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结果 | ... ·  4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上海招聘|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 项目建筑师 ...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OMA|Stories of a Miss展览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高迪:魔幻还是现实?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7-10-31 10:21

正文

“西班牙现当代建筑探源”正在招募!

点击上图查看招募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


“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安东尼•高迪


他是让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运动闻名世界的践行者;

因为拥有众多他的作品,巴塞罗那甚至被称为他的城市。

有人赞叹他是建筑史上的“天才”,也有人疑惑他是建筑圈里的“疯子”。

他是安东尼•高迪。


1852年,高迪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雷乌斯,家族世代是做酒桶的铜匠,他天生便具有良好的空间解构与雕塑能力。那时候,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高迪也想成为建筑师,但怎么建造,他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热爱自然的高迪并不试图去“发明”奇妙的新建筑,而只想“仿效”大自然去建造。因此,终其一生,高迪都极力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直线,而大多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和有机形态的物件来构成一座建筑。


但高迪的作品远远不止表面所看到的华丽构件那么简单。


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高迪认同新时代的建筑美学是建造合理性的真实表达,他那些惊为天人的作品,实际上都是大胆又理性地使用建筑结构与材料的结果。


比如在米拉之家,高迪就运用肋梁、拱券以及模块化等结构来创造出模仿自然形式的曲线,同时用框架结构代替承重墙体系,让居住平面更加自由。在还没有出现参数化技术的年代,高迪就这样创造出了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的作品。



有方本年度最后一条建筑考察线路——“本体与再现:西班牙现当代建筑探源”(2017年12月5日-12月14日)将前往巴塞罗那,深入探访、解读高迪一生中最为著名的4件作品: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桂尔公园。



每一件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不容错过。



圣家族大教堂

Sagrada Família,1882-至今

撰文/宋玮+王勤


高迪留给世界的最后遗产。至今仍未建完的圣家堂,是所有来到西班牙的人都不会错过的地方。光怪陆离的结构与材料使用的方式、隐藏在其背后的结构理性,令所有专业人员叹服。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它的吸引力是如此简单直接——纵然那么多教堂对你来说都有些相似,圣家堂依旧能让你强烈感受到它的唯一。



1872年,一位名为约瑟夫·博卡贝拉的书商在参观完梵蒂冈后,决定号召众多圣何塞的信徒在自己的家乡巴塞罗那城郊集资捐建一座社区教堂,并以此彰显其虔诚。被委托的建筑师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尔跟随当时的潮流设计了一座哥特复兴风格的教堂,并于1882年3月开始动工。仅仅过了一年,比利亚尔就因预算超支的问题同筹建委员会发生争执,最终放弃了项目主管的身份。在比利亚尔离职前,地下礼拜堂已经基本完工,因而如今人们可以看到圣家堂第一版的风格。


1884年,32岁的高迪接受了委员会的邀请,担任新的项目主管,一做便是43年。直至1926年6月7日,高迪在前往主教堂做礼拜的路上被刚刚通车的有轨电车撞到,意外去世。由于长期沉浸于工作当中而不修边幅,高迪在医院去世几天后才被人认出来。最终这位天才被埋葬于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享有同历史上众多天才一样的待遇。此时,由于以石材为基本材料的复杂形式,连同繁复的手工艺大大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整个项目也仅仅完成了不足四分之一。


在如今圣家族大教堂地下的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高迪刚刚继任后的改良方案。建筑师延续了经典的拉丁十字的巴西利卡平面,只是在纵向上有所拔高,同时融入了一些连续的尖券。20世纪初,由于建筑师自己对双曲线、抛物线的兴趣日渐浓厚,他又一次对项目方案进行了更具有突破性的修改,教堂的形式也愈发有机起来。



