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旅行群体包括学子、商人、官员以及流放人员。出行主要依靠陆路或水路,交通工具为马匹、马车、轿子或船只。会馆是旅行者落脚点,提供居住、聚会场所。
皇帝出巡目的地包括江南、盛京(辽宁沈阳)、山东等地。出行除了游玩,还有祭祀、检阅军队、整饬营务、减免税赋等活动。南巡途中,皇帝还会召见官员,了解地方情况。
皇帝出巡不仅是为了游玩,还具有拉近与汉族知识分子距离、拉拢人心、视察工程、检阅军队等重要目的。然而,长时间远距离出巡给清廷财政带来了很大负担,因此乾隆之后,清廷便没有进行过长时间远距离出巡了。
旅行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恶劣天气、生活设施简陋等。旅行者也会品尝当地美食,如开封的鲤鱼、特色汴绸等。皇帝出巡时也会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并确保味道正宗。
这个国庆假期,大家都去哪里玩耍了?旅行之余,你是否也会好奇,从前车马慢、物资少,古人出游都去哪,又是哪些人会远行呢?
清 清人画玄烨南巡图第九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清朝人的旅行吧。
文|林德祺 故宫博物院
编辑|王乙雯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首先要明确清代旅行的群体,他们一部分是外出求学或赶考的学子,也有走南闯北的商人,还有前往外地赴任的官员,以及一类很特殊的人——因获罪被流放的流人。
当年没有飞机汽车高铁,人们出行走陆路或水路。陆路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匹或马车、轿子,每天仅能走几十公里,到了夜间不一定会路过城镇,就会住在相应馆驿中。明末受到战乱和国家财政状况影响,不少驿站被裁撤或毁于战火,清代朝廷出资恢复了不少驿站,很多驿站不仅接待政府的公务出行,也会接应客商,方便了人们的外出。
北京东城区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内戏剧演出现场。北京市东城区文明办供图
如果来到陌生城市,那么这些旅行者还可以住进相应的会馆中。会馆多为同乡或者同行在大型城市、商埠设立的机构,供来此地的同乡或者同行居住、聚会,北京就有很多会馆。据统计,在乾隆朝北京的会馆超过180家,到了光绪朝这一数字则超过500家。根据功能,会馆也可以细分成文人试馆、工商会馆、行业会馆等。
不少来北京应考的外省读书人都会在文人试馆落脚,而工商会馆供同乡商人来京居住,集中在北京城前门、崇文门一带。行业会馆是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的根据地,他们在此依托行会互相帮衬,比如梨园会馆、银号会馆等。但也有行业会馆并不以行业为名,如提到长春会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吉林长春的同乡会馆?但其实长春会馆是玉石从业者的行业会馆。会馆有大有小,规模大的会馆占地面积广阔,生活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有的还搭配了花园,居住起来十分舒适。
不少官员到外地任职或被发配戍边,留有不少的出行记录。嘉庆十年(1805年),管理铸币局的祁韵士被牵连获罪,发往伊犁充当苦差。路上,他用笔记下所见所闻。
2024年7月15日,游客在嘉峪关关城旁骑骆驼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从京城出发至嘉峪关,站在关门前,他感叹“西门锁钥,启闭森严。紫塞龙堆,从兹万里。关门既出,夐不见人。壮志离情,一时交集”。路上充满了艰辛,路过天山东路博格达峰时山路崎岖,行进艰难,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岭最陡峻,沙子若流,马蹄滑难行”。路过茫茫戈壁滩,他描述“地以沙石为骨,如镕炼而成,肤无寸土。”
但在赛里木湖,祁韵士感叹湖光山色的美好“青蓝深浅层出,波平似镜,天光山色,倒映其中,倏忽万变,莫可名状”。尽管路途实在艰苦,但在新疆品尝野蘑菇,他觉得“肥甘莫漫佐常餐”,他还化身水果品鉴专家,“蒲(葡)萄…绿者无核最佳,甜瓜极妙,以皮瓤纯绿为上”。马奶酒也是新疆名饮,回味甘醇,一杯下肚,祁韵士赞美“美酿凭谁起杜康”。
读书人是旅行的主力,又赶上清代中后期文人日记大量出版留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打开了大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读书人孔昭晋与友人从苏州老家出发前往开封参加考试,他把每日行程写在日记中。
一行人先由水路乘坐民船北上,路上突来的大风让船只险些倾覆,也有时因为水浅难以行船。风急又逆流而上时,他们只得再雇佣纤夫在岸上拉船,有时候还遇到前方河道“堵船”导致难以前行。一行人所住的旅店,大多数条件简陋,不少只有简单的床铺,并不管饭,孔昭晋只能自己花钱租赁一口锅煮了一大锅粥,几碗热粥下肚,感到腹中稍有暖意。有的时候连旅店也没有,一行人只得住在船上。孔昭晋与友人抵足而眠,若不幸遇到风浪,则“狂雨暴浪涌船头颠簸,竟夕寝不成寐”。
