是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为此发动战争也不符合国际正义。


巨大的贸易逆差,造成西方列国逐渐积怨

最终发动战争,但这并不符合国际正义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英国政府提出对中国的战争议案,最后只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勉强通过,而且被「反战派」在议会辩论中称为「为鸦片而发动的战争 。可见这个说法是英国人用来讽刺自己政府的。


我们跟着英国的反对派这样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 如果当真以为那就是只是「鸦片战争」,并由此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忘记了国家的反省, 那恐怕就反倒是有点自己吃鸦片的味道了。


身处这个时代

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因为你逃不掉

点击下图  购买文茜的世界解读


更多

你的孩子在过「清单式人生」吗?

我们总在追求效率,却忘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越来越偏激、立场鲜明,更不易妥协

原来至亲的死亡可以这样:淡薄而呛鼻

18岁的他画出传世之作,18岁时的你在做什么?

生活与谋生,有时背道而驰

人的福气跟女人的卵子一样,有固定数目

胖子的伟人史与嘲弄记
法国第一夫人的时装路线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