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讨论崔永元现象。
评论区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
是崔永元病了,还是这个世界病了丨心理学怪谈
》
我想提出一个观察:
留言的人,可能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或事发表评论时,
习惯于加上一种表示不确定的语气:
可能,也许,不一定,我猜测……
另一种人绝不说「可能」,
仿佛他们已经确认过的事一样确凿无疑。
第一种人留言的画风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知道自己在对别人进行推测,说一声「可能」,
甚至明确表示:「我没什么依据」。
第二种人的画风则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不是可能,不是也许,不是我猜测。
而是盖棺论定一般的句式,毫无转圜余地,
有一种笃定正确,斩钉截铁的感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第二种人里既包含了一些崔永元老师的支持者,
也包含了一些崔老师的反对者,
比如:
或者:
立场与前面是相反的,但语气如出一辙。
从我后台留言的数据来看,
在支持崔永元的言论里,第二种人的比例高一些。
而第一种人,更大比例地在表达中立或者担忧。
这只是我公号的观察,有取样偏差,
上述比例很可能不具有普适性。
这两种人都对别人有看法,有猜测。
但第一种人更容易意识到,
对别人的猜测只是一种「猜测」,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出错。
第二种人可能很少这样想。
也许他们笃定地相信,自己的猜测就是事实。
其实他们哪怕说:「我相信这是事实」,
这种说法里,都还带有第一种人的影子。
更极端的第二种人,可能都不会说出「我相信」,
相什么信啊!就是事实——事实就是事实!
他们的结论更快,态度鲜明,情感可能也更强烈。
两种人的分类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可能是人格特质,也可能是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也可能还有其它的认知变量。
我不确定,但我常常会通过语言区分这两种人。
我的偏见是,第一种人比第二种人更容易相处。
但这样说可能也是错的,
第二种人有他们的好处。
如果是在特殊时期,需要征兵上战场,或是组织打手,自杀式袭击,或是发起一场运*动,
第二种人多半更好用,他们动员起来更快,
思考更少,打起来更勇敢,更奋不顾身。
(战士不需要怀疑「我不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