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家加缪看来,人生的一切都是徒劳、无意义。但,这
并不等于绝望,不等于应该束手就擒,我们应该反抗,就算结局必然失败。
“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加缪说。这可以说是《悟空传》中“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的先声。
花边君
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作者 / 宋南七
今何在在《悟空传》的序言里面写到,“
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和不安之时。
”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愿,每个人来人间一遭,总想获得些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在漫长人生路的冒险。
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你也许会发现理想乡是那么的遥远,即使某天有幸到达了彼岸,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什么也没有捞着。不过,就像今何在说的,
功成名就的虚荣比不上来时披荆斩棘的荣耀,如果这样的宿命真的存在,那也不要从一开始就畏首畏尾,我们要以最骄傲的姿态走向归处。
我在初中时代就久仰《悟空传》的大名,那时班里有个同学买了一本实体书,我也蹭着拜读过,内心颇受激荡。对我来说,它有着特别的意义。
观众对电影褒贬不一,不少原著党更是直言失望,但就如史航老师说的,电影《悟空传》要抛开原著来看,这样更公平。就我个人而言,我在电影中,得到了相同的感动。
剧情和我们印象中的师徒四人斩妖伏魔的西游记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场没有唐僧的取经。
因为一只蟠桃,天庭发生了纷争。弱肉强食本来就是天庭基本的生存法则,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视而不见。但悟空出头了,他可不管什么戒律,什么天命,只想走自己的路的他,挥舞着金箍棒搅乱了这场盛宴。
有些人,一出场就是叛逆,不循规蹈矩,就是那么的不让人失望。
阿紫也是如此,她当众对血洗花果山提出异议,对强势的母亲说:“我不服”。
他们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他们的爱情也是这样。
初见时,阿紫坐在台阶上托着腮说,我看晚霞时不干任何事。可那天她却因为一只猴子分了神。后来他们一起到了花果山,在村里,他们一同看布做的晚霞,一同商议策略,在绝望中挖掘希望。
阿紫说:“天庭拿走了你的晚霞,我们就再替你拿回来。”
他们是彼此的同类。
阿紫亲手为悟空戴上绣着猴子的紫色围巾,后来成了悟空强撑活着的信念,也是他再生的力量。
历经生死归来的悟空一如当日意气风发,甚至更盛,他直捣天庭,因为他仍想与命运抗衡,随自己的心战斗下去。
我想,这既是他们相爱的原因,也是他存在的理由。
与一往无前的悟空相对应的是二郎神杨戬,即使神力超群,开了天眼,总被宿命论压一头,顾虑重重的二郎神不过是个失败者。
他那么思念他的母亲,在花果山时,被失了心智的老婆婆拥抱着唤作儿子时,他不自觉地笑了,然而,他从未敢想过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得母爱。
爱情上,杨戬也一样输得一败涂地。看到悟空和阿紫打情骂俏时,他侧过了头,不忍再看。他那么喜欢阿紫,可他从不敢越位,只是一次次沉默着,种着那不会发芽的花。
他爱而不得不仅是因为,阿紫当他是哥哥,总说“二郎哥,对不起,又连累你了”。而是因为他总是觉得,“天命不可违。”
他之所以输,
不是输在出身卑微,不是输在爱得不够,而是输在从不争取。
最终,悟空们没能战胜天庭,按照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确实是失败者。
可是,对悟空来说,尽管他一无所有,但他一直在反抗,从没像狗一样对权贵摇尾乞怜过。他无悔于自己。
而天蓬,在与灵石融为一体时,也应已无憾。
他们不仅是在与天抗争,为爱献身,更是在守护自己的信念,他们可以如同佩索阿笔下所形容那般,高举“败者的旗帜”:“
我至少可以高举起自己觉醒的光荣,就像它是一个伟大的梦想。
”
想起我的表姐,她家境很不错,家里为她安排好了所有要走的路,只要她听话,会过得很安逸。但她没有,大学时,她瞒着家里偷偷去了一家动漫工作室实习,她喜欢画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画家。她熬了好几年也没能成功,然而,她并不后悔,因为“比起成功,我更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努力过。”
这和悟空如出一辙,他说:“
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
相比于成功,更感人的其实在于,
你不是因为看到前方一帆风顺才放心大步朝前走,而是你明知道此去极有可能不再复返,仍然敢昂首挺胸地踏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