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这是你之前从未见过的双
11
版本
。
文 | 佘宗明
戴上
特制眼镜
后,荒漠上立马出现一座超级大市场,成千上万家商店林立,各路商贩沿街叫卖……这是科幻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里畅想出的
28
世纪购物场景。
以往很多人会觉得,这一幕太过遥远,但史上首个虚拟现实双
11
告诉我们:它离我们其实也没那么远。
今年双
11
,淘宝
Vision
双
11
会场正式上线。划重点:这是双
11
首次在
PC
端、手机端、
XR
端三端同步上线,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哪家企业将双
11
搬进
XR
设备里过。
双
11+XR
端,无疑是个新奇「组合」。如果说从
PC
电脑到智能手机再到
XR
(包括虚拟现实
VR
、增强现实
AR
、混合现实
MR
)
设备的迭代,对应的是从桌面计算到移动计算再到空间计算的升级,那双
11
第一次上
线
XR
端,不啻为双
11
正式进入
空间计算时代
的标志。
问题来了:在双
11
空间会场里购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只能说,那是文字无法形容的存在——即便将「身临其境」「高度沉浸」等字眼全堆上。纸上说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体验。
就我个人而言,我差点以为穿越到了
2034
年的双
11
,毕竟那像是双
11
的未来式。
打个比方,说起红包,许多人会想到在电脑手机上看到的二维红包图像,可双
11
空间会场
首降
的
3D
红包雨
,却会让戴上头显的用户感觉如同置身奇幻世界,真实立体的「红包雨云团」从天而降,自己会被其「砸」中。
这番情景,让我想起了曾预言「下一代超级平台是
(以混合现实
MR
为底层技术的)
镜像世界」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
《
5000
天后的世界》里
所写的——
「
我们,将化身为这镜像世界的探索者,与之共舞,指尖轻点间,万物皆可控,体验之深,恍若亲历。最终,物理空间亦能如文本般被轻松检索,物体间超链接的织网,如同文字间轻盈的跳跃,编织出前所未有的奇迹,催生出一波波创新的浪潮。
」
「未来已来」四个字,由此变得具象了起来。
想象
一下,你
躺在家里就能「
试驾」小米SU7
,
雷军就坐在
副驾驶座位上为你讲解小米
SU7
……
那画面太
远
你不敢想?不要紧,
也许
梁静茹
不敢给
你
这样的
勇气,
但淘宝Vision
真把SU7搬到了虚拟现实空间里,不论你躺在床上放空,还是在工位摸鱼,都能「召唤」SU7。
作为
苹果
Vision Pro
上
的
首个中国电商购物应用
,
淘宝
Vision Pro
版
自今年
4
月发布起,就承载了「创造面向未来的电商购物方式」的期许。
Vision Pro
本质上就是个
头戴式
「
手机
」,是面向个人用户的通用生活娱乐工作设备。但若因此将淘宝
APP
登上
Vision Pro
视作跨终端功能平移,就想得太简单了——
淘宝
Vision
不是手淘的粘贴复制,而是基于
Vision Pro
的
3D
交互特性打造出的全新虚拟购物体验。
淘宝网和淘宝
XR
业务负责人赵昆
就说
,
「
淘宝
Vision
将线下沉浸感购物体验和线上购物效率做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是电商购物从
2D
走向
3D
、从
平面
走向
空间
的开始。
」
可以说,它是将网络购物用
XR
的方式重做了一遍。
多年来,电商蓬勃兴起给了人们便捷的网络购物体验。只不过,平面空间的二维展示无法完全捕捉商品的复杂特征和真实魅力。
空间电商应用就能为此提供解决方案:依托于三维空间技术积累,淘宝的
XR
端应用为消费者打造了沉浸式「云逛街」体验,将商品以逼真的
3D
形态展现在他们眼前。借助
1
:
1
比例显示技术,他们可以了解商品的真实大小;利用
360
度旋转查看和内部细节展示,他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商品在实际环境中的适配度与呈现效果。
以往你想买个柜子买张床,不到线下实体店量尺寸、看大小不行,但有了
3D
立体呈现和环境光、物体遮挡阴影模拟后,你凭肉眼就能了解物品实际摆放效果了。这就是淘宝推出空间购物新玩法的价值所在。
这次双
11
