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MD大厂研究
顶尖商业思想与管理实战交流平台——传授前沿商业思想,荟萃实战管理方案、聚焦一流商业模式、透析瞬息万变商业世界,帮助商业精英锻造决策能力、优化决策资源、提升领导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寻一抹绿,访一季春 ·  3 天前  
LADYMAX  ·  ​深度 | Gucci一段必走的弯路 ·  4 天前  
物道  ·  46年前爆火的哪吒再次翻红!燃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MD大厂研究

为什么比我们“傻”的人,反而比我们更成功?

TMD大厂研究  · 公众号  ·  · 2019-12-27 17:52

正文

作者 l 王自知

来源 l 国学活水(ID:guoxuehuoshui)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是大巧。

如果有人问:傻瓜和聪明人,哪一个更容易成功?
相信很多人肯定毫无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聪明人。
但是,你错了,傻子往往更容易成功。
01
我有位初中同学,当初满脸鼻涕,衣衫邋遢,是整天被捉弄的“傻瓜”。
他虽然是班上学习最勤奋刻苦的,但成绩却一直倒数第一,高中考不上,花钱进了一所非常普通的高中。
经过几年复读,他居然考上一所非常普通大学的机电专业。
毕业时,他没有名校学历,没有所谓的才气,找不到好工作,就进入沿海一家私人企业从事机电维修。
他靠着自己的笨方法一点一点脚踏实地努力打拼,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经验、一分钱一分钱的积累财富。
十几年蓦然发现,他拥有了一家机电维修公司,成了有钱的小老板。
而当年那些意气风发,才气横流,老师眼中最有前途的好学生,反而不如他。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不机智,能懂得的事情也非常少,可是他认准了一条:
上学,就一路拼命学习;做机电维修,就专注机电维修。就这样,成了他唯一的优势。
他每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倾其所有精力,专注于一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是傻傻的简单和韧性成就了他。
而聪明人善于跟风,不能专注一件事情。
涉猎广泛的兴趣爱好,结果最终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本领。
不能专注的人看起来无所不知,实则根本没有核心的能力,因此等待他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格拉德威尔曾讲过“10000小时理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能坚持的人,往往是那些傻子,因为他们不讨巧,不怀疑,不迟疑,不像聪明人那样想着走捷径,
认准了目标就坚定不移,这样傻傻地坚持,往往最后就能获得成功。
02
1862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
在对新生进行面试和笔试后,亨尔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马上又神色凝重起来。
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他教学生涯中碰到的最聪明的苗子。
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下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重新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
但是,当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稿已经非常工整了。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搞研究。
他们的结论是,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最后,他们都去实验室里搞研究去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
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突然严肃地对他说:
“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而抄那些手稿的工作,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
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做最傻的人,一直保持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
这种做事态度让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菌、霍乱菌。
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而造成的人,也是这位叫科赫的“最傻的人”。
1905年,鉴于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起来傻的人却获得了成功,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完成该做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认真的坚持就是他们成功的理由。
而聪明的你不屑于去做的事,就是你失败的原因。
03
曾国藩为何被那么多人所推崇?
因为他用实践证明了: 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坚持和自己死磕,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曾国藩常说:“余性鲁钝。”
他说:“看书,别人都看了好几行了,我一行还没看明白。办事,别人很快处理好了,我想半天也没想清楚。“
这不完全是谦辞,事实也一定程度上如此。
中国古代科举,最低一个等级是考秀才。
曾国藩从16岁开始,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但曾国藩一旦开窍,立马一鸣惊人。
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又四年,他就高中进士。
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曾国藩打通科举路,靠的全是笨劲。
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死磕到底,因此不留死角。
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为什么笨拙的曾国藩能在官场如此春风得意?
一是“笨拙”的学习方式。
曾国藩每天早上起来写半个时辰的字,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坚持写日记等等。
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不懂的地方,走路在学,晚上睡觉躺床上在学,一定要学会才罢休。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笨拙”的做事方式。
在翰林院,曾国藩做事依然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的方式去完成。
进翰林院的人都是大才子,看不起俗务。所以办事都是做样子、玩花活。
唯有曾国藩,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不玩心眼,一丝不苟。
而正是因为这种“笨拙”的做事方式,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十年之中,他竟然获得了七次升迁。
从一个小翰林做到礼部侍郎,成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不仅读书笨,打仗也笨。
他打仗从不求奇谋,采用的全是“结硬寨,打呆仗”。
他用这个最笨的方法,打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
我们的人生哲学是“尚巧”,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却是“尚拙”。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寻常的高明。
傻子凭借的就是一股笨劲,很执着地就在做一件事情。
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怎样劝阻,就这么一直做下去,这样的人,往往最后就能获得成功。
但是普通人呢,可能缺少的就是傻子的这份固执和坚持。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是大巧。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我们成不了事,不是因为笨,而是下不了笨功夫。
所以我们做事,也应多几分“笨拙”精神。

-  end  -

近期好文推荐

1. 考研人数突破300万,真相触目惊心:最可怕的,是你以为学历是废纸

2. 章子怡:我23岁才开始练英语,敢说、会说终成大女主!

3. 李佳琦、李子柒爆红之前,都在做什么准备?

4. 亲历跟好朋友创业失败,我才明白: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底线


作者简介: 王自知,厦门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公众号:国学活水(ID:guoxuehuoshui),专注于用儒释道诠释人生百态。国学生活签约作者。CEO管理智库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2020年即将来临, 学习一门必杀技行走江湖!
今天,给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