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哲学工作坊
政治哲学工作坊旨在为华东师大(乃至上海高校)的政治哲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各位师友向我们提交论文。我们的工作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哲学工作坊

政治哲学工作坊第11期|论罗尔斯应得理论的“哥白尼革命”

政治哲学工作坊  · 公众号  ·  · 2018-03-17 1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题目:

论罗尔斯应得理论的“哥白尼革命”


主讲人:

汪志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

惠春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评论人:

朱佳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徐峰(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时间:

2018年3月20号(周二)   上午9:30


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法商北楼马克思主义学院217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汪志坚: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韩水法教授主攻罗尔斯政治哲学。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已在《外国哲学》、《学术月刊》、《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康德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康德实践哲学和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深层次关系等。

内容简介


“应得(desert)”这个概念因为与正义紧密相关而为大家所关心。围绕“应得“可以问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应得与制度的关系问题。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应得理论认为应得先于制度,并被用作衡量制度正义与否的尺度。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对以上观点提出挑战,他认为只有在某种制度框架内才能有意义地追问应得问题。罗尔斯由此翻转了传统应得理论中应得与制度的关系,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他发动了一场应得理论的“哥白尼革命”。罗尔斯自己所强调的“反应得”论证遭到多数学者的否定,但本文认为,罗尔斯对竞赛中应得胜利现象的分析隐含了反驳传统应得理论的另一个更为有力的理由。


我们政治哲学工作坊:

1、批评至上,杜绝吹捧: 我们要求评论人直击论文纰漏与不足,谨慎夸赞。

2、反复质疑,反复回应: 我们允许主讲人、评论人和提问者之间互相诘问,互相辩驳。只有时间限制,没有回合限制。(但我们保证两小时以上时间)

3、帮你改论文,还给你发钱: 我们的目的是为主讲人的论文提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但是同时我们还给主讲人支付薄酬。


政治哲学工作坊征稿启事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马华灵、惠春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朱佳峰副教授以及华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峰讲师共同倡议,在华师大成立政治哲学工作坊。本工作坊的目的是为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


欢迎各位学术同仁(尤其是青年学者、硕博士研究生)积极提交政治哲学、法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术论文。论文务必说理清晰,有明确的主旨或论点,并为此提供论证,字数以3万字为限。我们承诺为每篇入选论文邀请专业的评论人。


欢迎投稿或联系我们:

马华灵:[email protected]

朱佳峰:[email protected]

惠春寿:[email protected]

徐峰:[email protected]

政治哲学工作坊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政治哲学工作坊豆瓣小组:

https://www.douban.com/group/60415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