空间会场就创造了一种很新的购物方式:用户可以穿过黑科技筑造的「任意门」穿越到未来,虚拟操控大疆无人机、叠放
COLMO
的冰箱空调洗衣机、模拟播放
Vidda
投影仪,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空间购物可以
重构购物体验,
但
考虑到当下
XR
设备的普及度
,打造
双
11
空间会场,
确实很难回避「
值不值得
」
的
拷问。
要知道,
淘宝
Vision
可
支持登录、搜索、消息、下单等完整购物功能的
背后,是自适应构建模式、
空间计算能力、
3D
模型和与空间视频技术的支撑
,这些必然伴生着不菲的技术研发投入。
但
看待淘宝
Vision
的价值,
不是要从昨天看今天,
而
应是从后天看明天
。
电商的进阶之路,就是个用户购物效率和体验价值持续提升的过程。从网站到
APP
再到
XR
,贯穿其中的重要主线就是「用户体验改善」。
赵昆在一次分享中
就讲到,线下逛街情绪价值很好,但效率很低;在货架电商购物效率很高,但情绪价值不够;如今很多内容电商依靠提高情绪价值,获得了可期发展……但图文、视频都不是终极形态,身临其境才是更高级的形式。
XR
与电商结合而成的「体验电商」,就让臻于极致的体验感成了可能。用户仿佛来到了《头号玩家》里的赛博空间:站在一平米的工作台上,就能体验到广袤无垠的新世界。
新载体意味着新入口、新场景、新机会。毋庸讳言,当下电商行业很卷,但卷来卷去更多的是存量博弈,你多一块,我就少一块,最终导致零和局面。
而体验电商可以带来「购物效率与情绪价值双提升」的新体验,进而以新体验为切口吸引更多用户来尝鲜和摸索,让用户形成新购物习惯,为电商行业创造新增量。
双
11
空间会场是个先锋性的试验场。将双
11
覆盖面从
PC
端的淘宝网页版延伸到手机端的淘宝
App
,再扩充到
XR
端的淘宝
Vision
,很明显,身为双
11
开创者的淘宝天猫在前瞻电商下一个阶段的可能性。
在
AI
时代大幕已启,
XR
跟
AI
紧密连接的当下,不能因为
XR
还未到大规模普及阶段就否定「体验电商」的未来想象力。反熵增的淘宝天猫,就在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姿态表露着押注和探索未来的决心。
在「卷字诀」大行其道的背景下,
XR+
电商撬动的新体验,也能转化为品牌的新机遇。
假如说有哪种内容呈现方式最适合商品沉浸式呈现,那非
XR
莫属。
淘宝
Vision
就用空间计算能力、多窗口能力重塑了
商品信息流
,让商品更大更立体的展示不再是奢望,让用户进行多商品查看对比也更加方便;还用
3D
交互、眼动手势、语音输入等技术拓展了用户与商品互动的维度,让体验型消费在线上就能实现从看到试再到买的闭环。
今年
9
月,淘宝
Vision
上线了
全球首个面向消费者发布的虚拟试车产品
——小米
SU7
虚拟试车项目。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小米
SU7
一问世即成爆款。很多用户想体验而不得。但
虚拟试车产品
可以弥补这份缺憾:用户可在
全景大屏
模式下
沉浸看车
感受质感,可在
MR
混合现实模式下体验「真车」性能,可在
VR
虚拟现实模式下「坐」进车里虚拟试驾……
这么一来,商品性能在场景化还原的「助力」下,可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视频开窗、动态交互操作等元素嵌入,能帮助企业聚拢人气与流量;用户基于沉浸式体验而来的信任度,会催生或强化其购买意愿。
当
品牌故事
与商品内涵呈现不再是单向度传播下的自嗨,而是跟用户深度连接中的焕新,这显然有助于品牌好感度的树立和商品破圈。
双
11
空间会场上,淘宝联合魅可、大疆、
COLMO
、
Vidda
、芝华仕等
5
家品牌深度打造了沉浸式空间购物场景。
Vidda
品牌负责人
就
表示
:「
在淘宝
Vision
里,用户可以在真实环境下模拟
Vidda
激光投影的巨幕观影,两米就能投出
100
寸画面,同时可以感受投影产品和自己的家居风格是否适配。淘宝
Vision
更大更立体的展示,
也
更能直观呈现产品力。
」
可以说,
XR+
电商
开启了一种
品牌数字化新范式
,打开一条
全新增长通道
。更具沉浸感的交互、更触手可及的体验,会给商家带来建立用户心智的新路径,带来新增长空间。
新机会面前,很多商家将来的
os
也许是: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立体化呈现自我的新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