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 - 《寒蝉鸣泣之时》OP
打开冰箱,九个人头,近期发生在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的连环杀人案,随着凶手白石隆浩的逮捕而告破。对于犯人有着怎样的过去,究竟为何要犯下这桩如同现实版恐怖电影的案件,外界一时间众说纷纭。而在其中,不出意外地有所谓的“阿宅论”观点。
日本自民党议员,原外务副大臣山本一太不久前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对此事是这样评论的:简单地说,犯人分不清现实与妄想世界。最近有不少猎奇的游戏和动画,我觉得犯人受到了这些东西的影响。所以今后必须在网络上对“这类人”的行为严加监控。
但这番言辞遭到了很多人的激烈抗议,之后山本一太公开道歉
跳得特别起劲的不止他一个。日本知名八卦杂志《周刊文春》近日下场搅局,放出了一段对某位关系者的采访视频。当《周刊文春》询问到凶手有什么爱好时,这位关系者回答:我觉得他大概喜欢看动画,比如《寒蝉鸣泣之时》和《日在校园》。
这个回答就有点意思在里面了。“我觉得他大概”这种描述,说明采访者并不了解凶手的爱好,两人是不是真的认识都要打个问号,但即便如此仍要强行做个解释,还煞有介事故意挑出了两部含有猎奇杀人情节的动画。虽然文春没直接指明,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很明显就是想带节奏,把凶手定性阿宅,把动漫游戏说成导致凶手犯罪的外部原因。
而事实上,这在日本已经不能算是新鲜事,说“固定节目”可能更为妥当。自从1989年的
>
宫崎勤事件
<
开始,只要发生轰动日本的恶性案件,其后必定会有部分媒体、政客或者评论家蜂拥而上寻找蛛丝马迹,不为别的,只为了证明凶手是阿宅。如果是,那最好;如果不是,那创造条件也要说他是。
2008年发生在宅圣地秋叶原,造成7死10伤的无差别杀人事件震惊了全日本。东京高等法院最终认定,凶手加藤智大是在工作不顺,长期被人排挤和欺凌的情况下产生了反社会人格。然而在此之前,关于加藤智大是个死宅的传言甚嚣尘上。究其来源,又是媒体搞的鬼。
产经新闻社发行的《富士晚报》在加藤智大被捕不久后刊登了一则所谓的独家爆料,通过对凶手某位姓名不详的同事进行采访,他们得到了如下结果:加藤智大只对二次元感兴趣,带人去过秋叶原的女仆咖啡厅,事情发生几天前他还在玩《寒蝉鸣泣之时》和《GTA》。
于是他们认定加藤智大是个死宅,并且得出了一直想要的那个结论“动漫和游戏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顺便还给拥有同样爱好的宅群体扣了“犯罪预备军”的沉重帽子。
虽然这篇报道的一连串推论逻辑感人外加疑点甚多,比如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被采访者是否确有其人,为什么又是《寒蝉鸣泣之时》中枪等等,但在当时,“阿宅论”一度三人成虎,搞得加藤智大自己都很懵逼,最后不得不在采访和自述中辟谣。
记录加藤智大自述的书籍
实际上,加藤智大小时候家教十分严格,每周娱乐时间很少,根本就没接触过几款游戏,也从没买过《寒蝉鸣泣之时》和《GTA》。就连日本随处可见的漫画,他都几乎没读过。
这样一个人,和宅可谓八竿子都打不着。可惜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也没用。当年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报道,直到今天,仍然有不明真相,或者不愿意了解事实的人认为是动漫和游戏的错,还在把脏水往宅身上泼。
除了宫崎勤事件的“家里找到一部动画就说你是宅”,秋叶原事件的“有人说你玩游戏那你就是宅”之外,要把案件往动漫游戏上扯,手段还多得很。去年3月的琦玉少女监禁事件,部分无良媒体又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节奏“他曾经看过动画”。
案子的犯人寺内桦风于2014年在琦玉县朝霞市将一位初中女生诱拐上车,将其监禁在千叶和东京的住宅中将近两年时间,期间把这位女生当作奴隶,还给她带上项圈。这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调教系作品,事实上,不少媒体就是冲着这一点去发掘的。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寺内桦风这人实在太正常了。千叶大学毕业,曾经留学美国,学生时代成绩良好,就职顺利,周围人对他的印象都不错,家里也没有媒体急切想要找到的动画漫画的影子。
不过,他们在调查寺内桦风过去的时候,有了一点意外收获。据《体育日报》报道,寺内桦风曾经的一位同学说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看《凉宫春日的忧郁》,貌似还在自己的书包上挂了个凉宫的钥匙圈。
这下好了,无良媒体抓到一点材料,开始捕风捉影,将问题无限放大。《凉宫》不具有代表性是吧?给你改个名称,主角不是高中生吗,就叫“女高中生动画”,你看范围不是一下子就扩大了。而且“犯人热衷女高中生动画”和“犯人诱拐女初中生”还意外挺贴合的,这肯定就是导致他犯罪的原因。
于是,一些电视台和报纸纷纷以“犯人竟然热衷女高中生动画”为大字标题报道此事,并且借题发挥大书特书。这一串操作之精彩,比只会震惊来震惊去的UC新闻部不知道高到哪去了。可怜《凉宫》在凉了多年以后,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被挂上了报纸和电视。
视动漫和游戏为洪水猛兽,极力妖魔化,每当发生杀人诱拐等案件的时候就开始往上面瞎掰硬扯,最后引申到宅群体,狠狠地踩上一脚。这套扣帽子三连从宫崎勤事件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驾轻就熟的套路。上面举的两个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日本那边有个对应的词语叫“宅歧视”,当然指的并不是什么阿宅喜欢二次元美少女或者三个月换一次老婆之类,相反这些东西一般都是阿宅间互相调侃或者自嘲时用的。所谓的歧视,是带有深重的偏见和恶意的,比如日本媒体多年来一直在渲染的“犯罪预备军”论。
万幸的是,随着这些年宅文化影响力的扩大,状况有了一定改善,无良媒体就算想黑动漫游戏,现在也只敢拐弯抹角地黑,万一被人在网上围攻了还能勉强找个台阶下,不像当年那样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过,虽然有所收敛,但在一些人眼中动漫、游戏、宅群体仍然是可以攻击的对象,有的节目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甚至故意为之。
2014年9月一档名为“TV Tackle”的节目在日本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讨论动画规制相关话题,节目找来了自民党议员土屋正忠,GAINAX前社长冈田斗司夫,漫画家江川达也等人,并分为赞成规制和反对规制两派进行所谓的“彻底讨论”。
然而由议员、讲师组成的规制派完全不讲道理,上来就是扣帽子,两边根本就没进行过像样的讨论,就像王司徒和诸葛亮在阵前对话一样。规制派语出惊人,说喜欢看动画玩游戏的都是不学无术之徒,走不上社会,还有人还对着节目找来的几位阿宅嘲讽“看你们这轻浮的样子,快去学习吧”。
节目后面更是让人无语,规制派认为动画中充斥着暴力、性暗示和犯罪,所以必须规制,举的三个例子分别是《魔法少女小圆》、《萝莉的时间》以及《进击的巨人》……除了《萝莉的时间》还算对题外,其他两个竟然能扯上暴力犯罪,现在确实是你们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