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4比0横扫张本智和,王楚钦夺冠! ·  15 小时前  
新华社  ·  这火炬,要“上天入海”! ·  6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一图读懂:G20有哪些国家?有何特点?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这些岁月中的声音,永远「声声」不息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3 22:13

正文


老房子拆迁了,

忘不了的是小时门前的知了声。

旧马路扩建了,

原来放学路上的童谣声一直萦绕在耳边。

过去的画面渐渐模糊,过去的声音历久弥新。




怀旧,是人们的传统。

最悦耳的音乐,永远是记忆中蝉鸣。

最美的声音,

永远是巷子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那一声。

但是过去的,终究是要过去。

念旧感伤是应该的,

厚古薄今却未免有些矫情。

因为那些故旧,是我们主动摒弃的,

那些崭新的升级替代品,

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声音更替,是出行方式的升级


中国,曾经是一个自行车大国,

曾几何时,泥土路上听见一声汽车喇叭

小伙伴们都要新鲜围观。

“叮铃铃”成潮的长安街、外滩、天河路,

如今替换成了车轮压在柏油路上的声音,

我们的生活退步了吗?

不,生活的车轮也在滚滚前进,

从百年之前的“车辚辚马萧萧”,

到建国后的自行车铃,再到汽车引擎的轰鸣。




一个时代,一种声音。

如今路上声响打了

但我们的生活半径也扩大了。

地铁、汽车、自行车都可以自由选择,

路程可以从一日缩成几个小时,这就是进步。

更何况如今还有安静无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选择,

声音,其实也越来越美妙。



声音更替,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冰糖葫芦、爆米花儿、豆腐脑儿…..”

小时候,一听到这些吆喝声,口水就流了出来。

有人感叹:吆喝声听不见了,

小时候的味道也吃不到了。

不对,那些吆喝声还在,

只是它们被代替成了炫酷的广告片,

或者在互联网上各种店铺里的图片。




售卖美味的小贩们再也不必扯着嗓子,

在社区呼喊了。

他们与消费者都只需要点击鼠标,

“叮咚”门铃一响,自然有人为你送上门来

糖葫芦、爆米花、豆腐脑都有显著的地域特征,

如今,即使天南海北,只要是你想要的小吃,

都会在“叮咚”的一声之后呈现。

声音,更简单了。享受,更简单了。



声音更替,是自然美景的延续


城市化的进程,让人们远离了乡野田园。

久居城市的人,感叹听不到了风吹麦浪、鸟叫虫鸣。

但是乡村里没有音乐会、没有电影院、

没有种种便利的声光电设备。

城市自有城市的独特声音,

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进入城市生活?

城市的声音,比乡村更繁复;

城市的生活,也比乡村更丰富。




在城市里,你可以选择一个震耳欲聋的演唱会,

一场山呼海啸的足球赛,

也可以选择一片郊野公园,

一样可以听到小桥流水、雨打荷叶。

但乡村,能够寻找到一片shopping mall吗?

自然美景,人工胜景兼得,就是城市的魅力——

声音变多了,生活丰富了。



声音更替,是艺术精华的传承


以前, 集市庙会、街头路边,

经常听到说书的、唱戏的声音,

这些民间艺人,为了生存,撂地卖艺。

而现在,路边街头再也难觅他们的踪影。

这些声音消失了吗?

不但没有,反而登堂入室,发扬光大。




在国家大剧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最顶级的音响设备,最宏伟的灯光,

为他们提供了最高的殊遇。

人们可以坐在宽阔的场馆里,

尽情享受这些声音的艺术。

民间艺人,也得到艺术家应有的尊重。



新旧更替,本是历史的必然。

而正是有了新的声音,

生活才变得更加充实、城市才变得更加舒适。

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城市里的声音。

但我们拒绝落后、污染的生活方式,

我们需要环保、舒适的生活方式,

就像新能源所带来的绿色生活方式。


新能源汽车品牌——华晨宝马之诺,

收集了许多城市的声音,邀你只用耳朵,

去倾听城市的声音,

一起感受城市的美好。

顺便看看在这个视觉统治的年代,

你的耳朵到底是不是退化了?




而由华晨宝马之诺打造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SUV — 之诺60H

将于2017年面市。


献给懂得生活的你,

让你不再错过城市的每一个细节。



生活本该有色,也有声,

让之诺带你倾听城市的声音。

 





✪ 本文为商业传播信息,不代表本刊观点。



↓竖起你的耳朵 “听声音,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