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腾讯娱乐 ,澎湃有戏
刚刚开播三天的
中国版
《深夜食堂》意外地创造了一个纪录:它以最快的速度和毫无争议的坠落姿势,成为了某著名评分网站上迄今为止最低分的电视剧——2.3分。
和日版《深夜食堂》烹饪的东西一样,台词一样,老板的衣服一样,连老板脸上那道疤都一样,中国版看上去是要跟着日版走温情路线。
可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剧情居然围绕着老坛酸菜方便面展开了。
第二集接着讲老坛酸菜方便面和生拉硬拽友谊——
第三集讲徐娇饰演的奇奇在深夜食堂偶遇刘昊然饰演的天才制作人“小杨老师”,奇奇唱歌走红,第四集讲奇奇得癌症死去。
第四集中,老板做了鸡蛋灌饼卷油条,实力回应了大家对于《深夜食堂》没有中国特色美食的质疑。
诸如此类,不难发现中国版《深夜食堂》的大基调:广告插入。食堂里面毫无意义的矫情的拌嘴,每一集到场几个明星带着自己的故事浮光掠影地走个过场,末尾撒一把不外乎要体会孤独、珍惜友谊、享受人生之类的鸡汤。
唯一有变数的应该就是在这空中楼阁一样的日式布景中,和广告与做饭之间的时间内,到场演员如何不流于做作地完成自己的表演。
日版《深夜食堂》中的安静和缓慢,潜流一样克制的感情搬到中国,被进行这样浮夸的改造,这是对观众极大的不信任以及侧面显示出故事讲述者极为浅薄恶俗的审美品味。
开深夜食堂的老板
却没有一张有故事的脸
《深夜食堂》原为漫画家安倍夜郎创作的漫画,于2009年被改编成了日剧及系列电影。所谓“深夜食堂”,其实是一家从凌晨十二点营业到早晨七点的小饭馆,这家店没有菜单,但客人可以随意点自己想吃的菜,只要老板能做,客人就能吃上。上班族、插画家、警察、出租车司机……各式各样的人物相聚于此,吃着自己喜欢的菜,上演着人生的悲喜剧。
维系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当然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了。他沉默寡言,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出身和经历,呈现给观众的只有他眼睛上的刀疤和那张有故事的脸。适合演这一角色的中国男演员并非没有,王千源、黄渤、张鲁一……个个都能演出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但黄磊……他可能是全中国离“沉默寡言”、“有故事”这两个词最遥远的演员了吧。他在综艺节目中展现出的顾家好男人形象,和一直为大众所艳羡的顺风顺水的人生,到了《深夜食堂》里却全成了短板:没有人会相信这个一脸腴润的男人背后会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没有人会想把秘密托付给这样一个带有妇女主任气质的老板,就连他脸上那道本该神秘的疤,看起来都像是前两天跟老婆吵架被挠的。
不过,这部剧的出品方之一——风火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本来就是黄磊和何炅自己开的,所以这并不是“
中国版
《深夜食堂》为什么会选择黄磊”的问题,而是“黄磊看上了《深夜食堂》你能怎么办”的问题……
剧中的明星客串也大多来自黄磊与何炅的人脉网,于是快乐家族成员吴昕在第一个故事里就率先登场,别说是跟角色是否契合了,光演技就足以突破观众的承受能力……
虽然翻拍的是日剧
却忘了故事发生在中国
《深夜食堂》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日本的电视剧,不仅饭店本身是日式小酒馆的格局,每集出现的菜单多为日本家常菜,剧中各个小故事的主角,也常常是极具日本特色的人物:六十多岁的人妖、黑道大哥与小弟、脱衣舞女、AV男演员、漫画家、前偶像成员、落语艺术家、演歌歌手……这些人物中很多是无法直接照搬到中国的,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自然也不能直接平移过来。
但中国版还真就平移了,而结果就是,日版的黑道大哥到了中国版里,看起就像天桥底下拉二胡或者卖碟的……
即使没看过原版,看到
中国版
《深夜食堂》的场景也一定会感到无法忍受:这家饭店所处的街道,实在不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城市;而饭店内的布景及老板的穿着打扮,又是原模原样复刻自日版。
如果说这老板就是想开个日式小饭馆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店中出现的菜色,时而是章鱼香肠、鱼松饭这样的和食,时而又是回锅肉、小笼包之类的中餐,混在一起,实在是不伦不类——而且关键是,看着也并不好吃啊!
观众想要看的是优质的剧情
并非只是IP和明星
近几年IP与明星几乎是收视与票房的绝对保障,不管片子拍得怎么样,只要改编自著名IP,再请上几个流量明星,绝对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但说真的,这一招,很多观众都觉得腻了。
日版《深夜食堂》并没有多少大牌演员,中国版却请了许多明星客串,但这些明星大多都是为了客串而客串,许多人并不适合他们所被安上的角色,演技也相当敷衍。
日剧原版一个故事只有二十多分钟,电影版将一个故事延长至三十多分钟都显得有些拖沓,而中国版居然把每个故事拍成了两集九十分钟……巨大的时间差该如何填充?怎么戏剧化怎么来呗!
日版“茶泡饭”的故事,说的是三名因为都喜欢吃茶泡饭而成为朋友的大龄独身女性,其中一人背叛单身联盟去相了亲,三人因此闹翻,但又因茶泡饭重归于好。
中国版泡面三姐妹该怎么演呢?首先女性角色要为自己的单身自责、恐惧上十分钟,路人男要出来嘲讽“剩女”十分钟,表现姐妹情谊一起玩耍个十分钟,三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可以再演半个钟头,为男人在深夜食堂里大打出手又有十分钟……
在这缓慢的故事节奏中,唯一不缓慢的就是植入广告的速度了。光前两集就植入了十余个广告,深夜食堂的墙上贴满了广告,架子上摆的是植入广告,吃饭的客人带着植入广告,喝的饮料是广告,做菜用的油是广告,做的菜是广告,装菜的碗还是广告……很多时候你已经无法分辨,自己在看的到底是一部电视剧,还是根本就是一支稍带部分情节的超长广告?
说实话,如果
中国版
《深夜食堂》跟日版《深夜食堂》毫无关系,只是一部原创的国产美食剧,那么它的评分一定不会如此惨烈;当然,它也不会达到如今的讨论热度。但是,即使它与《深夜食堂》毫无关系,它也不会翻过及格线:因为在这部剧里,我们看不到任何温情与治愈,只能闻到浓浓的捞金气息。
在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中,故事、人物、美食彼此都是剥离的。谁也借不着谁的光,美食不沾染人气儿,因而没有感情和温度;人不借助美食,因而一颗心彷徨而无所慰藉;食堂只是一个空泛的背景,到场的人物单薄苟且,一脸的矫揉造作但一看就没什么故事。一切都像是一个生拧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归根到底,中国是没有深夜食堂的,但我们有深夜的排档,这里有着绝对中国的食物和绝对中国的人情味,可以拍出绝对不输于《深夜食堂》的好故事。我们宁愿在看原创美食剧时饱受饥肠辘辘的煎熬,也不想因为照猫画虎的翻拍剧过于扯蛋而受气。
“影视独家”专注于影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与“广电独家”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