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个季度盈利的京东集团,2018年第一季度更是再次刷新历史单季盈利峰值,创下新高。盈利创新高的同时,京东集团更是空前地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短期利益换取未来的成长,同时兼顾到了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才是京东“常盛”的发展之道。
京东CEO刘强东此前就曾表示过“我希望京东的净利润能够持续增长,但并不是一定要在短期内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一季报公布后,京东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京东将很大一部分的超额利润用于对技术研发的支出,
以利润换未来,净利润持续不断地增长才是京东的发展之道。
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支出一直与其的业务紧紧相连。
从京东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一直服务于京东的无人商店、线下合作门店和京东物流的供应链等等。
而京东物流一直是京东投入研发的重中之重,一直作为行业标杆的京东物流,更是在不断强化自己在物流服务上的优势。
在以利润换未来的同时,京东也很均衡地兼顾到了长短期利益的之间的平衡。
京东集团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加大研发支出的背景下,京东集团的最终利润率还一直维持在1%左右,用数字最终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单季盈利新高,服务业务收入再上一层楼
5月8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其当季净利润15.249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历史单季盈利峰值,创下新高,并且也是连续8个季度持续盈利。
京东集团的持续盈利不仅得益于全面的开放赋能,其来自于第三方服务业务的收入,更是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来说,京东连续8个季度的盈利公告充分说明这家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良好且正向的盈利循环,具备了强大的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京东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5.249亿元人民币(约2.431亿美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同样达到了10.474亿元人民币(约1.670亿美元),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盈利;第一季度,净收入达到1001亿元人民币(约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1%,高于市场预期。
一直秉持“正品行货”的经营理念,使得京东成为越来越多知名品牌拓展中国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更好的用户体验、更智慧的供应链管理,也推动了京东在服务业务收入上的大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服务净收入达到了86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60.0%,不但高于同期商品销售净收入31.0%的增速,同时相较于此前两个季度46%至55%左右的增速,加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
短期利益换取未来成长
对持续8个月盈利的京东来说,赚钱早就不是问题。如何“花钱”,通过短期利润换取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才是京东想要做的,很显然京东选择了加大研发支出。
在加大研发支出的同时,京东更是兼顾到了投资者的长期收益。
早在今年4月12日重庆举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刘强东提出,“京东是一个用技术来打造供应链服务的公司。”
在零售领域,京东的大数据可以提升营销价值,人工智能技术造就的无人超市,可以大大降低线下超市的人力成本。京东智慧供应链的收入改善了用户的购物体验,让合作伙伴效率更高,京东的大数据让线下门店的选址,选择货品更加科学有效,可以带来更高的销售业绩。
京东集团作为中国零售业的引领者,
积极向“零售+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通过开放赋能,与所有品牌商、合作伙伴一起,在无界零售的场景下,不再彼此博弈,而是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共同向供应链要效益。
虽然京东物流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是中国电商物流服务的旗帜标杆,但是京东仍然大手笔投入,不断强化自己在物流服务方面的优势,“极速达”、“京尊达”等物流产品的推出满足了消费者愈发多元的配送需求。
京东物流还可以打通线上线下,
把合作伙伴的线下门店,京东门店等资源作为前置仓,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搞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降低物流的人力成本,提升物流的效率。
除了大幅度投入技术研发支出外,京东还利用第三方资金建设物流仓储。
今年第一季度京东新建了29个仓库。而去年第四季度,京东新建了81个仓库。黄宣德表示,京东在第二季度还会建设更多的仓库。
“去年是京东物流第一次向第三方进行开放,大家可以看到第四季度我们来自第三方物流收入的快速增长。所以我们也有意识地提前半年为去年第四季度新建了大量的仓库,由此短时间有了一些成本的钳制。大概经过一个季度两个季度就可以消化完。”刘强东说。
京东在多年深耕物流行业之后,终于实现了在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行业技术壁垒也已显现。可对比同行业顺丰,完全能够造就一个比顺丰更快更优秀的物流系统。
关于第三方物流,刘强东表示京东正在提供终端对终端的供应链服务。他骄傲地表示目前在整个中国范围内,
唯一能称得上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一家,没有第二家。其他的都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