在最终的方案中,教堂主体长约95米,宽约60米,最多可以容纳13000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场地,高迪在拉丁十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外侧的环廊。主祭坛的背后设计了7个半圆形的后殿,这让人想到传统哥特教堂的七叶形格局。教堂东、西、南立面分别以耶稣的诞生、受难和荣耀为主题,其中诞生立面完成于高迪在世期间,以耶稣诞生的场景为背景设计了具象群组雕塑,内含大量的人物和一系列取自自然的装饰与造型元素,以及一些具有隐喻意义的细节。由后来人完成的受难立面雕塑则充满了抽象、坚硬的线条。荣耀立面至今还在建造当中。


整个建筑共设计有18座高度不同的尖塔,它们分别象征着十二使徒、四位最重要的传教士,以及玛丽亚与耶稣基督。目前已完工了东、西门首上的8个。


针对屋顶的复杂形式,承重柱的设计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柱子的形式则借鉴了自然界多种生物形式,由下至上逐渐张开,如同树木的枝干,当这些柱子在顶部聚拢时,又仿若盛开的花瓣,盖在前厅之上。柱子的粗细同大厅高度相对应,体现出高迪一贯的结构理性原则。


圣家堂平面图


所有物质性的新奇之外,光是圣家堂主殿中最具灵性的元素。特别是东西两面侧墙上镶嵌的一长串高耸的彩色玻璃窗,一冷一暖,透射出绚烂的光谱,象征着日升日落,春华秋实,仿佛将人们笼罩在一片随想象升腾的伊甸园。


历经一百多年,我们看到圣家堂这一复杂而宏大的工程仍在继续,就如同西方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教堂建设,以时间和人们前仆后继的努力表达着对上帝的虔诚,亦或对高迪的敬意。




米拉之家

Casa Milà,1906-1912

撰文/王勤



在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林立的感恩大街上,高迪的米拉之家无疑是最跳跃的音符。它是高迪全心投入圣家堂之前的民用建筑封山之作,其中亦凝聚着建筑师不遗余力地将建筑的宜居功能、结构与自然形式幻想融为一体的创作激情,其结果便是这样一座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石灰石建筑。尽管其仿佛风化的岩体,亦或好像波涛汹涌的海面的外观,以及充满谐趣的童话烟囱,面具一般的栏杆等等形态特征无不令人称奇,但是,米拉之家作为现代建筑范本的意义远非形式上的新奇,而是高迪在融合了加泰地区针对现代居住建筑类型研究的集体智慧与创新应用理性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升华建筑意向的设计逻辑。


屋顶与中庭天井


米拉之家所呈现的居住建筑类型的先进之处可追溯至1859年,加泰罗尼亚城市规划师塞尔达(Ildefons Cerdà, 1815-1876)为巴塞罗那突破到中世纪哥特区围墙外的扩展区(Eixample)制定的标准格网加斜线干道的发展格局。在每一个113.3米见方的混合功能街区中,围合内院的周边建筑由若干进深14米的纵向标准单元组成,檐口高度不超过16米,可按45度退台升高,以保证建筑日照间距。其中,位于经45度切角(chaflán)处的转角单元因为特别关系到交通视线的安全性和街区识别性而需要被重点设计。米拉之家就正处于这样的重要位置上,并占据了三个标准单元的开间。就建筑功能分布而言,为了兼顾居民生活的便利与动静相宜,扩展区的居住单元通常都会按底商、夹层仓库、主人层及成年子女或租客分层居住的模式进行户型与外观设计。同时,通过内天井同时实现竖向交通和所有内向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也成为一种设计范式。


剖面图

顶层拱廊


高迪的独特创意之处在于赋予这些基本功能元素以自由、有机的形式;而为了解放形式,又恰当地采用了当时还是新兴结构技术的框架承重体系,顶部又结合了加泰本地的连续砖砌筒形拱构造。由此,建筑的外围护构件和户内分隔方式都合情合理地变成了高迪个性化艺术创作的载体。此外,高迪的社会思想也带给了米拉之家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其中最突出之处便是屋顶平台。在高迪的设想中,邻居们在这里晾衣物,晒太阳,聚会社交;孩子们也可以围着被化为童话人物的烟囱、通风口奔跑、嬉戏……一片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


