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
编/森
54
万港元
/
平米的楼板价,相信上周已经让所有人都惊叹了一番。惊叹过后细想两个问题:
1.
贵吗?
比较简单。按
160
港元
/
月
/
呎
NLA
的可比租金计,净租金收益率 (
Yield on Cost)
不到
2.5%
。有主权基金看过,他们肯定算不过帐来。但假设买了以后一辈子不卖呢?和铜锣湾商铺
1+%
的收益率比一比呢?
2.
为什么不是中资买?
比较难答。恒基中标这个结果和近几年“中资占领中环”的趋势并不相符。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作者特别走访了几位参与竞标的人士,发现这次竞标背后的剧情,足以写成一出
TVB
商战剧。
——第1集 群雄逐鹿——
项目的位置实在太过优越和稀缺:
-
20
年来中环首次写字楼土地出让
-
可定制设计和装修(比如食堂、风水)
-
享有维多利亚港海景
-
享有命名权,楼顶标识可从九龙望见
亮点不赘,一图蔽之。顺求中银大厦阴影面积。
而逐鹿的群雄,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一直想在中环拿楼却还没如愿的中资,灿若繁星:
华润、交银、工银、国寿、平安、越秀、万科……
而对于港资,没人能拒绝在中环拿一块地的诱惑:
在中环有楼的恒基、长江、新鸿基、新世界、九仓、恒隆……
在中环没楼的南丰、信和、华置、嘉里、太古……
所有大佬的钱袋,都深不可测。所有大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
4.3
万平米的建面上。要想将他们一个个都搬上
TVB
,演员都不够用。
然而要咽下这个项目,一点都不容易。
——第2集 难念的经——
1.
暗标出让
和很多公众号以为的举牌不同,本次拍地是暗标,价格几乎是唯一的考量。
所有标书扔进同一个箱子,一轮评标,价高者得。
在这种规则下,标书上该写多少价钱,不确定性突破天际。入标前的迂回试探、疑云诡谲,也是这出
TVB
最好看的戏肉。后20集详表。
2.
金额巨大
按土地价
233
亿和开发成本
43
亿(按
10
万
/
平米),总投近
300
亿港元。商业银行可提供至少一半贷款,股权出资加利息分分钟超过
150
亿港元。
大佬们都掏得出这笔钱,融资成本也不会高于
3%
,但在单一项目投资上百亿,并新增上百亿的负债,对谁家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决策。
3.
开发运营风险、经济周期及其他
写字楼不同于住宅。对于中资机构来说,多半需要挑一个具有本地商业开发经验的发展商合作。
建行和丽新集团合资的中环建行大厦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大多数港资已经快20年没在中环做过项目了,他们心里有底吗?从政治和商业上判断该选哪家?如何共担风险、绑定利益?香港写字楼周期什么时候会下挫?外管局爸爸支持不支持?这些都不容易回答。
——
第3-20集
港资的玩法——
在中资没有杀进来之前,
港资
的玩法一般是这样的:
-
某位大佬志在必得,心如磐石
-
或硬或软地和老友们通好气,这块地请高抬贵手
-
拿到之后,分些股权或者在其他项目上给面子
这个玩法归因于港资的特性:老一辈掌权、一言堂、熟人社会。此处应有至少15集豪门感情纠葛。
项目入标前,港资中呼声最高的是长江:
前首富手上有一张王牌:他持有着标的项目正前方的和记大厦,且已获批可重建加高,足以遮挡标的项目的大部分海景。以长江的老练,当然很早就已经放出风来。
这一招
bluffing
,让很多港资大佬们选择了
fold
,大家可以从下图感受一下
。再
求中银大厦阴影面积。
可最后花落另一位李先生家,却甚是吊诡。
也许最后两位李先生还是会走到一起。
但中资不是这样玩的。
——第21集 中资的犹豫——
本文先前提过的中资机构,都出现在各种传言的“志在必得”清单里。经过几次不按牌理出牌的住宅拍地后,市场普遍认为中资可能会报一个“癫价”
。但最后入标的,只有呼声较小的世茂和中渝。那么中资大佬们,尤其是国资大佬们,究竟在犹豫什么呢?
1.
Winner’s Curse
不选择单独出面较易理解,他们也许都藏在港资身后。
如果独立入标而最后又幸运的以最高价中标,恐怕从舆论、政治和企业形象来看,都不能说是好事。
2012
年农行花了
49
亿港元收购中环干诺道中
50
号,舆论就沸沸扬扬,标题党四起。为香港回归
20
周年着想,还是低调些好。
话说当时农行的完工楼价约
30
万港元
/
平米,每年物业重估都能赚上好几亿。顺求农行香港商行/投行员工的心理阴影面积。
2.
合作伙伴
港资都是老江湖,谈判桌上十分精明:
-
你们想要命名
标识权,那承诺多少面积和租金?
-
我们未必会一直持有,要不谈谈
put option
?
-
你们想出高价,我们未必会陪,但可以代建代管
一番你来我往,难保有那么几点,大家暂时是谈不拢的。与其在开标前把这些都敲定了,最后开出来发现没竞到,倒不如“达成初步意向”,等一等再看。
因此可以确信的是,比起中标前,现在恒基会议室里的中资代表,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
3.
内部决策
对于私企来说,确定合作伙伴和竞标价格还算
相对
容易。对于国企,就不可描述了。这里放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国企语录:
-
非我司常规业务,请商
XX
部门明确审批流程
-
补充资料不够充分,
请完善后再议
-
请某总、某总、
XX
部主管会签
-
超出我司审批权限,建议上报
XX
委
/XX
部
这些TVB是不会播的,香港人看不懂。
——大结局——
这出
TVB
剧显然还没有到大结局,因为恒基还没有宣布会否与其他方展开合作。此处插播10集豪门感情纠葛。
距离开标才过了一个星期,我们倒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会。
关联阅读:
中资占领,外资投行撤离中环
香港经济低迷?写字楼租金可没有低迷!
——————
脚踏实地,心存远方
地产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