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指数下跌21.31点,收盘报2584.58点,成交量为991亿元,如下图所示:
“周五上证指数窄幅震荡,成交量竟然萎缩至1000亿元以下,显示资金向上做多的力量不足。鉴于均线系统仍是空头排列向下,投资者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贸然抄底。在为期两个月的震荡整理过后,上证指数极有可能顺着原趋势方向继续下跌,甚至跌破2449点的前低也不是没有可能。”
上面这段话,其实是昨晚文章里写的,放在今晚的文章里依然完全适用。
昨晚文章写的是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通信龙头的事,居然会被
删,这挺让我讶异的。而更加让我讶异的,是存活时间竟然如此之短。以前文章也被删过,但通常都能存活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被删,这次的文章只存活了十五分钟就被删了。看样子,这事也不光是有人投诉这么简单,应该是上面严令不许谈这个话题。否则按正常情况,不可能响应地如此迅速。所以,既然上面不让谈,我们就不谈吧,你们也不要留言问我私下发一份什么的,我现在是纯而又纯的良民,浑身上下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刚读到一本书,觉得挺有意思的,叫《创新的扩散》,读者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弄本来读读
(可能有读者已经读过了)。
这本书我自己也只是刚读,是因为在阅读另外一本书时,书中引用到了这本书里的观点,所以才会想到买来看。
《创新的扩散》这本书的作者叫埃弗雷特·罗杰斯,生于1931年,他的父亲老罗杰斯是艾奥瓦州的农民。老罗杰斯喜欢农业机械,但十分抵触农业化肥和育种技术,虽然他听说杂交种子可以抗旱高产,但无论玉米公司如何推销,他就是不肯使用。直到1936年艾奥瓦州大旱,罗杰斯家的玉米几乎绝收,而邻居家种的杂交玉米的收成比常年还有所提高,老罗杰斯这才终于被说服,从第二年开始也种植杂交玉米。1954年,埃弗雷特·罗杰斯从朝鲜战场服役归来后,进入艾奥瓦大学读乡村社会学的研究生,受自己儿时的这段经历启发,开始研究创新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在美国的扩散过程。罗杰斯发现,创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并非一个经济上的理性决策那么简单,而是受许多主观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在社会系统中传播、扩散的过程。顺着这条轨道研究下去,罗杰斯在1962年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成为社会学领域的经典名著。
按照罗杰斯的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的用户发展过程是不均衡的。一个市场中的累积客户数量,按照时间的分布,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一个S形状的曲线发展过程,表现为初期增长缓慢,一旦越过某一个阈值,市场开始起飞,客户数量急剧增长,直到渗透率接近顶峰,增长速度会逐步减缓。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新增用户会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特征。当罗杰斯将这套理论推广到农药、化肥领域后,立刻受到业界的热捧,杜邦、孟山都等大公司都是按照罗杰斯的理论进行产品推广。
由上图可以看到,杂交玉米种的累计采纳者人数随时间推移形成近似于S形的曲线,而每年新的采纳者人数随时间推移拟合成正态的钟形曲线。
罗杰斯认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创新(新产品或新服务)在目标群体中扩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间接受新产品的用户是不同的,他们的社会和心理特征有显著的不同,根据采纳创新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明显的分为五类,即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后期大多数和落后者,他们刚好是符合正态分布,如下图所示:
由于篇幅限制的关系,我这里就不对这五种类型的用户特征做详细介绍了,《创新的扩散》这本书里都有。读者如果要省钱,可以到网上下载PDF的电子书,上面的两张图就是我从电子书里截取下来的。不过你们也看到了,画面不是特别清晰,所以如果真有兴趣的话,最好还是买一本纸质版的来看看,打折下来也就四五十块钱,应该还是值得的。
《创新的扩散》在1962年发表后,启发了一位叫作弗兰克·巴斯的管理心理学家,他将罗杰斯的理论作定量研究,提出了“巴斯扩散模型”。1960年代,刚推出的彩色电视机广受业界追捧,巴斯在1963年用他的模型预测全美彩电行业的总销量将在1968年达到峰值,峰值销量为670万台。此论一出,立刻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因为当时的产业界正在极力加大对彩电的投资,产能高达1400万台,超过巴斯预测值的两倍以上。结果,市场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巴斯的预测,彩电市场的确就是在1968年达到销量峰值,而且实际销量比巴斯预测的数值还略低一些。于是,巴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69年1月刊的《管理科学》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4年,巴斯的这篇论文在《管理科学》50年来最有影响的论文评选中排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