平面图

天井

屋顶

公寓室内



巴特罗之家

Casa Batlló,1904-1906

撰文/王勤



沿感恩大街的西侧有一段被戏称为不和谐街区(Manzana de la Discordia),因为在这里并排矗立着四位风格各异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他们是路易斯·多梅尼克、约瑟夫·普伊格、恩里克·塞尼尔和高迪。巴特罗之家无疑是其中最绚丽浪漫的一个,也被认为是高迪将无处不在的魔幻特征纳入实质性结构体系的第一个成熟作品。在这一项目中,高迪首次与在材料、色彩、造型方面都颇具天赋的年轻建筑师约瑟夫•俞尤尓(Josep M. Jujol)联手,将感恩大街上一座原本平庸的四层公寓改造成了6层带阁楼的建筑,立体呈现圣乔治屠龙救美这一堪称西方最经典传奇故事的建筑化身。


立面瓷砖


因为是改建自一座1977年初建的典型折衷主义建筑,且不设底商,这一建筑并没有夹层,而是从地面层直接进入加高了的主人层。高迪为主人层设置了单独的门厅入口和一部美轮美奂的旋转楼梯。主人层如同一栋平铺的别墅,配有面向街区内院的后花园。室内装饰从雕塑般的柱子到旋涡似的吊顶,从玻璃到木作,从桌椅到灯饰……种种细节的艺术性再现构成了一座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风格作品荟萃的博物馆。


建筑背面的庭院


为了引入更多的自然天光,高迪特意扩大了内天井,并且从下至上贴了由金黄向天蓝色过渡的瓷砖,强化了视觉趣味。加建的阁楼和屋顶平台虽然当年只被用作租户公共洗衣房,储藏室这些极次要的用途,却也是最能体现高迪原创建筑语言的部分。其中最有趣的是高迪演绎出的恶龙形象不仅有屋面带着鳞片的表皮,还有内部由60个悬链拱塑造的胸腔。


巴特罗之家剖面图、平面图

内中庭带来采光

阁楼拱券像龙的背脊


小小的巴特罗之家凝聚了太多的设计灵感。或许,当我们欣赏巴特罗之家——这种令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建筑艺术作品时,最佳的方式便是片刻地放弃理性,用直觉去捕捉信息,用情感去存储记忆,然后在未来的某事某刻轻轻释放……



桂尔公园

Park Güell,1900-1914

撰文/宋玮+王勤


桂尔公园建于1900-1914年,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市北厄尔卡梅尔山上,占地20公顷。这里最初并不是公园,当时巴塞罗那工业巨头桂尔伯爵买下这块土地,想在此建一个有60幢花园式别墅的高尚社区。然而,整个计划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最终只建成了包括入口、门房、开放市场等公共设施部分、观景台、散步回廊、一栋样板住宅和几个附属用房。


1926年,市政府将其收购,欲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虽然原本设想的住宅区没有实现,但是高迪依然倾尽全部积蓄买下了其中的样板住宅,并在这里居住直至去世。现在这里成为了高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些高迪自己设计的有趣家具。

 

虽然桂尔公园阴差阳错地成为高迪唯一的纯景观类作品,但它依旧清晰地展现出高迪惯用的本体建筑语汇:符合力学的斜撑石柱,与山体完美融合的流线型体量和连续曲面,就地选择的石料,以及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这些元素无不展现出高迪创新设计理念中理性的部分。



桂尔公园同时也是欣赏高迪个人独特装饰手法的好地方。标志性的蜥蜴喷水池、色彩斑斓的碎瓷片拼贴、骨骼般的立柱、带有隐喻的龙形曲线......它们浪漫华丽、艺术感极强。同时,这里也是巴塞罗那最佳的观景点之一,近可俯瞰中心城区,远可眺望无尽的地中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西班牙现当代建筑探源”线路报名页面。



编辑 | 李菁琳

校对 | 肖韵霖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行走中的建筑学所有。文中项目解说文字除署名外,均为有方整合编译。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找到版权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