到达河南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商丘,他们上岸走陆路前往开封。进城后,一行人住在西棚板街金陵郑公馆。寓所环境很棒,屋宇轩敞,陈设精雅,孔昭晋非常满意。在开封期间孔昭晋借机品尝了不少当地美食,如开封老字号山景楼、二和居都是他们常光顾的饭店。孔昭晋感叹二和居“肴馔甚佳,大有京城风味”,一道鲤鱼尤为汴城美品。他们还参观了开封龙亭,购买了开封特色“汴绸”后,开心踏上归途。
这一时期国家也缓慢开启了现代化进程,更多先进交通工具登上历史舞台。回家途中,因为急着赶路,孔昭晋坐上了小火轮,风驰电掣间便到达目的地。
【注:小火轮是当时的一种新型水上交通工具,类似蒸汽船】
除平民百姓,皇帝也会出门看看,他们的出行一般被叫做出巡。皇帝出巡也有很多目的地和线路,如南巡、东巡等。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经六次南巡,前往中国富饶的江南地区游玩。南巡道路有些甚至需要提前修筑,这些道路往往修得既宽阔又平坦。皇帝也会利用大运河,清廷还要提前制作大型的船只。皇帝南巡队伍很庞大,我们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为例:在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等官员的联名“请求”下,乾隆皇帝决定择机巡幸江南。经过了漫长且周密的准备工作,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正式踏上南巡之路。队伍总人数就超过2500人,不仅有皇帝、皇太后等皇室成员,还有几十名高级官员、两千多名兵丁,马就用到了六千多匹。这么多人用到的物资也很惊人,皇帝泡茶的水都要带着。
清 徐扬画弘历南巡图第九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一行人浩浩荡荡途经直隶和山东,进入江苏,渡过长江后游览了镇江、无锡和苏州。三月初一日进入杭州,后又途经绍兴、南京、扬州,最后通过运河回京。五月初四,皇帝到达京城,历时近四个月。
有时皇帝也会前往东北的盛京,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沈阳祭祖。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陵寝福陵、昭陵均在盛京,那里还有清代入关前的皇宫,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故宫。不少皇帝在这里对着祖先灵位说说悄悄话,汇报一下自己的成绩。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秋,乾隆皇帝带着皇室成员、部院大臣前往盛京巡游。为了居住方便,早在乾隆十年(1745年),皇帝便下令在盛京皇宫清宁宫两侧修建行宫建筑。皇帝在此品尝了鹿肠鹿肚热锅、烧野猪肉鹿尾烧狍肉攒盘等诸多特色食物,还进行了一系列礼神活动和比武活动。在盛京皇宫居住了九天八晚后,乾隆恋恋不舍地离开这里,踏上归程。
山东也是皇帝乐于前往的地区,这里同样山水壮美。有时候皇帝南巡会特意在山东多停留一些时日,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泰安的泰山、岱庙都是皇帝喜爱的地方。来了山东,皇帝还能到孔庙祭祀先师孔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天,康熙皇帝在南巡归来时途经曲阜,来到孔庙正殿大成殿,对着孔子塑像与牌位行三跪九叩礼,由此成为第一个将三跪九叩礼仪应用于祭孔仪式的皇帝,表明他对孔子与儒家学说的无上尊崇。后来的乾隆皇帝更是一天八次来到孔庙。康熙皇帝这次还认真聆听孔子后人讲授儒学,为大成殿题写“万世师表”匾额。他的这个举动也被后来的皇帝所继承,以至于后面每位皇帝都要为大成殿题匾,比如雍正皇帝书“生民未有”,乾隆皇帝书“与天地参”,嘉庆皇帝书“圣集大成”,道光皇帝书“圣协时中”等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绍兴,拜谒大禹陵,行三跪九叩礼,题写“地平天成”四字,作诗《谒大禹庙》:“古庙青山下,登临晓霭中。梅梁存旧迹,金简纪神功。九载随刊力,千年统绪崇。兹来荐蘩藻,瞻对率群工。”阐述自己对大禹的敬仰之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同样来到此地祭祀大禹,他也学习祖父作诗《谒大禹庙恭依皇祖元韵》,在韵律上也模仿祖父,祖孙俩在大禹陵前完成了跨越六十余年的诗文互动。
南巡期间皇帝也要品鉴当地特色美食。为了确保味道正宗,皇帝往往直接让本地厨师前来为其烹饪。但乾隆皇帝觉得这样还不过瘾,他热爱在知名景点吃饭。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十七日,他在扬州九峰园吃早饭,品尝江南特色酥鸡,闰二月十一日,他又在杭州虎跑泉吃了当地特色——鸡冠肉炖鸡软筋。
有时候,皇帝还会向西,到山西五台山进行宗教活动。康熙、乾隆、嘉庆皇帝共11次赴五台山,尤其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这一年康熙皇帝两赴五台山,为国家祈福。
