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同衡佳作|城市突“维”——长春新区空间景观整体提升设计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11-05 17:44

正文

城市突“维”

长春新区空间景观整体提升设计


项目所:详细规划四所

协作所:风景园林三所

项目地点: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

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约55平方公里;北湖科技开发区约150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长春新区 于2016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 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春新区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湖科技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四个片区组成。本次规划研究的范围主要为 高新技术产业区北湖科技开发区


规划区是典型的 新区快速发展阶段 ,以增量扩张为路径的区域。虽然经济指标亮眼,但在城市风貌和特色方面存在问题,与长春老城伪满时期延续下来的极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特征相比,新区的建设在空间结构、景观层面均存在特色缺失的问题,缺少自身特色。


城市管理者意识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以极大的意愿重新审视、梳理城市风貌、景观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因此促成了本次规划任务。


01

问题与困境


1. 规划管理者的诉求表达,规划需找到行动方法和抓手


目前长春新区规划管理者进行的很多工作着眼于城市细节修补,有极强的意愿和行动力, 急需规划找到行动方法和抓手 。同时,其诉求表达丰富多样,包含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管控、市容管理等不同层次的想法。透过复杂的诉求,我们看到, 其核心诉求是从根本上对片区的风貌、品质、功能进行提升


2. “拼贴出来的新区”,城市风貌和品质基础薄弱


长春新区是由几片建设年代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诉求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不同的区域拼贴而成。在各个分区中也存在 “拼贴”的现象 ,以高新南区为例,其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产业与居住功能无序拼贴,总体结构不鲜明,城市风貌与品质基础薄弱。

长春新区范围图


3. 剩余用地少,城市更新存在难度


绝大多数用地为已建、在建、已出让未建地块, 剩余可利用的土地较少 ,且分散、破碎,城市更新存在难度,需要通过精细化的设计解决规划如何落地实现的问题。

机遇用地梳理图


02

核心思路


本项目为投标项目, 规划范围大、内容要求多,时间周期短 ,进一步加大了项目难度。但面对实际的困难,我们没有选择以就问题论问题的思路完成书面要求。而是选择 突破思维桎梏、挖掘诉求的本质,理清思路 ,为长春新区管理者建言献策,切实寻找片区品质提升的抓手和策略。


首先,从城市发展的时间、空间规律角度把握整体发展方向。 高新南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依托长春主城逐渐向外扩张,逐渐从城市飞地变为主城区的一部分,面临着城市更新阶段;北湖片区自2010年左右开始建设,先行建设了北湖湿地公园及部分居住功能,产业区部分建设也已逐步展开,正处于快速建设和扩张阶段,急需精细化设计和管控。规划明确了新区的整体性与各个片区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其次,规划强调珍视剩余土地的空间价值。 长春新区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有所建设且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是“新区中的结构老化”所产生的。目前城市规划管理者着重要求以城市治理的方式在已经建设且出现问题的地方解决散点式的问题。而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珍视剩余土地价值,利用未建设的机遇用地地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结构提升。


由此,本项目需要充分将同衡自身规划经验、技术的积累作为支撑,与技术上的创新相比,更强调思维方式上的突“维”,搭建系统性的整体框架。明确各分区的具体问题和提升抓手, 确定区域的引擎和亮点。因此, 本次规划不应局限于“空间景观整体提升设计”,而是定义为“整体发展与更新提升规划”

系统性整体框架图


03

城市设计与风貌引导框架与示范设计


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针对可开发用地较少,位置分散,且产城功能混杂,结构不明晰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重点是 强化空间结构,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策略


——功能结构梳理


将已形成的产业、居住混合模式作为产城单元的雏形,在规划中加以整合, 寻求产业与生活有机融合的方式 。划分为 六大产城单元 ,从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完善。


——城市总体结构强化


建立城市感知网络和感知节点。 形成六条感知路径和两条重要公共绿化带,并在感知网络交汇处形成多个感知节点。形成 “两带、六轴、多节点” 的空间结构。重点强化两条绿化带的公共性,改变现状绿地私有性过强,有绿不见绿的特点。

南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机遇用地选择


梳理现有和潜在机遇用地 ,即未批未建地块、低效企业用地、功能性结构性老化用地等,结合总体结构进行机遇用地的选择。


——核心引擎功能注入


高效利用机遇用地 ,植入对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有较大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引擎功能,并对休闲办公综合核心和动漫产业园进行城市设计。

总体鸟瞰图

休闲办公综合核心鸟瞰图


2. 北湖科技开发区


核心策略:提升空间形象,研究活化模式与管控手段。


——梳理机遇用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价值


对北湖新区机遇用地盘点,现状机遇用地主要集中在十字金廊及U形绿环两侧,最重要的土地资源被保留了下来,为北湖新区的结构性提升和强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强化空间特征,提升城市风貌品质


打造 “一湖一心,十字金廊,U环串联” 的城市整体结构,强化龙湖大道和北远达大街形成的十字发展轴,产城功能片区相融合。

城市空间结构图


——利用机遇用地,强化十字轴线空间序列


通过高宽比与街道两侧建筑距离进行计算,推算出适合各区段特征的建筑物高度,形成具有节奏感、起伏有序的城市天际线。利用 十字轴线 两侧的机遇用地,形成具有 地标性、记忆点 的核心空间节点。


——活化沿街界面


功能 入手研究界面模式: 研究U型活力环两侧用地功能,打造公共集成界面,并结合适用人群设施需求分析,细化各类街面空间模式,引导后续设计。


——城市建筑管控手段研究


针对北湖地区现状出现的建筑体量失控问题,提出 高宽比、通透率及单元拼合数量 的控制方法,使重要的街道界面底层平缓舒展、高层挺拔通透。

建筑体量管控示意图


3. 管控体系:从城市美学到城市科学的转化尝试


城市设计指标引入和三维管控平台构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