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巴黎奥运会的主题,讨论了多个观点。首先强调了不应过分看重金牌,但也肯定金牌的价值;其次讨论了网络言论的规范;接着提到了比赛中出现的惊喜和拼搏的力量;最后关于运动员与观众的关系以及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提及了教育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文章指出,在奥运会上不应当唯金牌论,也不应该贬低金牌的价值。这是竞技体育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日渐觉醒的文明古国的自信和心态体现。
文章讨论了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同时呼吁人们珍惜家庭、注重教育,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次巴黎奥运会非常精彩,提供的教育素材很多。
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交流,也可以是老师与学生探讨,我抛砖引玉说几点。
一、不唯金牌论,也不贬低金牌的成色。
中国曾长时间领跑金牌榜,最后因奖牌数少屈居第二。
能拿第一固然可喜,失去榜首也无需懊恼。
中国已经过了需要金牌来反驳东亚病夫的时代。
作为日渐觉醒的文明古国,不缺底气和心气来接受竞技体育的种种不确定性。
我们不唯金牌论,也无需贬低金牌的成色。
某一时间段,奥运规则下,全世界最强的个人或团体,这个认证,含金量十足。
能登上舞台的,都非常优秀。
具象到学习,就是不唯成绩论,也不否认成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世界更多元,体力劳动的待遇越来越高。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但是,进了学校,必须认真学习。不可否认,读书,仍然是大多数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就如同运动员,进了奥运会,就要拼一把。拼不过,是另一回事。
二、喜欢一个人不需要贬低另一个人。
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陈梦和孙颖莎巅峰对决。
是陈梦凭经验取胜,还是孙颖莎靠锐气夺魁,都可接受,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不管输赢,两位都是优秀的运动员,都当得起各自粉丝的喜爱。
喜欢一个人可以有一万种理由,但都不是贬低另一人的借口。
具象到学校,也是一样。
喜欢一个老师的时髦,不需要贬低另一个老师的土气。
喜欢一个老师的温柔,不需要贬低另一个老师的严厉。
在另一些学生的眼里,土气成了质朴,严厉成了负责,同样是遭人喜欢的理由。
同样,喜欢一个同学的聪明,不需要贬低另一个同学的刻苦。
喜欢一个人的活泼,不需要贬低另一个人的沉默。
聪明与刻苦,活泼与沉默,都只是人天赋或性格中的某一种。
世界很大,任何天赋和性格,都能找到足够的同类。
就如同花色花期各有不同,但每一朵花,都有存在的意义和绽放的美丽。
你喜欢吃苹果,就需要贬低葡萄吗?
三、网络有法度,造谣被刑拘。
有人开黄腔造谣侮辱陈梦,最后被刑事拘留。
发帖者以为是小事,还幻想着微博解封后当众道歉。
却没想到,网络造谣辱骂别人,浏览量达到一定次数,极可能构成侮辱毁谤罪和寻衅滋事罪。
现在网络发达,网友众多,再小的个体,都有机会成为焦点。
因此,发言也要更加谨慎。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是柄双刃剑。
在缺少足够的心智与自律之前,请积极适应它,谨慎使用它。
同时,把好好说话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珍惜学校的容错空间,良好沟通,请从老师、同学和家长开始。
千万别由着性子肆意妄为。
出了学校,可没人惯着你。
四、爆冷夺冠,相信拼搏的力量。
原本预测我国是35金,但涌现了很多惊喜。
邓雅文夺得中国首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奥运金牌;
常园拿下中国首枚奥运女子拳击金牌;
郑钦文是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女单比赛项目上的首个奥运会冠军;
潘展乐刷新奥运记录,打破了欧美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金牌的垄断;
徐嘉余、覃海洋、孙佳俊、潘展乐,在男子4x100米混合泳比赛中夺魁,让欧美再次不可思议。
还有网球混双,女子曲棍球等等,都惊艳了世人。
具象到学习,就是无论别人如何不看好你,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拼搏的力量。
努力到水滴石穿,汗水就会打动世界。
我见过许多逆袭的学生,就算从高三开始努力,复读一年后同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人生也一样,无论什么时候觉醒,都不晚。
一朵花,只要想开,都有自己的花期。
五、张本智和被中日观众骂惨,没“家”的孩子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痛苦。
中国出生的张本智和在比赛前被中国观众骂,比赛后被日本观众骂。
同样是没有夺冠的日本运动员志田千阳,却被中日观众两边安慰。
张狂不是张本智和被骂的主要原因,人不轻狂枉少年,能站上世界舞台,人家也有骄傲的资本。
张本被骂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家”的支撑。
他从中国离家出走,日本观众也不把他当成家人。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寄人篱下,就缺少底气和支撑,来接纳自己的失败与错误。
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要时刻证明自己有利用价值。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而在家里,只要你不伤天害理,就算你软弱一点,平庸一点,幼稚一点,也不用担心被扫地出门。
具体到个人,首先要努力学习,野蛮体魄,文明精神,成人又成才。
能力有限时,把自己照顾好,让身边人快乐,用心经营小家庭。
能力突破后,争取为更多人打开空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努力建设大家庭。
国家强大,人民富裕,世界和平,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天下大同,四海为家,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与儒雅。
这些,都是读书和奋斗的意义。
加油,少年!
推荐阅读:
32岁毕业37岁去世,教师面临的压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