农历七月,秋老虎来袭,北京酷热难耐,皇帝也会带着行政班子花费八到十天的时间到避暑山庄避暑,再去木兰围场打猎,借此锻炼部队。
皇帝出巡时,沿途会修筑行宫供皇帝居住,有时也住在信得过的大臣家。寺院和名胜也是皇帝乐意留宿的地点,倘若条件不允许,皇帝也会住在临时搭建的大帐篷里。出巡还要讲究排场,仪仗队员们手持旗帜、伞盖、武器等礼制器物走在出巡队伍前面,这样的仪仗队也叫卤簿。清代卤簿有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骑驾卤簿、銮驾卤簿四个不同的等级,皇帝出巡所用的为骑驾卤簿。来看看这幅南巡图卷,画面记录了康熙皇帝南巡回京时的卤簿。
清 清人画玄烨南巡图第十二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卤簿中的旗帜
外出游玩也带给皇帝很多灵感。乾隆皇帝首次南巡,就来到苏州寒山别业,游览知名景致千尺雪。这里景色清绝,飞瀑凌空直下,令乾隆皇帝念念不忘。后来他在京城西苑、承德避暑山庄、天津盘山三地仿建,形成了四处“千尺雪”景观。他还令宫廷画师绘制这几处千尺雪的图景,并亲自参与创作。为了更进一步表明自己对千尺雪的热爱,乾隆皇帝还题写千尺雪诗句、制作玉山,与大臣们一起围绕“千尺雪”进行诗文唱和。
清 乾隆御笔《寒山千尺雪叠旧作韵》青玉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钱汝诚书弘历千尺雪歌成扇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行书千尺雪三字匾 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出巡并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也会有一些特殊目的,比如我们刚刚提到康熙皇帝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礼;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亲临南京明孝陵祭祀,还均在绍兴祭祀大禹......这些举动拉近了皇帝与汉族知识分子的距离,拉拢了人心。
水利工程关乎百姓的生计和安全,在清代,皇帝会在出巡时视察沿线的相关工程。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十月二十一日到达高邮湖视察水灾情形;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期间,看到途经之处河堤损坏,命令官员立即修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来到高家堰、归仁堤工程现场视察,他亲自测量数据,希望找到治理该处水患的切实可行之方法。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重点关注黄河倒灌问题,检查黄河与运河河堤工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途中来到高邮,在视察水利工程时康熙皇帝注意到当地用水的困难,于是下令修建水关涵洞缓解用水紧张问题。乾隆皇帝也多次视察河务与海塘工程,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为防止军队纪律废弛,丧失作战能力,皇帝在出巡时还会检阅军队操练,整饬营务。
此外,南巡途中皇帝还会减免一些地区的税赋,奖励部分有功官员,同时举行召试。召试是一种特殊的考试,类似面试。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均在江浙二省召试优秀的读书人,一些知名学者因此获得功名,进入仕途。
外出巡游的过程中,皇帝也会召见当地官员,了解地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此规模和频率的外出还是给清廷财政带来了很大负担,乾隆皇帝之后,清廷便没有进行过长时间远距离出巡了。
库叔荐书
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家书里的新中国》精选新中国成立前后30余封家书,部分家书为首次公开,用党员、军人、进步青年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巩固、建设付出鲜血和汗水的故事,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朴实生动的老照片,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动历史,让人了解到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体经历、思想情感,读懂家国情怀。库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享优惠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