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了这样一篇微博:
视频中的人是一名女大学生,名叫靳金梓。
她在求职回家的途中看到一位老人骑车摔倒在地,便赶紧上前帮忙。
她一手扶着老人的头,一边和老人不停地说话,防止老人血压升高昏迷。保持着这个姿势直到救护车到达。
有人将这一幕录下视频发到网上,引600万人围观,连人民日报都为之点赞。
因靳金梓曾在济源二院投递简历,济源二院的院长看到这个视频后,直接说:“不用考试,直接录取,有这样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没有作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释放给这世界的善意,最终也都会回归到我们自己身上。
02
一公里,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或许只是一两分钟的车程;或许只是无关痛痒的一段风景;或许只是人生长河中不足挂齿的一步。
但对这样一个人而言,这一公里,普通但绝对不简单。
最近滴滴拍摄的暖心广告《最后一公里》刷爆了朋友圈:
▼
广告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
熙熙攘攘的城市拥堵到寸步难行,打车的乘客焦躁起来。前方头发已然花白的老拾,不急不躁的等着,熟练的在手机上提前确认了“结束行程”。
乘客看到后大声质疑:“我这还没到呢,还有一公里呢!你怎么就提前结单了呢!”
老拾张口解释前,给了乘客一个灿烂的笑容,这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随后短片画风突转,背后的真相被娓娓道来:
老拾的女儿闺女,得了一种叫做“克罗恩”的罕见病。很多人都说这病治不好了,可老拾觉得“一定能治好”,他卖了房子,当了滴滴司机,即使砸锅卖铁也不放弃女儿。
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老拾开车载着女儿去医院,他说:
“到了省城爸爸就给你找最好的大夫,治好病咱就回家。”
老拾说到做到,为了女儿,他心甘情愿:
“每天早起点,晚睡点,多拉几单活”
“上了岁数了也没那么多觉了”
“一个月一百多,管我自己吃”
“腰上这点老毛病,不耽误咱开车赚钱”
黎明前起床干活,在灯火通明的城市熟睡后回家休息;顿顿清汤素面加馒头,只要还能动,就能忍住所有的疼痛,扛过天寒地冻。
命运总喜欢捉弄与之搏斗的勇者,我们总以为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却不知真正的心酸还在后面。
就在他高高兴兴取完钱的时候,却接到通知,车龄即将超过网约规定年限……
“没想到,我还撑得住,这车先撑不住了。”
没有车,拿什么赚钱?又靠什么救女儿?
大雪将他的头发染得更白了,生活将他的希望粉得更碎了。
如果不是伤痛到极致,绝望到极点,一个俨然半截身子入土历经沧桑的男人,怎会放纵自己在车里痛哭?
好在,这个短片背后真正的老拾一家,在媒体和滴滴的帮助下,有了合规的新车,女儿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为了表示感激,老拾在一年内2904次提前一公里为乘客结单,老拾说过一句很温情的话,他说:
这一公里,是我替女儿说的——“谢谢。”
越是在绝望中遇到善良的人,越知道善良的可贵,越愿意怀揣着温暖去传播善意。
“哪怕只有一公里,也要择善而行。”
正是这一句话,把善意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03
记得还有一个风靡全球的短片,叫《善良的一天》。
这个短片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
因为善良让世界永存!
短片的开始,一切都很平淡。一个因滑滑板的小孩子摔倒在地,一个环卫工人没有丝毫犹豫的就扶起了小男孩。
环卫工人向小男孩报以一笑,而这个受伤的小孩子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温暖,也笑了起来。
小孩子继续向前走去,接下来的故事,就像是“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份早餐、一束鲜花、一杯白开水,一句安慰的话,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在无形之中就温暖了很多人。
最终善良回归善良,笑容也浮现在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脸上,整个世界都被善于爱治愈。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善意。
善良,无处不在。
善良,影响深远。
04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火车即将发车了,一个人在上车时,他的脚被门夹了一下,脚上的那只鞋掉下了车。发车了,他立刻脱下另一只鞋,丢到了第一只鞋掉下去的地方。
有人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他回答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那里,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当他丢到一只鞋的时候并没有懊恼失去了什么,反而尽力的去成全另一种可能。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植根于内心的善良。
善意不是挂在口边的响亮的口号,而是匆忙之时也不曾忘记的习惯。
一叶知秋,至善至诚仅此而已。
人生的每一步,
都值得择善而行,
善良或许不会改变世界,
但可以改变遇到善的人。
余生,愿你——
目之所致皆是善意,
愿你,善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